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博浓缩海南,欢迎世界来博览原汁原味海南
世博浓缩海南,欢迎世界来博览原汁原味海南
来源:海南特区报     作者:蔡于博    2010-04-05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省市区联合馆内,有个浓缩的海南。虽然只有600平米,但在偌大的省市区联合馆内找到海南馆,并不难,从入口处一路向北,一个清新、浪漫、灵动的半开放式空间踏着舒缓的音符映入眼帘。
  
  大幕将启,承载了无限期盼的上海世博会海南馆,在进行了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后,进入了配合调试阶段。3月30日,记者跟随海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忠文的脚步,终于见到那个如梦如幻的海南馆。
  
  风格迥异清新自然
  
  从上海地铁8号线的耀华路1号口出来,抬头就被巨大的红色中国馆吸引。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而地区联合馆则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一圈灰色的单层建筑,海南馆位于地区联合馆的北面。
  
  尽管4月20日就要开始试运行,但记者在地区联合馆内看到的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景象,有的还在外墙上描龙刻凤,有的在进行最后的内部装饰。不过,已经通过三个月的建设工期,各地区馆雏形初现,均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体现自己的特色元素,比如安徽的粉墙黛瓦,浙江的钱塘人家,陕西的唐代宫殿等。
  
  海南馆在整个馆区的北部,沿着进馆的左边一条大道走到最后就是海南馆,与重庆、贵州和宁夏馆比邻。记者3月30日到现场,看到整个海南馆被晶莹剔透的丝线幕包裹,通透、灵动的半开放式空间在其他省区馆风格迥异的建筑包围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使用材料低碳环保
  
  海南馆的主题是“海南·让您的生活更美好”,整个展示分为三个副主题:“度假天堂”侧重展示海南的大海、阳光、沙滩等生态旅游资源,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宜居宝岛”展示海南的多元文化,包容、开放和长寿之岛;“开放特区”则展示优惠政策,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投资海南。
  
  全馆分成上下两层,设有风之韵律、浪漫之阶、天堂之岛、活力之林、碧海之趣、开放之窗、发展之路等展区。采用生态建筑技术建成,展馆外墙是独特的线幕,可以随风轻微摆动。不投放影片时,线幕使得整个展馆晶莹透彻,如同一座海中水晶宫;而线幕上投放影片时,展馆外墙则变换成蓝天、白云、椰林等画面,极具梦幻色彩。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海南馆主体工程完工,已经进入到最后的灯光调整配合,整个海南馆工程已竣工。剩余工作主要就是调试整体效果和一些海南特产的布展,预计4月10日左右布展全部完毕。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海南馆全部采用了环保材料,声光电的大量运用也减少了实物建筑,“不仅在材料上低碳、环保,连施工也是,我们是唯一一个没有超负荷使用电量的省区馆”。
  
  南海明珠风情万千
  
  远远望去,泛着蔚蓝光线的“海南,让您的生活更美好”隐约在椰树和浪花的装饰下显得格外干净、素雅。与效果图上一样,海南馆的外立面泛着深蓝光芒,随风拂动的丝线幕营造出海浪的波动,这就是展区的第一部分——风之韵律。
  
  从入口进去,穿行在晶莹剔透的丝线幕中间,随风舞动的大海影像在身边渲染开来。陈忠文介绍,透着蓝光的外立面实际上是投影打在外墙丝线幕上的效果,如果不打灯光,可以透过丝线幕隐约看到整个展馆的内部情况。“展馆采用丝线幕营造了半开放式的空间,也体现了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开放和自然的特色。”
  
  整个馆最大的特色就是内侧和外侧都由独一无二的丝线帷幕包围,外侧蓝色的丝线帷幕清逸飘柔,似风似雨,展现出海南国际旅游岛椰风海韵的天堂风情,同时丝线帷幕独有的朦胧营造出唯美浪漫的氛围,内侧白色的丝线帷幕接受影像之后,既可以是天空,也可以是陆地,也可以是深海,组成了一个360度全方位模拟海南风情的体验空间,同时我们也提取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碧海、蓝天,白云,沙滩、绿色生态以及人文风貌的最精华内容进行展示,丝线帷幕不仅仅为海南馆主题演绎提供视觉成像的功能,同时也自成一个靓丽的风景线。
  
