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国智库·财经观察丨来海南旅游,带什么“土特产”回去?
南国智库·财经观察丨来海南旅游,带什么“土特产”回去?
来源:南海网     作者:丁文文    2025-09-12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丁文文

去一座城市旅游,你会选择带什么回去?

有人喜欢当地特产,有人青睐文创产品,有人偏爱传统美食,有人钟情手工艺品。在海南,随着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推广,越来越多兼具特色与温度的“海南礼物”走进大众视野,让游客在带走一份纪念的同时,也带走了对这座海岛的记忆。

融合在地文化,“海南礼物”花样上新

黎锦纹样融入精美首饰,海南长臂猿化身AI毛绒玩具,海南元素被制作成多功能冰箱贴、用保亭特色石墨笔书写旅途故事……9月10日,在海南省第十届旅游商品大赛颁奖典礼现场,琳琅满目的获奖旅游商品令人眼前一亮。

叁两俩·多功能互动冰箱贴海南系列。记者 丁文文 摄

“不少‘海南礼物’非常有创意,融入了在地文化特色,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那座城市。”活动现场,观众穿梭在展位之间,不时停下脚步,认真端详旅游商品,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从沉香领针、护肤礼盒,到老爸茶点、糟粕醋海鲜粉,再到玩偶挂件、黎锦系列包包,这些产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拉满了情绪价值,拿在手里就很有幸福感。”

门第舒香·“鸿禄莲升”沉香领针。记者 丁文文 摄

铺前三婆·糟粕醋海鲜粉。记者 丁文文 摄

首次参加海南旅游商品大赛斩获金奖,让铺前三婆·糟粕醋海鲜粉负责人刘志壮激动不已,在现场当起了“推销员”:“我们用海南非遗古法酿糟粕醋做汤底,搭配特制海鲜粉,酸辣鲜香特别地道。特意做成便携式袋装,就算离开海南,也能随时尝到这份海岛味。”

滋游记・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联名热带雨林系列礼盒。记者 丁文文 摄

另一边,获得银奖的滋游记・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联名热带雨林系列礼盒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这款礼盒代表了海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希望通过热带雨林系列产品,让更多人了解消博会、走进海南。”“滋游记”品牌主理人林先凯说。连续三年参赛的他明显感觉到,今年的海南旅游商品“百花齐放”,文化味儿越来越浓。

“绒绒岛”文创玩偶。记者 丁文文 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晋海南“土特产”,由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出品的“绒绒岛”文创玩偶首次参赛就拿下“入围奖”。圆滚滚的“椰子饭团团”、憨态可掬的“咕咕文昌鸡”文创玩偶,把海南的美食文化与人文历史揉进软萌造型里,刚亮相就圈了不少粉。

“今年参赛旅游商品的设计水平比去年明显提升,作品更精美,文化挖掘也更深入多元。”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秘书长陈斌评价道,甚至让人感觉“旅游商品大赛快成了文创产品大赛”——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海南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难得的是天然食品类商品大幅增加,且绝大多数配料表干干净净,“这既贴合了大众对健康的需求,也呼应了国家‘全民健康’的战略导向,在同类比赛里很亮眼。”

创意“圈粉”游客,痛点仍待突破

“原来非遗可以这么酷!”将镜头转向9月10日的“阳光海南”海南自贸港旅文(香港)系列推介活动现场,橙蓝交织的黎锦围巾、绘有黎族传统“蛙纹”的丙烯画、造型时尚的藤竹编手提包,一系列融合民族元素与当代审美的非遗作品,吸引众多香港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游客在海南自贸港旅文(香港)系列推介活动现场了解海南椰雕。海南省旅文厅供图

“这款包既时尚又富有民族特色,即使作为家居陈列也别具艺术价值。”香港市民董启宏对一款黎锦元素手提包爱不释手,当即表达了购买意愿。“第一次见这么有设计感的包包!”另一边,不少香港市民被一款与国风相结合的藤竹编手提包吸引。

