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公共厕所被喻为“城市的脸面”、“文明的象征”,建设和管理好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事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然而,海口公厕不仅少,且存在脏乱差等问题。为配合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公厕提出的新要求,贯彻落实《海南省近期2010-2011年公厕建设计划》,加快我市公厕旅游化建设和改造,塑造特区省会城市的良好形象,我市成立海口市公厕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唐先任组长。市环卫局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了2010-2011年公厕建设计划,根据计划,我市将在城区选址新建124座固定公厕;改造22座旧公厕使之达到国家一类标准;选点设置52座成品移动公厕,同时建立和完善公厕引导系统。力求在较短时间里改变城市公厕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风景很美公厕很少
3月28日,记者在海口主要街道进行了调查。在和平南路、广场路等靠近市中心的一些街道有些公厕,在国贸、金盘、西海岸等地几乎没有。在金盘路西端19路车终点站有两个临时性公厕,常出现乘客下车排队如厕现象。
在红城湖、凤翔路、龙昆路、南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难以找到一间公厕。南海大道汇宇金城小区的汪先生说,由于该路上没有公厕,只有南站内有,常有人为上厕所而横穿马路去车站。
市民钱先生反映说,在海口居住10多年,走在街上感觉最明显的是缺公厕。人民公园外,只有东西湖之间有家星级公厕。在整个西海岸,也只有西秀海滩、假日海滩、观海台处有公厕,“对不熟悉当地情况的游客来说,常会为此苦恼,不知何处有厕所。”
据美兰区环卫大队的杨桂雄介绍,该区东风桥和美舍河等处新建的公共厕所,不仅规划选址得当,而且专人管理到位,抽查表明24小时清洁,且没有乱收费现象。公厕收费乱等问题在海口早已有之,环卫部门开会时每次都会对公厕管理员强调,但由于管理员收入低等现实原因却难见实际效果。
对外服务单位开放厕所
市政协委员李安平说,公厕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乎民生,也关乎海口投资环境。目前,公厕存在的各种乱象,确实影响了特区省会城市良好形象。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还直接影响中外游客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第一观感,它是体现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这一与市民和游客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应尽快加以科学规划并逐步完善。
在加快建设公厕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做好宣传和发出倡议,对凡是有卫生间的临街单位,如酒店宾馆、写字楼甚至一些公益性的经营场所等,都应该和其他公共厕所一样对外开放,让有内急的市民和外来游客一眼就可找到“方便之处”,甚至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标识,让人明白可到这些场所如厕。
据市环卫局业务处处长刘波介绍,我国《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规定:大型商场、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建筑内的厕所,繁华道路及人流量较高地区单位内的厕所,应向社会开放。
国家标准只提出了一般性要求,并没有硬性的管理规定,宾馆、餐厅等场所的厕所是否开放,完全靠经营者的认识和自觉,目前没有强制性的手段予以保证。“但是作为环卫部门,我们一直提倡这些经营场所内的厕所,能够尽量向社会开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人,而且还能体现城市文明程度。”
合理规划城区公厕布局
在海甸岛白沙门公园,“白沙寻痕”门口和渡海纪念碑东边有两个设计得很漂亮的公厕,但被木条封住没有对外开放。经本报曝光后,管理方解释称,之前关闭是因设施频繁被盗,目前其中一间公厕已重新开放,另一座公厕因排污管道已经堵塞,由于排污管道连着环岛路,一直不见有人来疏通,暂时还难以开放。
“像这种有公厕等于没公厕的现象,说明公厕不仅在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管理上也有漏洞。”不少市民说。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公厕建设与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规划不落实、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目前,城区公厕基本现状不尽如人意。
刘波介绍说,截止到目前,我市城区保有环卫固定公厕61座,其中一类公厕7座,占11.5%,二类、三类公厕54座,占88.5%,由各区环卫部门实行收费管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厕共有36座,主要是旅游景点和窗口单位。
按照国家和建设部要求城区公厕按每平方公里3-5座的标准,我市城区应拥有公厕数量至少273座,但目前收费和不收费的公厕仅有97座,公厕缺口至少176座。从公厕的分布范围看,老城区公厕相对较多,新城区较少,越是需求量大的地段如流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越是缺乏公厕,国贸、世贸、金盘、农垦等区域基本上没有公厕。
将新建固定公厕124座
环卫事业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公厕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体现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加强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刘波介绍,海口街头如厕难,最突出的还是公厕少的问题。目前,关于公厕建设与管理,有关部门已有了明确思路,并按计划已在实施中。近期全市将新建一批固定公厕和移动公厕、改造一批公厕,计划将投资近4000万元。
据了解,我市将全面落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和《海南省近期2010-2011年公厕建设计划》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固定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网络格局;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环境协调、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市公厕全部免费使用,有效服务社会公众。
