
2月20日,著名摄影家陈长芬在保亭三道中心小学采风。
台湾摄影家黄子明。
摄影家宋刚明在保亭。
文\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程范淦 图\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2014两岸笔会
对于摄影,有人说过这样一句精辟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此次来琼参加两岸笔会的海峡两岸摄影大师们,用他们的镜头聚焦海南,记录海南的一草一木,用影像编织两岸交流的美好画卷,在两岸交流的历史上又写下不朽的篇章。
黄子明:
用镜头记录生命韧性
台湾著名摄影家黄子明是个瘦瘦的中年人。记者初次见到他时,他身着一件洗得有点泛白的藏蓝色长袖保罗衫,一条军绿色工装裤,手上捧着一台照相机。他言语不多,温文尔雅,总是一边看一边思索,并不时地拿起相机捕捉画面。
此次应邀来琼参加两岸笔会,除了与两岸四地的名家们进行交流,黄子明还抱有一个特殊的愿望:打探海南慰安妇老人的下落,用镜头记录下这段历史。
多年来,黄子明以镜头捕捉遭受战争荼毒的台湾人,关注的焦点从台籍日本兵、823炮战到慰安妇。他说,因为自己的三叔公曾战死南洋,因此在从事媒体工作之余,他的兴趣就是拍摄与战争有关的作品。
黄子明关注慰安妇问题从2000年开始,在不断地穿梭于台北、东京等地的慰安妇阿妈家、慰安妇艺术心理治疗室,记录下慰安妇老人们衰残的身躯,以及力图复原伤痕的鲜明身影。
“我想通过影像记录这段战争的悲惨历史,告诉人们战争的可怕和在受害者心中留下的久久不愈的创伤。”有一次,他与一位台籍慰安妇老人一起乘飞机去东京出庭,当在飞机上用餐时,黄子明问老人要不要番茄酱,老人看到番茄酱后,表现出异乎常人的惊吓举动。原来几十年过去了,所有的红色液体,都会揭开老人在慰安所时经历的伤痛。
在与慰安妇老人长时间的接触中,义务拍摄的黄子明与这些老人都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他说,这些老人大多都是“老烟枪”,生命如风中残烛,但在向日本讨回公道的斗争中,却显示出超乎常人的坚韧和毅力。
在慰安妇题材中,黄子明表示,已经拍摄了不少韩国、菲律宾的慰安妇,但中国的慰安妇却只是很少一部分,听说海南被日本占领后有慰安妇的问题,他希望借这个机会了解到更多信息,再找机会专门来拍摄一次,让全世界更多的人通过影像了解这段战争悲剧。
摄影师名片:
黄子明,著名摄影家,1960年出生于台湾台南,现任台湾《中国时报》摄影中心主任、台海新闻摄影奖组委会兼评委。作品曾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奖、中国精神新闻摄影奖等。多幅作品获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主要作品有《前日军性奴隶台籍慰安妇》、《在台湾的外籍移工》等。
陈长芬:
做艺术的苦行僧
“20多年的感情积累,海南就像一颗挂在我胸口的绿色翡翠。”陈长芬,一个朴实、感性、执着的73岁老人,一位早就闻名中外的摄影大师,给人的感觉却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
说起陈长芬与海南的故事,恐怕三天三夜都讲不完。20年前,陈长芬背着相机走遍海南的山山水水,黎族阿妈、珊瑚岛、热带雨林……编织成他镜头下最美的海南画卷。
在陈长芬拍摄海南的照片中,有一张照片让他记忆深刻。那张照片拍摄于1993年的一个早晨。陈长芬到南山拍摄日出,太阳久久也不出来,但他一直耐心地等待。终于,太阳破雾而出,陈长芬按下快门,拍到了一张光芒万丈的海上日出景观。陈长芬把这幅照片取名为《灵隐》。
巧合的是,就在照片中光芒万丈的地方,后来建造了一尊南海观音。于是,16年后,2009年陈长芬再次来到海南的时候,拍摄南海观音成为他的一大心愿。为了找到当年拍摄的角度,他一连跑了10多幢房子的高层,终于拍摄到阳光投射到观音上的照片,在南山完成了一个故事的延续。
聊起陈长芬,人们常常把他与长城联系在一起。陈长芬从1965年开始拍摄长城,近半个世纪以来坚持不懈,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拍摄长城第一人”。他曾经有一年到长城近200次的经历,有半个月竟然连续去了13次。这种近乎痴迷的
执著,使陈长芬成为中国“影像长城”的代名词。
