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迟福林:国际旅游岛,海南走向大开放的必须选择
迟福林:国际旅游岛,海南走向大开放的必须选择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许甲猛    2008-09-26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

  本报记者杨春虹实习生任奕洁

  “很欣慰!”提到国际旅游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用简单的3个字形容自己的心情。

  从学者建议到政府决策

  作为国际旅游岛概念的首创者之一,迟福林在今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事隔8年,从作为学者的建议,到成为海南省委省政府政策的一个决策,再到国务院最近明确在某些政策上的支持,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样一个目标已经得到海南甚至国内上上下下的认同。”他认为,国际旅游岛是海南走向大开放的必须选择,是新形势下发挥海南优势,贯彻中央对海南战略意图的一个具体主张。

  早在2000年,迟福林就率先提出国际旅游岛概念。2001年,中改院正式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过建立国际旅游岛的建议。去年,省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未来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

  走特色发展之路

  迟福林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在我国入世前后,就如何由区域开放走向产业开放,再创我国改革开放新优势的背景下提出的。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中央对海南的战略思想总体没有改变。但根据每一个阶段,就如何推进海南对外开放,中央对海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建省之初,希望海南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加入WTO后,中央鼓励海南发挥产业优势,走产业开放之路;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在新形势下发挥海南优势,贯彻中央战略意图的一个具体主张。

  迟福林认为,中央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一方面希望海南变成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棋子,一方面能发挥中国与亚洲合作中的独特地位,在区域合作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是能实现中央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意图。对于海南而言,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的一个重大选择。可以依靠海南现有优势,走出一条由现代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可以越过传统工业发展之路,进入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和科学发展。

  “一号工程”可分三步走

  迟福林认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应该作为海南的“一号工程”。在具体推进中,应从中央对海南发展的要求和海南自身发展趋势考虑,分三步走:首先以旅游产业的全面开放,拉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和快速发展,对外来投资企业和投资产业在政策上全面放开;其次是在旅游产业全面开放的同时和基础上,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开放。以旅游产业的开放带动服务业的开放,从而走出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相关服务业发展之路。如免税业、航空、电讯、金融及文化娱乐业等相关服务业开放;第三是在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开放的基础上,实行海南的全面开放。它适应了中央希望海南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战略意图。从技术设计上,就是使海南岛成为一个免税地区,争取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条件已经成熟。”迟福林认为,从内部条件而言,经过20多年的努力,海南无论从通讯、基础设施、酒店、旅游景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础;而外部条件则正逢其时:博鳌亚洲论坛及其亚洲合作的趋势为海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中国与东盟区域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正处关键时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重大选择;以休闲为主的现代旅游业正处在刚刚兴起的关键时期。“海南完全可以采用和借鉴香港模式,放开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迟福林说。 (本报海口9月25日讯)


  海南岛,迈向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杨春虹实习生任奕洁

上图:三亚亚龙湾酒店群。本报记者张杰摄

  “我很向往海南!”去年3月27日,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在莫斯科克落普斯展览中心参加中国国家展开幕式时,在展会上这样盛赞海南。普京告诉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我的一些朋友都跟我说起过海南,他们从海南度假回来后,都说海南非常好!”

  短短几年时间,到海南度假已经成为俄罗斯人的时尚选择。今年上半年,我省接待俄罗斯游客超过8万人次,俄罗斯成为我省最大的境外客源市场。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海南岛开始逐渐迈向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天生丽质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观光旅游市场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兴起。踏上海南岛的游客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孤悬南海的热带海岛,竟拥有着近乎完美的自然生态资源。

  有人用“三冬不见霜和雪,四季鲜花常盛开”形容海南岛。这里集中了阳光、海水、沙滩、空气、森林、田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并形成了山、城、沙、海、港自然结合在一起的奇特景观,海南宛如一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南海碧波之中,以其山海奇观、阳光沙滩、椰风海韵吸引着中外游客,被称为“东方的夏威夷”。

  作为中国7大重点旅游区之一,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被定义为:唯一具备建成热带海岛度假胜地的地区。

  从1983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鼓励发展海南旅游业。1983年5月,国务院在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中提出,“海南岛有条件逐步建成国际避寒、冬泳和旅游胜地。”1986年1月,国务院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宣布,将海南岛列入全国7个重点旅游区之一。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际,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授予海南旅游外联权和签证通知权,实行“落地免签”政策。

  20年巨变

  拥有一流旅游资源的海南岛,旅游业几乎是从零开始,在短短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一组数字是最直观的体现:1987年,海南旅游接待人数75万人次,旅游收入1.14亿元;2007年,海南旅游接待人数1845万人次,旅游收入171亿元;境外游客也从17万人次升至75万人次。

