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经济社会整体升级转型是突出海南重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条件,政府应发挥其管理职能,在资本、人才以及服务的国际化上要着重笔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后刘锋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海南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硬件设施与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相比毫不逊色,但在管理服务水平及社会人文环境等软件建设方面,海南与国际化要求尚有较大距离。刘锋说,“与全球著名海岛相比,海南旅游产业的整体环境氛围和相关综合配套差距比较大,餐馆、娱乐、医疗设施、救助服务系统等比较薄弱。而且,文化的特征和内涵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海南与夏威夷等岛屿都在全球知名度假带上,自然环境很优美。刘锋认为,要建世界一流的旅游岛,必须在软环境,如环境综合治理和制度创新方面多下点功夫。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刘锋表示,海南的产业布局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契机,若想达到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发展目标,需要整体提升海南产业布局的整体素质。
他认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升级转型是突出海南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条件,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极大,可以惠及多达100多项产业的发展。海南目前的旅游产业发展没有真正发挥其带动作用,包括旅游市场的秩序和旅游公共服务相关体系建设都还不够完善。
与旅游产业直接相关的配套产业功能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和发挥,就很难真正做强旅游产业。刘锋说,配合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政府要在资本、人才、服务的国际化方面足够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大量的资金。刘锋认为,在社会资金的来源上,要特别重视资本的国际化,国际资本除了带来支持国际旅游岛的资金外,还带来国际先进理念、管理体系以及人才,更快的与国际服务理念接轨。
“我们要培育全民服务的意识,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解和认识,行业的服务精神。”刘锋说,服务质量标准才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国际”二字的真正本义,建设国际旅游岛不是简单的说带来多少国际游客,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达到国际服务标准。
人才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根本。刘锋说,人才建设除了自身的培养和提升外,还要花力气从国际人才库中引进和吸收,同时,对于海南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也要花大力气提升,提高海南整体居民的服务理念。(本报三亚3月4日电 )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