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参照杭州西溪湿地模式打造全国最大红树林湿地
海南参照杭州西溪湿地模式打造全国最大红树林湿地
来源:     作者:黄蕾    2014-04-01

  

 

  东寨港风光。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张茂摄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白鹭与游客。本报记者张杰摄

  “《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表决结果,赞成36票,反对0票,弃权0票,全票通过!”随着海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宏芬饱含激情的话音落地,一项在我省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被以地方人大常委会作出重大决定的形式获得通过。这是我省贯彻落实省委改革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绿色崛起、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意味着在3-5年内,海口东海岸将新打造出一个万亩湿地公园,12万亩面积的红树林湿地将因此得到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力保护,从而恢复我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湿地。

  这是一个事关海南人民生态福祉的决策,这是一个惠及无数游客的善政,这是一个荫及子孙后代的德绩!现场投票的每一位海口市人大常委,脸上都露出了参与历史进程的凝重神色;每一个看到现场表决的旁听者,心中都迸发出见证历史进程的激动。

  -本报记者单憬岗李佳飞

  我省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

  黎明,海口市东海岸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宁静的水面上,一群白鹭拍击着翅膀,贴着树梢优雅地飞越红树林。雨后的红树林郁郁葱葱,树冠仿佛浮在水面上,形成了壮观的“海面森林”。长期以来,省、市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东寨港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各级政府和当地百姓为守护这一我国首个红树林保护区作出了巨大努力。

  但在利益驱动下,近年来该保护区及其周边毁林、排污、种植养殖等行为时有发生,造成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省委、省政府一直关注海南的生态保护,将呵护好海南的优良生态视作海南人民的福祉和根本利益所在,并将其视作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生命线。2012年,在获悉东寨港红树林保护的现状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保铭专门对红树林的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红树林是海南热带绿色生态的一个重要标志,需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施治,毁掉了再恢复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了。”2013年,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之批示要求从源头上解决红树林死亡问题。

  海口市展开对红树林保护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决心全面推进并解决东寨港保护区及其周边各河流域范围内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了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采取11项措施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年来,从搬迁养鸭户、禁止非法捕捞,到关停猪场、退塘还林,企业、村民积极配合市政府行动,不计经济利益,给生态让路。目前,原5万亩保护区内的全部2439亩虾塘已基本实现退塘还林,周边流域的环境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如今,水清了,鸟多了,生态环境美了。

  面对红树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我省以及时有力的决策、务实有效的措施、坚定迅速的行动,使红树林保护呈现新的面貌。但决策层的思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高瞻远瞩,通过顶层设计,从区划与法制的角度入手,完善生态环保的长效机制,解决制约东寨港湿地系统保护的相关问题。

  2013年,省委决定将农垦三江农场移交给海口市统一管理和规划,原农垦三江公司名下的三江湾9466亩水产养殖区土地也一并移交。

  这是生态建设的一个大手笔!

  今年3月17日,罗保铭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要下决心退养还林还海,恢复中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打造惠及海南人民和子孙后代的万亩红树林湿地公园。”罗保铭要求,海口市要加快通过人大立法,明确红树林湿地及湿地公园的四至和保护规划,严格确定不允许开发的保护红线,公布于众,接受监督;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利益染指这片红树林宝地,要把它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造福后人。

  海口首个针对红树林具法律效力的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要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在我省乃至全国红树林湿地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海口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省委的重大决策,坚定了海口加大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保护力度的决心,为作出首个针对红树林保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提供了契机。海口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做出决定,从源头上加强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将进一步缩小当前东寨港湿地保护现状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要求的差距。

  历史上三江湾曾红树林密布,是琼州一景,但在1970年代围海造田中遭到破坏。由于失去红树林屏障,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百姓热切期盼恢复红树林原貌。

  “为加大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力度,恢复三江湾湿地原貌,有必要由市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专门决定。”海口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朱韶雄说。

  海口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给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做法是我们的重要参考借鉴对象。”海口市林业局局长李世高说。2013年6月13日,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考察杭州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给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借鉴西溪湿地等兄弟省市做法的同时,起草小组还开展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工作,并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形成了初稿;又广泛征求各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修改完善形成《决定》草案。今年3月24日,海口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草案;3月28日,海口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决定》。

  与此同时,农垦集团也从大局出发,积极落实省委总体决策部署,将三江农场列入首批两轮8个移交属地管理的农场之一,标志着农垦改革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确保了《决定》的有效实施和万亩红树林湿地公园的顺利建设。

  决策层对于生态保护的思考,就在地方性人大一次开创性地实施决定权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实践。从此,东寨港的红树林面积将更广大,海口的空气将更洁净,海南的天空将更湛蓝。这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

  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随着《决定》的出台,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由原来的5万多亩增至12万多亩,并从此受到更严格的法律保护,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措施。

