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业挤压旅游业
《中国经营报》:顾名思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业当然应该优先发展,但对具体步骤应该有哪些考虑?
李柏青:我认为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旅游产业中心地位的重新认识。现在三亚旅游业虽然很热闹,但还是不如楼市火爆,房地产业占用了很多资源,严重的挤压了旅游业,因为旅游配套设施往往需要很高的投入来建设运营,而投资回收期动不动就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房地产业更讲究“短平快”,马上可以见效益。比如说现在国有土地出让都要求招拍挂,价高者得,地价太高做旅游配套项目的人受不了,一个餐厅老板根本没足够资金来买每亩几百万元的土地,最后还是让地产商得手。所以,这个事情我认为是当务之急,必须认真权衡,否则海南国际旅游岛很难做得好。
我们想未来3到5年内,对三亚主要旅游景点的相关产业链进行重点配套建设,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包括人文环境、资源环境、治安环境等等。理想状态中的三亚,应该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城市,这就需要高水平的规划和管理。第一是产业配套,第二是改善环境,第三要争取进入旅游业的制高点,也就是在文化旅游上下工夫。直白地说,三亚一定要有高附加值的东西吸引高端游客进来,整个城市的旅游品位持续提高,旅游氛围才能始终维持。
海南国际旅游岛这样一个规模很大的工程,想短时间完成建成,是不合常规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利益驱动,大家有点过于躁动了。我想海南是一块好玉,需要时间来好好打磨她,一夜之间完成的,肯定是一个粗活。
《中国经营报》:现在来三亚旅游的内地游客有个说法是,“五星级的价格,一星级的服务”,短期内能不能尽快改善,让游客更有信心?
李柏青:这确实是我们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就三亚这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来说,还是有不少缺陷的,需要补很多课,比如现在三亚给人感觉是个有些混乱的城市,为什么会很乱?首先是道路基础配套不全,还有商业和治安等等也未尽如人意。为什么治安会乱?因为警察人数没有完全按照整个城市的功能和规模配给,但是假如把警察数量增加三倍,到了夏天,内地游客来得少了,这些警察又都没事干了,这不是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吗?类似这样的问题,都牵涉到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需要我们逐一去解决。
三亚未来的文化取向
《中国经营报》:有人认为,在海南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的漠视很严重,这可能会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特色和个性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李柏青:所谓“漠视本地文化”,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理解了。我有一个观点,文化这个东西是生生相息的,它服从自然的规律,每天都在不断的演进之中。对于海南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放任她衰落甚至消亡,该拯救、该保留的一定要拯救和保留。但与此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新文化,这才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真正的出路。就海南的实际情况而言,历史文化积淀还是相对薄弱的,光靠保护和挖掘那点老底子,要做一篇国际大文章,有很大难度和压力。
我个人的观点是,三亚未来的文化取向,最终应该是建设国际时尚之都。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华文化荟萃,把中华文化的各种名人吸引过来,比如说过几天东北的刘老根大舞台要来落户三亚,虽然未必人人都认可它,但只要市场接受了,它对三亚来说就是合适的。第二个阶段是逐渐引进外国文化,我们会大量吸引国际上体育、文化和时尚界的各种优秀项目和人才前来落户,用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好好扶持培育。第三个是最高阶段,让中外古今特色各异的文化元素在三亚融合、杂交、繁殖,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然后再向国际上扩散,甚至引领国际潮流。
《中国经营报》:如果引进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产生激烈冲突,如何解决?
李柏青:不同类型的文化碰撞会有,但整体上来说,不会产生剧烈的冲突,更多是相互理解和融合的过程。这方面,要相信自然规律的力量,经过生存竞争的过程,一定会淘汰那些体质不强的、不能在海南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生存成长的文化元素,留下的是那些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化。这一过程,我认为20年、30年都不算长。政府和民间有识之士,可以对此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和引导支持。
资料:
三亚是海南著名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和海港,全市面积近192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市区面积38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长209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2009年,三亚市接待过夜游客人数669万人次,同比增长10.7%。旅游总收入103.77亿元,增长14%。
2009年,三亚全市生产总值17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2%,人均生产总值36065元,增长14.8%。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2亿元,同比增长26.7%。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