“这些都是采用天然藤竹原料纯手工制作,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海南藤竹编非遗传承人杨育萍笑着解释,“想通过这些产品,让大家知道海南非遗也能‘潮起来’,还能传递‘与自然共生’的环保理念。”

海南自贸港旅文(香港)系列推介活动现场展出的黎锦手提包、藤竹编挎包等。海南省旅文厅供图

“既环保,又充满海南风情!”香港市民詹大君对着椰雕纸巾盒连连点赞。她表示,下次赴琼不仅要游览风光,更要探访黎村、体验椰雕制作,将地道的“海南礼物”带回香港,与更多人分享海岛文化韵味。

此刻,“来海南,带什么回去”的疑问,有了远超以往的丰富答案。如今的游客,早已不满足于普通旅游商品,更渴望通过别具一格的“城市伴手礼”,满足其“带走一座城记忆”的情感需求。而“海南礼物”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用文化承载情感,用创新打破边界。

但亮点背后,痛点也不容忽视。陈斌直言,海南旅游商品仍有“老问题”待解:一是创意同质化,不少产品只是简单贴个文化元素,载体单一、千篇一律,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性设计;二是功能创新弱,能兼顾实用性与新鲜感的产品太少;三是销售渠道窄,适配海南气候、融合文化与商业的消费场景不足;四是价格偏高,部分商品品质虽好,但远超大众心理承受价,难以走进日常消费。

“年轻化+健康化”,打造城市礼物IP

如今,漫步在海口骑楼老街或各大商场,不难发现伴手礼门店成了新焦点:游客放慢脚步,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寻觅“心头好”,想把海南的风情与记忆打包带回家。

HEREN海润珍珠·海岛风物诗。记者 丁文文 摄

“时下,商场旅游已成流行趋势,海南需要更多能融文化、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场所。”陈斌认为,只有解决了旅游商品“在哪卖”的场景问题,才能让优质商品真正“卖得好”。

而在“卖什么”上,“海南礼物”需走好“年轻化+健康化”两条路:针对年轻人,要在时尚感、现代感和功能创新上下功夫“抓眼球”;针对老年群体,要突出“天然、绿色、无添加”的健康标签“赢信任”。

这正契合当前旅游商品的发展新趋势——“双时尚+双核心”:既要满足年轻人的时尚需求,也要让老年人感受到适老时尚;核心则是“现代化”(功能、材料创新)与“健康化”(贴合全民健康需求)。

骑楼·老爸茶点系列。记者 丁文文 摄

对海南旅游商品未来的发展,陈斌建议,一是,突破销售渠道瓶颈,打造更多适配海南气候、融合文化与商业的消费场景,让商品“有处可卖、有人愿买”;二是,强化创新能力,既要提升市场创意,让产品更贴合消费需求,也要加大功能性创新投入,打破“千篇一律”的困境;三是,延续优势并拔高,在现有设计水平和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海南特色,让旅游商品既能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也能成为海南文化输出的“名片”。

妙计锦囊·鹧鸪茶的重生茶染生活美学系列。记者 丁文文 摄

让“海南礼物”真正成为移动的城市名片,让更多人通过这些礼物了解并爱上这座城。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海南旅游商品“研发弱、渠道窄”的痛点,海南省旅文厅正全力推进以“两中心一基地”为核心的“海南省旅游商品平台”建设工作,通过全省线下门店布局和搭建线上跨境销售平台,打造“海南礼物”和“海南特礼”IP售卖中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创意研发中心、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三大举措,系统推动旅游商品提质升级和全球销售通路拓展,全面提升海南旅游商品品质与国际竞争力。

其实,“海南礼物”的惊喜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椰子壳或普通手作,当游客带走的每一件商品,都能讲出一段海南故事——无论是黎锦里的古老图腾,还是老爸茶里的烟火气,又或是热带雨林里的生态理念,才算真正打造出有生命力的城市礼物IP。


责任编辑: 陈贤玉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