  “这就像在东寨港保护区之外罩上了一层更厚的‘保护衣’!”东寨港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辜绳福认为,《决定》将有利于加强东寨港生态保护,进一步减少对生态核心区的破坏和干扰,有效遏制保护区及周边外围湿地资源面积的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给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划定生态红线。这条红线既是维护基本生态安全的安全线,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线,也是实现东寨港保护区及其外围湿地有序发展的保障线。

  “建设红树林湿地的效益,会比现在的养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人大作出决定的形式进行保护,将成为一种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双赢。”三江农场党委书记林尤炎说。

  “在这么大的范围内,产业与民居交杂、现状条件如此复杂的地区实施整体性保护规划,还是第一次。”海口市规划局规划审查办公室主任王恩曾觉得,《决定》有很大创新与突破,以前的东寨港保护区只能保护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本身,对周边地区没有约束力;而《决定》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保护区的保护,更是对保护区周边从产业到生活、从村镇到居民都做了总体的保护规定。这将为恢复和挖掘东寨港片区的历史文化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湿地农耕渔业生态环境,全面展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独特风情,从而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在三江农场上山村,今年50岁的黄文军对农场毗邻东寨港红树林片区的三江湾颇有感情,并对农场移交后的生态工程充满期待。他说,如果生态恢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定越来越多,东寨港周边村民们收入也会增加,跟着吃上“旅游饭”了。根据新出台的《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预测,远期东寨港有望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20万人次—6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8亿元—157亿元。“这将成为海南生态省建设的一个经典范例,彰显海口城市形象,打造海南又一个生态旅游名片,维护和提升国际旅游岛形象!”王恩曾说。

  为确保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保障,《决定》提出建立生态综合补偿机制,海口市政府将统筹协调东寨港保护区周边居民的转产、就业和安置,以妥善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事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太幸福了!”在获悉《决定》出台的喜讯后,三江镇茄苪村吉尾村小组村民柯芳霞高兴地说,“这次退塘还林我拿到了7万多元补助,让我看到了政府保障我们农民利益的决心。我相信,以后红树林湿地扩大,会让我们的环境和生活都变得更好!”(本报海口3月31日讯)

  

 

  红树林根系发达,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报记者李幸璜摄

  各界高度赞誉我省打造保护全国最大红树林湿地——生态立省的远见之举

  本报海口3月31日讯(记者单憬岗孙慧刘贡李佳飞实习生卓慧)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消息传开后,各界纷纷对这一重大决策给予了高度赞誉。

  游客:去东寨港深呼吸

  从北京来到海口旅游的游客朱海清刚逛完东寨港保护区,对美丽的“海面森林”景色印象深刻,“尽情享受深呼吸的感觉真好!海南有这么好的红树林湿地,好好保护、合理开发,国际旅游岛才会更有特色!”

  “太震撼了,白鹭在一片绿海中起舞,很灵动,很美。想想三五年后的红树林湿地公园,我觉得很激动,一定会再来。”刚从东寨港归来的东北游客李伟大呼“过瘾”:“从中也可以看出海南省委、省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拿出那么多的资金、土地来建设湿地公园,很有魄力!”

  市民:可拉动琼北旅游

  “红树林湿地公园建成后,海口又多了一个景点,这对琼北旅游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这样的一片湿地在全国也不多见,我们都很向往!”三亚一家环保公司职员桂先生说,他见多了蓝天大海,也希望能常常在海上森林里转转。

  “太好了!”海口市民符玲的快乐发自内心,她已在梦想以后每天傍晚开车去东寨港的美好场景了,“每天工作累了,到东寨港转一圈就烟消云散了。这可是第二个万绿园啊,而且比万绿园大多了!”

  专家:使命感油然而生

  “这次参与东寨港规划的制定,我终身难忘!”海口市规划审查办主任王恩曾一辈子和各种规划打交道,对参与这次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规划印象最深刻,“做了这么多次规划,这次的参与历史进程的感觉最强!”

  “三江农场的大部分土地来自早年的围海造地,现在退养还湿,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是社会的进步。”香港嘉道理驻海南保育主任卢刚认为,三江湿地公园建成后,可以成为东寨港保护区很好的缓冲带,成为水鸟在海水涨潮时的栖息地,“我希望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考虑怎么给各种动植物创造适宜的生境。”

  三江人:生活会更好

  “建红树林湿地公园是更大规模的保护,这对我们也好处多多。”三江农场经管办负责人韩雷是“农场二代”,他希望子孙后代像自己小时候一样,能在更大面积的红树林中嬉戏。

  三江农场上园村红树林保护小组副组长符祥林说:“我们深刻认识到,破坏环境会给我们的生存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清末开始,村里就遗留下祖训,每年7月份,全村村民出资筹款购买红树林,大家一起下海种植红树林,迄今不变。”他对建湿地公园很向往,“听说三江农场要建湿地公园,我们全村村民都很高兴。湿地公园建起来,有国家法律保护,就没人敢破坏红树林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

  三江农场农家乐老板陈彪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是三江农场里唯一一个农家乐老板,开农家乐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平日里生意冷淡,只有周末人比较多。如果建设湿地公园,这边的住宿、游玩等生活设施完善后,我相信我的农家乐生意也会好,能挣更多钱!”