  但1996年却是海南旅游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1996年,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方针,“一省”指新兴工业省,“两地”指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首家五星级度假酒店凯莱在亚龙湾正式开业。此后,假日、天域、喜来登等国际酒店品牌纷纷进入海南,亚龙湾成为中国高端度假酒店最密集的地方。

  旅游产品开始从单一的观光游产品向度假休闲与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方面拓展,各大旅行社相继推出了度假旅游、生态旅游、高尔夫旅游、会展旅游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自驾车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婚庆旅游等专项旅游迅速发展,“纯玩团”“精玩团”“夏令营团”“夕阳红团”和“海南岛购房游”等新旅游方式不断推出并得到市场认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已建成了亚龙湾国家度假旅游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旅游区、博鳌旅游区、七仙岭温泉度假休闲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档次较高的精品旅游景区、度假区;海棠湾、清水湾等一批大型国际度假休闲旅游区的建设相继启动。

  走向世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中国度假旅游试验田”使命的海南岛,开始把目光瞄准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2007年,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而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是要把我国确定的旅游业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举措,放在海南先行先试;以旅游开发为核心,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将海南建设成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来琼国际游客的免签证范围;另一方面,允许三亚、海口、琼海、万宁等重要旅游城市在市区设立免税商店。当然,推进海南旅游软硬件的国际化改造,还需要推进更多领域的对外开放,包括旅行社、住宿、餐饮、旅游景区、旅游汽车、旅游商业等,也包括外汇、外贸、医疗、文化、体育、教育等与旅游相关的方面。


  旅游景区是国际旅游岛的“抓手”

  本报三亚9月25日电(记者王军谭丽琳邱大军)今天,面对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调研考察团,南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张晖提出,旅游景区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主要“抓手”之一。他认为,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是要加快推进海南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体制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景区产品优势,融入国际旅游市场,使海南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张晖列举了美国一条15日游经典线路所含的景点:旧金山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优胜美地、洛杉矶好莱坞、赌城拉斯维加斯、科罗拉多大峡谷、迈阿密大沼泽地风景区、万国住宅建筑博物馆、佛罗里达海上客轮码头、椰子林步行街??奥兰多迪斯尼世界??华盛顿白宫国会山庄、林肯纪念堂??费城独立广场、自由钟??纽约自由女神像??夏威夷。他认为,这些都是地标性顶级文化景观产品,依托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掘出文化资源的内涵,形成具有世界唯一性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在国际旅游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在国际旅游市场赢得主动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以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为支撑点。这些支撑点是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卖点,构成市场吸引力。如:美国夏威夷、墨西哥坎昆、意大利撒丁岛翡翠海岸、西班牙太阳海岸、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韩国的济州岛、泰国普吉岛、阿联酋的迪拜等。其共性都是以3S(阳光、海水、沙滩)为核心的一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上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出的特色旅游产品。

  在说到我省目前旅游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时,张晖认为,相对环境资源,海南目前度假产品开发程度不够;相对酒店产品,文化景观产品、休闲体验性产品和夜间娱乐项目匮乏,“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的国际旅游模式难以实现。亟待进一步依托资源,挖掘文化,建设具有地标性的顶级文化景观产品,树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和鲜明的国际形象。

  在发言中,张晖说,用高品质旅游产品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大资金、大企业来带动市场规范和发展。这就要求政府能引导和支持国内外大企业参与海南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和重组,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催生一批海南知名旅游品牌。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三大矛盾需解决

  本报三亚9月25日电(记者王军谭丽琳邱大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要直接面对并在解决矛盾中进行。今天,海口市政协副主席、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钢在向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调研考察团汇报时说。

  郑钢认为,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首先要面临的是:一方面旅游产业国际化需要本土文化的支撑,而本地已挖掘、整理出的文化,其含量和文化品位不够。

  据了解,从汉朝以来,中原主体文化和岛屿的边陲文化在海南相互影响产生出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如黎苗文化、海洋文化、南洋文化、贬官文化等。而目前游客来海南能享受到的具有独特性、趣味性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并不多。长期以来,由于受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影响,海南岛特有的文化历史研究投入不但严重缺乏,而且进入旅游市场的能力较低。

  同时,他认为,一方面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专业人才,一方面要解决大量“劳力型”待业者的就业问题。

  他在向考察团提交的书面材料中写道:“专业人才的规模和质量、社会民众的教育水平和认识水平是现代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现代旅游业是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产业,人的素质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而人才的积累和集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教育培训和移民政策的问题,还牵涉到人力资本开发和管理、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等问题。

  在说到第三个矛盾时,郑钢表示,国际旅游岛建设要处理好旅游超前发展和面对市场现行需求的矛盾。

  他说,进入市场的速度越快越好,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是通过一个个产品的设计、规划、建设、经营开始启动的。这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同时,产品的知名度和独特的品牌效应的产生也决不是急功近利所能实现的。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