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三亚场地赛。
参加2014年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的船队在三亚场地赛中收球帆。
文/海南日报记者 王黎刚 图/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14“阿罗哈杯”第5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3月28日在三亚闭幕。经过8天场地赛和环岛拉力赛的角逐,麦博号和万宁号分别夺得IRC-A组和博纳多40组总冠军,友宝号和华帝聚能号则分别在IRC-B1组和IRC-B2组中称雄。首次参赛的海南日报号发挥出色,获得了博纳多40组亚军。
本次比赛吸引了俄罗斯、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10个国家和地区共372名选手参赛,创造了海帆赛参赛人数和船队数的历史之最。回顾海帆赛5年的发展历程,其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帆船拉力赛,并列入国际帆联的竞赛日程。
2010年3月,环海南岛国家大帆船赛诞生了,省文体厅副厅长杨毅光说,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四面环海的自然条件,是我省举办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的主要原因。
环境:
仰赖海南气候和自然条件
“海南岛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实在是太适合玩大帆船了,如果不在海南举办大帆船赛真有点对不起老天爷赐给海南的环境。”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主任李全海环岛考察办赛条件后说。
中国帆船帆板冬季训练基地设在海口西海岸,十几年来,国内的帆船帆板专业队员年年冬季在海口训练。和队员们一样,中国帆船帆板协会秘书长姚新培每年都要在海口住一阵子。他说:“其实,我每次来海南都在想一个问题,海南何时能开展大帆船运动,环岛的海域上何时能出现大帆船的帆影。”
他说,海南的自然条件非常好,四面环海,特别是三亚冬季的气候更是得天独厚,海面上有风但浪不大。在国内很难找到一个像海南这样全天候适合玩大帆船的地方。姚新培认为冬天在海南玩帆的优势太明显了。他说:“和海南相比,青岛和大连大帆船运动开展得较好,但冬天在这两个地方玩帆很痛苦,冰冷的海水让人受不了。这个时候只有在海南能痛快地玩。海南岛有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举办帆船赛极具挑战性。”
在海南玩大帆船可以让人体会到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感觉。“蜂鸟号”的船长邱健民曾经和朋友驾驶大帆船从厦门到三亚,他说:“在海口至文昌海域的航行中,海上3米多高的大浪将我们的船完全盖住,四五级的大风将船刮得东倒西歪。这是我们航行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玩帆的人就怕没风没浪,挑战大风大浪是我们玩帆的主要目的。”
机遇:
大帆赛生逢其时
2010年3月,首届环岛国家大帆船赛起航,杨毅光说:“举办环岛大帆船赛的目的是想通过这项比赛推动海南的休闲体育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岛大帆船赛运气不错,生逢其时。”
其实,在2003年,海南曾经举办过一次环西线海域的大帆船赛。不过,那次大帆赛办得并不成功。杨毅光说,当时一共有5艘大帆船参加比赛,船员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从三亚西岛起航,第一站的终点是东方市,航程107海里。“没想到比赛进行得并不顺利,天气比较恶劣,有一艘帆船突然失去了联系,在导航上消失了,把组委会急得不得了。一晚上近10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竭尽全力也没找到这艘船。正当我们万分沮丧的时候,船员们驾驶这艘船抵达了东方港。原来,他们的导航系统被海浪损坏,后来凭着地图开到了东方。”尽管虚惊一场,但这件事让我省体育主管部门对举办大帆赛慎重了起来,“毕竟当时我们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不足以应付复杂的海上长距离离岸比赛。”杨毅光说。由于出现了意外事故,当年的比赛只航行了一站便戛然而止。
此后,海南再没有举办过大帆船赛。2009年,随着各方面办赛条件的逐渐成熟,我省体育部门打算筹备环岛大帆船,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启动。借此东风,国家体育总局和我省体育部门联手加快了环岛赛的诞生。
第一届比赛是由省体育赛事中心具体负责,该中心负责人吕建海回忆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对环岛大帆船赛这名“新生儿”非常重视,不但聘请了国内外优秀的专业人士担任裁判,总局分管副局长肖天亲自出席了比赛的开闭幕式。
杨毅光透露,当时确定举办环岛赛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是举办全环海南岛的比赛,还是先尝试半环航行。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尽管叫环海南岛大帆船赛,但先不举办全环航行。“为了确保安全,积极、稳步地推进比赛,我们的计划分三步走,前两年的比赛分别在东部和西部海域进行半环航行,第三年实现全环。”杨毅光说。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通过前两届比赛的航行,我们对海南岛东部和西部海域、气候有了了解,对后来全环比赛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航线:
考察路线大费周折
“2009年,大帆船运动对海南体育部门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比赛项目,多亏了国家体育总局派来的专业人士给我们大力的指导和支持。当初光找码头、选航线就用了近半年时间。”吕建海说。
省赛事中心主办过3届环岛自行车赛,对主办陆上大型国际赛事多少有了些经验,但海上的环岛大帆船赛对他们来说可是个全新的比赛。吕建海说:“海上的比赛和陆上的比赛可真是两码事,要解决的环节太多了。比如外籍水手参赛就面临海关、边检和动植物检验等一关三检。”
吕建海透露,当时办赛还面临资金问题,组委会到处化缘,最后海南农垦慷慨解囊赞助了第一届比赛。最难的是找码头,这个过程让组委会的人吃尽苦头。吕建海说,当时海南东部海域没有一个专业大帆船码头,全都是渔港。我们和总裁判长朱新建沿着海岸线找码头,大帆船的码头要求较高,水深最少4米,6米深的码头最好。在琼海他们找到了一个水深符合停靠大帆船的码头,但对海里的情况并不熟悉。一名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人员穿着潜水衣潜入海里考察情况。
从海口到文昌铺前第一赛段航道更改了多次。这片水域的情况很复杂,渔民设置了不少渔栅栏。吕建海说,假如大帆船被渔网绞住,后果不堪设想。最终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把比赛的航道向外移了3海里。
海上比赛安全最重要,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组委会下了一番工夫。海南海事局出动两艘600吨的大船,为比赛保驾护航。所有参赛船只和工作船只都配备了海洋船舶自动识别仪。有了这个高科技产品,保证船只在海上不会迷航。吕建海说:“只要与指挥船上的频率对上,就可以知道参赛船只在海上的方位。这是目前海上较先进的定位系统。”除了海洋船舶自动识别仪外,每条船还配备了高频电话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现在回忆起来让吕建海最难忘、也是最后怕的一件事是:首届海帆赛上把两条几十匹马力的橡皮艇当做保障船。海口至文昌赛段尽管是白天航行,但一度风浪较大,把两艘橡皮艇差点吹翻。“那时全凭冲动和激情干事,真没想到后果。现在想想真是好危险,两条橡皮艇当保障船,真不知道谁保障谁。”吕建海说。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