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肖杨
据不完全统计,逾3万广东客借高铁来汉过年,今年武汉一改以往出游客源地的状况,呈现“进”超过“出”的态势(2月20日《楚天都市报》)。
恰似东风夜放花千树,乘着高铁的东风,春节期间,武汉旅游市场呈现一派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东湖、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等景区各领风骚、争奇斗艳。而大批外地游客的到来,不仅给武汉旅游业送来了浓浓的暖意,更让所有武汉市民为大武汉的魅力心怀激荡、振奋不已。
诚然,武广等方向高铁的开通,为武汉旅游业提供了历史新机遇;然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2004年到2009年,武汉旅游业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发展速度,去年更是逆势上扬,1月―10月份,旅游总收入398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2009年11月9日《楚天都市报》)。喜人数据的背后,正是武汉对城市总体形象的精心编织,对旅游资源的竭力整合,对旅游市场着力的扶持与开发。
过去武汉留给旅游者的印象是景点单调,唯有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东湖等“三菜一汤”可看,因而许多游客只是将武汉看作一个旅游中转站,而事实上,武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别具风情,只是迟迟未整合开发,被迫深藏闺中。近年来,武汉战略性地开发旅游资源,不仅打造精品景点,在“中转站”变目的地上苦下功夫,还开发外围特色线路,促使旅客集散下去、乐而忘返,可以说,更是乘着谋发展的东风,武汉旅游业在虎年迎来了开门红,虎虎生风。
亟需提醒的是,由于目前我国带薪假期制度并不完善,假日旅游多为“节日旅游”,旅游者往往蜂拥而来,一方面给景区造成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更考验当地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因此,我们欣然于对武汉旅客接待数量的攀升,更要忧思于近日香港、广东高铁团到汉后对吃冷饭、服务差的抱怨。
去年,武汉市首次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描绘了未来旅游发展的宏伟蓝图,旅游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指日可待,但相关服务的精耕细作、临时适应能力的提高,方能为武汉旅游赢得良好口碑,于细微处展现武汉魅力。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