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国际旅游岛集结号的吹响,热情高涨的建设大潮在琼州大地迅速铺展,方兴未艾。
近日,有机会游览了海南部分美丽海滨,发现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也早已波及于此。
但见春心萌动的海滨,尘土飞扬,推土机轰鸣,已完工未完工的大楼们拔地而起,好一派你追我赶的大开发气象。
那些令开发商无比自豪的规划图显示,在不远的将来,原本空荡荡的滨海地带,将由公寓、别墅、酒店及其他开发项目填充。
有来自省外的游人不无担忧地感慨:“我们就是冲着原生态滨海美丽景色来的,以后再来海南看什么呢?!”
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生活对海洋娱乐和滨海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多,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各沿海国家海洋开发的重要方面。
纵观全球,滨海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并已成为国际旅游者的主要流向地之一,甚至成为人们海洋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回顾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滨海旅游逐渐成为现代旅游增速最快的领域,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滨海旅游,作为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能的典型休闲旅游,最早是从加勒比海地区兴起并日益发展起来,后来又逐步扩展到欧美和亚太地区。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滨海旅游业在世界海洋支柱产业中位居第二,滨海旅游业收入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例如,以“出售阳光和沙滩” 的滨海旅游闻名于世的西班牙,每年的旅游外汇收入高达250多亿美元。在美国,滨海旅游成为首选的旅游方式。有些地区,人们甚至不惜重金建造人工海滩。
值得一提的是,发达国家的滨海旅游业,既重开发,也重规划、保护。例如,加拿大对各滨海型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活动实行商业许可证制度,即依照相关法律条例颁布商业许可证。完善的商业许可证制度使得滨海型旅游项目在开发审批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规范的规划,在经营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严格的监控。
在欧洲及南美等国家,滨海旅游资源利用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标准体系。譬如欧洲“蓝旗”评价体系多达26 个指标。英国海洋保护学会按五级制订优良海滩标准。
由于政府与相关机构重视滨海旅游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引导,此风日渐,游客也习以惯之。例如,游客赴滨海旅游之前,往往会自觉利用互联网了解海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沙滩滩肩、沙粒粒径及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及交通,从而对滨海旅游产品进行优势比较和价值评估,并据此来决定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后期,滨海旅游开始在中国兴起,并发展迅猛。目前,我国海滨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预计,也将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首。
但同时,专家们也认为,我国的滨海旅游产业尚属于起步阶段,缺乏整体的、科学的、前瞻性规划,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未能充分挖掘,重开发轻保护,许多地方还停留在低水平、粗放型的无序、无度开发阶段,或者抄袭雷同,缺乏特色;产业结构比较落后,内容单调,缺乏有吸引力的休闲旅游产品,发展缓慢。
具体到海南的滨海旅游,情况也大同小异。海南是海洋大省不假,但其滨海旅游资源,既是迷人的,珍贵的,也是稀缺的,脆弱的。要说给人印象深刻的,主要是: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规划(特别是滨海旅游专业规划);重房地产实惠,轻旅游产品开发。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要“丰富热带滨海海洋旅游产品”,同时要求“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也强调:海南是一个岛屿省份,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要用最得力、最扎实的措施来呵护和建设。
严格说来,滨海旅游资源是一种由地貌、水体、气候气象、生物、人文等多种资源要素组成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要求各要素,围绕构景、造景、育景、成景,相互组合、映衬,互为主次,共同营建优美的滨海环境,以满足游客可持续的多元需求。
因此,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初级的观光,托旅游之名,行房地产之实,向综合开发利用、深度旅游转型升级,尽快对海滨空间资源开发进行专项整体规划,形成规模性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多层次的产品结构体系,并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的专业规范标准。
建设国际旅游岛,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基本建设,这能得到人们的理解。问题在于,海南目前最大的旅游优势,或者说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基础性、根本性资本,就是海南丰富多彩,没有污染,没有人工开凿痕迹的原生态景观资源。如果这些珍贵的稀缺资源丧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突然想到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应邀来海南出席旅游论坛;按照国人期待的惯例,客人应该对主人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表示赞赏,以便为政绩增光,为业绩添彩。
没想到不通人情世故的客人,表达自己心目中海南旅游发展的愿景,竟然是:“我希望,到2020年我再来海南时,看到是情况是,自然环境没有太大变化,但游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没有太大变化”? 忠言逆耳,不知能听进去的人有几多!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