  

 

  东寨港红树林风光。本报记者李幸璜摄

  这个《决定》,我支持!

  -本报记者单憬岗实习生卓慧

  3月28日下午4时许,海口市人大常委会正在表决《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会场气氛凝重;最后当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宏芬即将宣布结果时,现场更是格外安静。

  “36票赞同,0票反对,0票弃权,全票通过!”陈宏芬话音甫落,发自内心的喜悦气息,随着声波,由主席台快速向后方扩散。会场里每一个人在听到这一喜讯的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全票通过,不容易!”与会者都认为,若非广受欢迎,若非大家一致赞同,这样的结果不会出现。这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们对保护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共同想法,更凸显了《决定》的广泛民意基础。

  “我支持作出决定!”“这个决定非常有必要通过!”常委们异口同声。

  由于有幸参与投票,常委们都有亲身参与历史进程的欣慰。“如果能再活100年,一定更能看清这次审议产生的重要影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一华说。

  陈宏芬也有同感:“二三十年后,当我们步履蹒跚时,看到东寨港红树林得到很好恢复与保护,造福了子孙后代,我们肯定会因投票支持《决定》而倍感自豪!”

  在常委们的兴奋带动下,整个会场气氛都热烈起来。一些人用手机拍下现场画面,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第一时间告诉场外亲朋好友。

  这种气氛,沿着光纤,透过一个个手机屏幕,向着整个城市,迅速地传递……(本报海口3月31日讯)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育繁殖。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中的红树林沼泽湿地,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水鸟等各种野生动植物。世界上红树林有26科83种,海南现有19科35种。在区内已记录到栖息的鸟类有195种之多。

  目前保护区内生长着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其中水椰、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刘贡/辑)

  三江农场古石碑见证历史

  百年前乡民立约护红树

  -本报记者刘贡孙慧李佳飞

  海口美兰区国营三江农场一带世代保护红树林,还有石碑为证!记者对这事很感兴趣,便由农场国土部门负责人黄远蓬领着寻到了九队上山村。

  一块古旧的“奉官立禁”石碑横靠在柯连山家内院墙边。“1973年农场修路平整土地时,我们搬回家保留下来的。”80岁的柯连山尚能忆起具体时间,但石碑上落款字迹模糊,实在无法辨认刻碑的年份。

  后来农场数次修桥修路,要把这块碑拿去当建材,柯连山死死护住不让。

  年逾古稀的黄文志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见到这碑立在红树林边,是过去官府下令保护红树林的标志。

  琼北文史专家王俞春认为,海南“官奉禁碑”大都立于清代,既属官方制定的文件,又有乡民自我约束的诉求。(本报海口3月31日讯)

  

 

  古代保护红树林“奉官立禁”碑。本报记者李幸璜摄

  《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

  解读

  立法保护

  科学修复

  合理利用社会监督

  本报海口3月31日讯(记者单憬岗实习生卓慧)《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提出了一个令人激动的设想,建设面积为12万多亩的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那么,这个将于3-5年内建成的我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有何特点?

  海口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朱韶雄介绍说,《决定》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与利用上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精神,即“立法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社会监督”:“立法保护”就是用人大立法的方式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实施长远根本性制度保护;“科学修复”则着力于通过改善湿地水质、修复湿地功能,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修复,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显现;“合理利用”突出了利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开展旅游休闲等活动的社会功能;“社会监督”则强调社会参与,让人大立法公布于众,让海南老百姓、社会各界来监督执行。

  “《决定》也体现了四大特点!”朱韶雄说,一是扩大了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由原来的5万多亩增至12万多亩。二是实行分区保护和管理。《决定》明确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分为东寨港保护区及依法划定的外围保护水域、三江湿地公园和红树林湿地景观控制区,其中东寨港保护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是明确规定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内禁止开垦和围垦,并要求海口市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和管理。四是要求海口市政府统筹协调东寨港保护区周边居民的转产、就业和安置,建立综合生态补偿机制。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和景观控制区示意图

  

 

  东寨港红树林风光。通讯员龙泉摄

  

 

  东寨港红树林栈道。特约记者蒙钟德摄

  

 

  澳大利亚环保专家盛赞东寨港红树林。本报记者苏建强摄

  

 

  东寨港红树林白鹭飞翔。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