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旅游的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凸显,旅游创新和变革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酒店是旅游产业的支柱之一,更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创新酒店的业态,适应市场的多样化、特色化需求。海南省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恒将其独到的眼光,放到了民俗酒店之上。日前,海南经济报记者对陈恒进行了专访。
建设国际旅游岛 必须大力发展民俗酒店
什么是民俗酒店?
“民俗酒店是有文化深厚底蕴的城乡文化的缩影,是千姿百态民俗风情的延续者,是定点深度旅游的最佳选择,是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能为游客提供度假休闲活动、体验民俗风情的特色酒店和重要平台。”这就是陈恒对民俗酒店的定位和理解。
据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已从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变。据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游客已达15亿人次,商务市场拟按20%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产阶级将达到1亿人,富裕阶层将达到750万人,这一切都已说明,我国的游客已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上升到“休闲、保健、民俗文化等主题旅游”,“注意自身的体验感受,追求个性化、特色化服务”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逐身心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酒店业在经历了古代客栈、大饭店、商业酒店的现代饭店发展以后,升级换代产品——主题特色酒店正在悄然兴起,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酒店(旅馆)正是满足休闲旅游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
“要建设国际旅游岛,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经验,大力发展海南民俗酒店。”陈恒说。
借鉴国内外经验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产品
民俗酒店到底有何魅力,让陈恒情有独钟?
来看陈恒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一番考察。
据陈恒所了解,国际市场上,美国的夏威夷、西班牙的黄金海岸、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等等,均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际旅游品牌,而这些地方的旅游之所以成功,主要都是在旅游中体现了当地的民俗特色,而在其中,民俗酒店功不可没。
国内市场上,近年来青年旅馆、民俗酒店大行其道,颇受游客的欢迎。以桂林阳朔为例,尽管阳朔县酒店繁多,但是达到五星级酒店标准的只有2家,四星级酒店只有5家。漫步阳朔中心区域的西街,可发现点缀其中的不是宏伟的高星级酒店建筑,而是具有当地建筑风格的小客栈和民俗风情酒店。
再看国内各地,云南傣族的“吊脚楼”、内蒙古的“蒙古包”、陕西的“窑洞”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住宿形式,这些住宿设施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和文化,投资成本并不高,入住的游客会有深刻的生态体验。
此外,台湾地区旅游业的创新也颇具启示意义。台湾共有6010家饭店,其中高档观光饭店94家,一般饭店2680家,民俗酒店3236家。2008年,异军突起的薇阁精品汽车旅馆和台湾民俗度假旅馆,经常是一房难求。前者颠覆了发源于美国的简易的汽车旅馆概念,找准了中西文化的结合点;后者不是简单地提供食宿,而是将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特色融合在一起,让民俗本身成为旅游文化的组成部分。客人入住后,可全面感受当地民间风俗、全面领略异地风情、原汁原味地收获一种文化,满足了客人体验式的休闲旅游需求。
“现在,无论是参加旅行社还是个人游,游客都希望能体验当地的古朴生活,因此,相比星级酒店,特色民俗酒店、客栈将会越来越符合游客的胃口。”陈恒说。
适当时机考虑组建海南民俗酒店集团
那么,该如何大力发展民俗酒店呢?
陈恒有两大建议。
“首先要提供多姿多彩的特色饭店产品,将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是重中之重。”陈恒说。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南酒店建设多有雷同,缺乏文化特色和本土特色。除国际品牌酒店外,同质化酒店占大多数。“由于酒店产品单一,依赖旅行社组团,同行‘竞相压价、互相残杀’现象普遍存在,目前的酒店结构已不适应旅游大省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必须改变饭店产业格局,跳出传统的套路,持续性地创新业态,而有文化含量的民俗文化特色酒店,就是最好的饭店创新产品之一。”
陈恒指出,海南民俗文化风情万种,包罗万象,魅力各异,应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以“海南深度旅游”为卖点,提出“游海南,住民俗”的全新理念,将海南目前的大东海、亚龙湾、三亚湾、海棠湾融入海南热带海滨文化;挖掘五指山、琼中、保亭、白沙、乐东、黎族、苗族等民俗风情文化;做强以红色娘子军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旅游;做大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做精以宋庆龄姐妹、海瑞、苏东坡等名人为主的古今名人文化旅游。此外,兴隆等地的温泉文化,保亭、七仙岭的热带雨林文化,三亚长寿谷的健康长寿文化等,均有待挖掘。
“其二,政府、酒店、协会、学术界应通力合作,合力做大海南民俗酒店产业。”
陈恒建议,政府应出台“民俗酒店”管理建设的政策,与酒店协会一起制订“民俗酒店”统一标准,制订民俗酒店质量标准体系以及切实可行的民俗酒店产业发展规划,创新酒店业的产业结构。
同时,还应建立“海南民俗酒店”认证制度,凡符合标准的酒店都可统一悬挂“民俗酒店”标识。此外,酒店本身应强化培训,使民俗酒店培训专业化、系统化、制度化、特色化。
“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打造海南民俗酒店的连锁品牌,组建海南民俗酒店集团,建立海南民俗酒店联盟,实现资源整合。”陈恒的眼光,看得可谓长远。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