“艺术已经把我逼到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我拍摄的每张长城的照片几乎都是站在悬崖边拍的。”陈长芬对艺术的执着让人感动,令人震撼。他曾经为了等待最佳时机,抓拍一组长城的照片,宁可选择了尿裤子;也曾经为了拍上一张照片,足足等上一年时间。陈长芬用自己一生的艺术经历告诉人们: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做艺术的苦行僧,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摄影家名片:
陈长芬,著名摄影家,现任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1965年开始拍摄长城,198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摄影术发明150年来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同年荣获首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摄影作品多次在世界各地展出、出版和被收藏。
宋刚明:
相机可以呈现灵魂
“什么人拍什么照,相机看上去是冰冷的东西,但是它可以呈现灵魂。”
在两岸笔会的作品展示交流会上,著名摄影家宋刚明仅从一张照片,就可以分析出拍摄者的性格特征,从不一样的视角来点评笔会期间摄影家们拍摄的作品。这种别具一格的点评,不光吸引了在场艺术名家们的关注,也让会场里服务的工作人员都停下繁忙的脚步。
“陈长芬老师,应该是A型血吧?”宋刚明从陈长芬执着而精细的拍摄风格,干净而完美的作品,以及不吃饭也要把拍摄这件事情做好的精神,推断陈长芬是A型血。而结果证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从海南摄影家武进群老师的作品来看,这种充满激情的作品风格,应该是B型血的特征。”又一次准确的推断,让人不禁称奇。宋刚明说,“其实对于摄影来说,技术只要摸快门就可以,而作品真正的内涵却是人生感受的外化,所有的艺术都是人生修养的再现。”
这个被摄影界称为摄影“怪才”的摄影家宋刚明是武汉天兴洲人。他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写写画画,1974年高中毕业后,他去大兴安岭当了一名空军雷达兵,后来部队把他调到了政治处做宣传工作,给宋刚明配了一台海鸥双反相机,希望他开辟“新战场”,从那以后,他就搞起了摄影。
1988年他拍摄的《秋瀑》,获首届中国旅游摄影大赛一等奖———奔放的九寨沟瀑布与周围的红叶、马匹构成一幅美丽画卷。但这个后来被挂历厂家盗版了无数次的经典照片,却让宋刚明迷失了:难道拍摄美,就是摄影的最高境界吗?冥冥中他感觉应该不是,可到底该往何处去,他也无法回答。
后来,宋刚明转业回到家乡武汉,在《警笛》杂志做美术编辑兼摄影。他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思考摄影的意义。有近10年,他不参加比赛,少有作品发表。直到1996年的一天,他去汤逊湖一个女子戒毒所采访。进门后他就被震撼了:“她们脸色惨白,眼光发直,像鬼魂一样四处飘荡。”从那以后,宋刚明开始关注戒毒女。
1997年,他出版了《戒毒女》专题画册。画册先后获得第20届全国摄影展记录类三等奖、全国富士杯摄影大奖赛人文类一等奖、金盾文化工程图书类一等奖……并成为各个地方戒毒宣传的样片。拍了戒毒女之后,宋刚明一下开悟了:“千年前的石头,仍是石头,它传达不了情感,更无法言说思想,摄影最重要的是解说人。”
摄影家名片:
宋刚明,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艺委会委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U型影像传感器发明人。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贡献奖”一等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出版画册《戒毒女》、理论专著《影殇》。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