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路与人民中路交界点的西南侧,有一处淹没在繁茂的植物丛中的古代遗址――广州古西门瓮城遗址。这座1999年就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珍贵遗址,是广州明代城门仅有的发现,也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在发现至今的14年中,虽然各界专家多有呼吁,但仍一直静静地躺在城市一角,在保护和展示方面虽有探索,但难称佳效。不过记者日前获知,这处代表了广州古代城市面貌的标志性遗址新的维修、保护和展示的新计划有望在近期出炉,为即将举行亚运会的广州,增添一处面貌一新的优质景点。
文:卜松竹图:王维宣
曾是守卫西关要冲
西门瓮城遗址是在1996年配合城市基建工程时被发现的,1999年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瓮城平面呈“H”形,南北长50余米,东西宽18米,中部被埋在中山七路路底。南北两部分露于地面,被民居压着。
据明《广州府城郭图》记载,当时广州城墙共开7个城门,今大东门、西门口、大北门、小北门等地名就是由此而来的。发掘显露的瓮城遗址曾经清代和民国沿用,已经过修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较好的明代西城门的瓮城基址。发掘后,城基原址保护,在城墙遗址南段植上花草,路面建起保护栏杆。北段大部分压在民宅下,仍未发掘。
在明、清两代,这里曾是通向当时广州最繁盛之地――西关的城门。那时高高的城门上,驻守着戎装的士兵,架着火炮,堆着垒石,是闲人免进的军事重地。当战事发生时,这里是人吼马嘶、血雨腥风的最前沿。但如今无论是当年兵临城下的惊心动魄,还是远古的炮火与烟灰,已然随风而逝。墙垣石缝中冒出的嫩芽无不透出岁月的沧桑印记。
旧有保护方案未收佳效
2003年,瓮城遗址被修葺成下沉式地下广场,在残存的城垣两旁栽种绿化衬托遗址,门洞、城垣在翠绿中清晰可见。游人登上悬空的木质览桥俯视瓮城的风姿,曾一度成为广州古城旅游的热门景点。但近期由于疏于管理和维护,植物过度生长,城门却被掩盖而踪影全无。加上遗址护栏上锈迹斑驳,如果不是有人介绍,游人恐怕很难想到自己是处在古迹场景之中。记者了解到,西门瓮城遗址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建筑材质已经存在着严重病害,主要存在的病害包括生物侵蚀、表面风化、裂隙与空鼓、表面污染与变色等。
旁边预建绿化广场
令市民亲近古代遗址
记者了解到,此次修葺、保护和展示工程旨在解决文物本体目前存在的各类病害,并增强文物建筑的物理性能,提高其抵御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的能力。除了遗址本身的整修之外,旁边还计划修建一个与之连接的城市绿化广场。届时市民在休闲之余,就可漫步到城垣之间,感受广州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新的计划,红砂岩城墙四周杂草、垃圾、绿化植物,城墙表面生长的附生植物和城墙基础的泥土污染源、垃圾将被清除,然后进行清洁,并进一步对藻类、霉菌、地衣、苔藓等微小植物进行杀灭,以消除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据介绍,计划的修缮过程中,对原有建筑结构及外观将不作任何的改动,是一次真正意义的现状保护,以还原瓮城遗址的真实旧貌。
链接
什么是瓮城?
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来源:广州日报)(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