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艳玫
每周五晚上,三亚摄影爱好者沈家安都会仔细查看第二天的天气预报。若预报显示晴天,他便会赶在周六清晨来到三亚南边海路旁的小洲岛公园,放飞无人机,捕捉游艇出海的壮观景象。“早上九点光线最柔和,正是游艇集中出海的时候。”沈家安说,近年来三亚港一带新建的多个游艇码头,让他在旅游旺季时常能够记录下“百艇竞发”的震撼画面。

三亚港一带,众多游艇驰骋在海面上。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这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图景背后,是一座港口跨越千年的历史回响。三亚港古称临川港。在古汉语中,“临川”寓意濒临河川,这座港口恰好坐落于三亚河与临春河的入海口,得尽地理之利。清代《崖州志》记载:“城东一百二十里,受三亚、大陂、临川水入海,为商船麋集处。”历史上的三亚港,以盛产石蟹和海盐闻名,商贩云集,交易繁忙,“盐渔港”成为它的身份标签。
在这片海域,疍家渔民世代延续着“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每天早晨,当阳光洒向海面,三亚港在海风的吹拂下苏醒:渔船引擎的轰鸣声、交易渔获的喧闹声、渔民修补渔网的劳作身影,交织成一幅生活画卷。
时代的浪潮永不停歇,时间来到2016年,随着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开港,三亚长期追求的客运、货运、渔港“三港分离”初步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我省出台了《海南省游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游艇产业发展的政策。三亚港一带逐步建成了一批游艇码头,聚集了一批经营海上休闲旅游项目的企业,转型开始加速。
“这些年,我从海上捕鱼人,变成了‘海上导游’。”天涯区榆港社区居民黄金华在三亚港一带长大,他的这句话,道出了当地不少疍家渔民的转型轨迹。
几年前,他通过考取游艇驾驶证,从帮别人开游艇做起,逐步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游艇船长。目前,他已购置自己的游艇,当上了老板,偶尔也会开游艇带游客出海。“过去从三亚港出海是为了生计,风吹日晒,收入不稳定;现在带游客出海,向他们展示家乡的美,分享我们对大海的热爱。”黄金华颇有感触地说,“以前是大海养育我们,现在我们把大海的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如今的三亚港一带,已崛起为海南规模最大、业态最丰富的游艇产业集聚区。码头里数百艘游艇整齐排列,与港区保留的渔港风貌相映成趣,既延续历史记忆,又彰显时代气息。
“游客可以来我们这里体验游艇和帆船项目,感受航海乐趣,在海面上体验摩托艇、飞鱼、飞龙、拖伞等。”鸿洲游艇产业发展投资集团市场部总监崔小晋介绍,三亚港一带有多家游艇服务企业,鸿洲游艇码头设施齐全,淡季每天接待游客约1600人次,旺季每天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
从三亚港一带登艇出海,已成为游客在鹿城游玩的常规项目。近日,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张静与家人体验了一次海上之旅。“从海上看三亚,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海天一色的美景,滨海城市的天际线,这种体验是在岸上观光无法比拟的。”张静说,乘游艇出海特别“治愈”,沿途可以从船长那里了解三亚的山水形胜,学到不少知识。
每天早上,当游艇缓缓驶出港口,鹿回头岭在晨光中展现它秀丽的身姿;继续前行,可以看到三亚角的海蚀地貌,奇石与翡翠般的海水完美组合;若航程再远些,西岛、东瑁洲岛等离岛如同散落海上的明珠,静待探索。如果你选择下午出海,“落日巡航”不容错过,游客在甲板上享用海南风味的晚餐,看夕阳把海天染成金黄色、橘黄色、紫红色,老天给的浪漫让人心灵陶醉。
从“盐渔港”到“游艇港”,百年港口三亚港的新貌,似一捧湛蓝的海水,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轨迹,也承接着广阔的未来。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