市环卫局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了2010-2011年公厕建设计划,根据计划,我市将在城区选址新建124座固定公厕;改造22座旧公厕使之达到国家一类标准;选点设置52座成品移动公厕,同时建立和完善公厕引导系统。
按国家和建设部标准,结合我市城区公厕现状,以急需先建为原则,优先考虑人流量大、人员集中的主城区、商业中心、公园以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区域,使公厕布局趋于合理。计划第一期新建的62座城区固定公厕,该局已有了初步选址方案,有40座选址在公园和公共绿地内,9座位于海甸岛和玉沙村旧城改造区域,需规划、国土部门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预留公厕用地,其余需征地或购买民居改建。第二期新建62座城区公厕将会同国土、规划等部门尽快选址。
124座固定公厕分两期建设,第一期62座固定公厕的选点及设计方案待市政府确定后开始实施,计划投资1411万元,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二期62座待综合各区上报的选址方案后确定选点,以第一期同样方式实施,计划投资1600万元,计划明年6月前完成。
此外按照已定计划,将市区达不到国家一类标准的22座旧公厕进行改造使之达到国家一类标准,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选点建设52座成品移动公厕,是在无法解决建设用地的人流密集路段选点设置,其选点全部在公共绿地或人行道内。目前52座成品移动公厕建设,市发改委已审定预算,第一批17座已完成政府采购手续,其中10座已安装在指定地点,其他正向供水供电部门申请外接水电。第二批35座则需重新选址安装,计划今年底完成。
刘波说,这些新建和改造公厕在风格样式和装修标准也将与以前的大不相同。在外观设计上,建筑体量适中,与所处环境的景观协调一致,标志明显,容易辨识。内部设计以舒适卫生为主,使空间布局人性化,选用较高标准的洁具和装修材料,并充分考虑通风的功能要求,达到国家一类公厕标准。每座公厕,都将配套有现代化的引导系统,建成后人们如厕轻松又方便。
据悉,全市属于环卫管理的76座公厕已于3月19日全部安装了统一规范的导向牌和公厕标识牌。
提高城市公厕管理水平
3月24日,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的帷幕刚刚落下,省委书记卫留成便主持召开书记会议,专题研究我省的公共厕所专项规划,指出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标志着一个地区的文明水平、文明程度,建设和管理好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是事关国际旅游岛建设,提高海南公众形象的重要工作,并决定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加大投资力度共同实施规划建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厕建设工作,3月1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唐先主持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3月13日上午,副市长韩美又在市政府第四会议室主持召开会议,就推进我市公厕建设工作进行研究,议定并成立了我市公厕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唐先任组长。
公厕建设选址和征地要本着实地察看、反复论证、情况详实、突出重点的原则逐一抓落实;新建公厕设计方案由市环卫局在分管副市长指导下,3月底前拿出不同档次、规模、造型的设计方案,并提前与市规划局对接。临街单位公厕对外开放问题,由各区调查摸底,在4月中旬拿出意见。现有收费公厕及油气站公厕管理问题也由各区拿出意见后,送市环卫局汇总后报市政府。
在一批新公厕建设提到政府议事日程,并逐步实施时,如何提高城市公厕管理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热点。有关人士建议说,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加快城市公厕的配套建设,逐步开放沿街单位、居住小区、商业广场等经营性场所公厕,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如厕需求。要切实提高城市公厕管理水平,则需要更多方面的努力。
刘波介绍,环卫主管部门将督促公厕产权部门加强公厕的维修维护,确保水电管线畅通,保证设备设施齐全有效。进一步完善公厕导向系统。目前,环卫局正在抓紧制作公厕标志和导向指示牌。同时,对公厕的管理要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和保洁标准,明确开放时间、投诉单位和电话等,实现管理规范化。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标准,使公厕管理切实达到“六无、四净、三通”(无污泥、无积水、无蚊蝇、无恶臭、无尿碱、无粪便溢满;地面、蹲位、档墙、便器周围干净利落;水通、电通、排污管道通)的要求。
据了解,海口将把宣传教育作为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宣传媒体的教育作用,结合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以支持公厕建设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广大市民关注公厕建设和管理、支持公厕建设的良好氛围。
海口还将逐步开放沿街单位、居住小区、商业广场等经营性场所公厕,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如厕需求。计划要求沿街单位、居住小区、商业广场等经营性场所要在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公厕。公厕要与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项目竣工验收须有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参与,对没有按设计配套建设的,不得通过验收。鼓励沿街单位、商业服务窗口单位、加油站、宾馆饭店的内部厕所对社会免费开放。除特殊情况外,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原则上必须对外开放。社会公厕的服务应纳入城市公厕统一考核体系,提高城市公厕整体服务水平。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