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春虹
无论是词曲作者还是演唱者,谁都没有想到当初的 “处女作”会成为传唱四方的、中国最流行的旅游歌曲
“请到海南来,这里永远是春天……”离开海南10年后,当飞机降落,机舱里传来《永远的邀请》这首歌熟悉的旋律时,当年第一个在电视台推出这首歌的原海口电视台主持人梅箐禁不住泪流满面,歌声还是那么亲切,旋律还是那么感人,游子回家了!
13年,这歌声、这旋律,不知感动了多少游客,感动了多少归乡的游子。
无论是词曲作者还是演唱者,谁都没有想到当初的“处女作”会成为传唱四方、也是中国最流行的旅游歌曲。
1995年,为宣传海南旅游形象,省旅游局与一家企业联合摄制一部八集旅游风光片??《与海南同行》。导演打算请名人为主题歌写词、再由名人谱曲、名人原唱,然后借名人效应唱出名歌,再借名歌效应促成名片。
但一听名人的开价,导演吓了一跳。无奈之下,导演盯上了《与海南同行》的解说词作者、时任省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的陈耀。颇有诗词功底的陈耀很快就把一首很抒情的歌词写了出来,但导演认为太一般。“既然是旅游歌曲,应该是让人听了就想到海南来。”现在已经是省旅游局副局长的陈耀回想当时的创作仍然显得很激动:既然是请客人来,就说大实话吧。陈耀于是想到自己为《海南旅游》杂志写的两篇卷首语:《永远的邀请》、《海南的微笑》。他把两个卷首语融合起来,于是这样写道:请到海南来,这里永远是春天……歌名就叫《永远的邀请》。
没想到这首说大实话歌词,却被导演一眼相中。
有了好词还得有好曲。请不了名人,导演如法炮制找到为《与海南同行》谱曲的海南作曲家智军。智军作好曲后无意中让妻子王艳梅看到了,学声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曲子的确很大气,但看到那首歌词时,王艳梅却被眼前呈现出的一幅海南的美丽色彩和多姿生活画面感动了。仅用了半小时,王艳梅替这首歌词又作了一个曲。
“我不敢拿给别人看。”现在回想起来,王艳梅依然有些感慨,此前她仅仅在学校做作业时作过曲。拿给丈夫看后,丈夫觉得有点意思。于是,丈夫把两个版本都拿给制片人听,但没敢说其中一支是自己学声乐的老婆作的曲。没想到,制片人选中的竟然就是这个“业余”的作曲家。
于是,夫妻俩开始在家里制作这首曲子。住在隔壁的电台编辑听到后,马上跑过来问:这么好的音乐是哪里找的,我们做节目正愁没音乐呢!
歌词歌曲就由两个“外行”搞成了,演唱总要找个著名歌唱家或者走红歌星吧?
可一问价,还是不敢问津。
这时,有人推荐了当时正在海南大学艺术系念书的汤有贵唱男声,海南业余歌手凌萍唱女声。一试,声音清纯,效果挺好,既有现代气息,又有通俗韵味,且不乏热带阳光的亮丽。
于是,一位在校的海南阳光少年,一位尚不知名的椰城靓丽女孩,声音录进了八集风光片 《与海南同行》,成了天涯心声??《永远的邀请》最初的传唱者。
《永远的邀请》一经随片播出,很快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在岛内外传唱开来。
时至今日,当游客踏上海南岛,在机舱里、在宾馆、在酒店、在景区,欢迎他们的迎宾曲仍然是这首《永远的邀请》。不少市县甚至修改歌词填上自己的名字,就把这首歌作为自己的迎宾曲。
经常有人问词曲作者,写出这首传唱全岛的歌曲,当时仅仅得到一份牛头骨纪念品,现在那么多人侵权使用,要不要维护一下自己的知识产权?“多一个人听,就多一份邀请。”作为省旅游局副局长,陈耀说自己的工作就是邀请更多的朋友上岛,所以,欢迎大家“侵权”。十几年来,陈耀唱着自己的这首歌,走遍了大江南北,国内国外,向国内外的朋友发出海南 《永远的邀请》。王艳梅也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间创作了近200首歌唱海南的歌曲。
(本报海口10月26日讯)[流行语:永远的邀请 (4074)]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