  为什么选择丝线作为影像幕布?海南馆设计施工项目总负责人王蛟介绍,海南是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省份,设计方给它的定位是“南海明珠,风情万千”,如何诠释这个主题,晶莹剔透的丝线幕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丝线幕表面看起来如同家用的垂帘,却又是高科技的线形屏幕,不仅有着透明的质感,还能投影出生动的影像,很好地表现出风情万千的感觉,像风像雨,缠绵而浪漫。
  
  记者在现场看到,海南馆从内到外总共有三层丝线幕,为了影像效果更好,丝线幕接受了不同方位打来的影像和灯光,而且随着音乐变化,时尚而浪漫。蓝天、白云都进入了影片,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入口到出口,海南馆有专门的参观线路,顺着这条线路,参观者可从自然风光、人文环境、发展成就和美好未来逐一了解海南。



  
  海南活动周
  
   8月7日-11日
  
  向世界展示海南风情
  
  根据上海世博局统一安排,海南活动周于8月7日—11日举行,活动周内容有新闻发布会、启动仪式、巡馆、招待会、园区文艺表演、经贸活动等六项,其中园区内的文艺表演也是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海南风情的大好时机。
  
  记者从省文体厅了解到,活动周期间我省将在宝钢大舞台、庆典广场、宝钢小舞台和世博轴以东段的北环路进行大型演出和巡游表演,参演人员多达363人。其中,宝钢大舞台演出(每天2-3场,每场60分钟);庆典广场(室外)演出(每天3-5场,每场45分钟);宝钢小舞台演出(每天3-5场,每场30分钟);世博轴以东段的北环路巡游表演(长约1800米、宽15米,每天2场,每场45分钟)。
  
  展示海南风情的大型歌舞是世博首选节目,由海南省歌舞团、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联合演出的大型歌舞诗《海南岛》(在宝钢大舞台演出),演出时间60分钟,此节目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进京展演。由海口市艺术团表演的海南风情歌舞《椰风海韵》将在庆典广场(室外)演出,演出时间为45分钟,亮点节目有《请到天涯海角来》、《山兰架》等。
  
  我省民族、民间、民俗等特色表演也将亮相世博,由陵水、琼海、昌江、临高、澄迈、儋州、东方、白沙等8个市县联合在宝钢小舞台演出。该节目突显海南本土原生态文化特色,其中《点播舞》、《海南八音演奏》、《黎族乐器演奏》、《打柴舞》、《海南人偶表演》、《儋州调声演唱》、《鼻箫韵舞》、《嗷嗷调》等非常具有代表性。同时现场展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苗族双面绣技艺、黎族制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除了专业演员和民间艺人外,由海南大学的艺术系学生组成的《绿色海南·欢乐世博》巡游方正也将在世博轴以东段的北环路进行巡游踩街表演。
  
  海南馆造价约1600万只算中等
  
  海南世博办主任陈忠文:分8个展区,丝线幕独一无二,沙滩沙子全部由海南空运
  
  头上是碧蓝天空、明媚阳光,脚下是湛蓝大海、细软沙子,身边则环绕着浓郁的海南风光。这就是如梦如幻的海南馆将给游客带来的身临其境感受。



  
  馆内白沙全部海南空运
  
  走过风之韵律的蓝色长廊,游客左转看到“一片”洁白的沙滩——天堂之岛。踏上细软如棉的沙子,陷入深蓝的大海幕中,小鱼轻轻游过,空气中仿佛漂浮着略微咸湿的海水味道。
  
  海南世博办主任陈忠文介绍,天堂之岛展区用三面半透明幕和正前方的线幕,围合成360度的沙滩,用影像技术展示海南的天美、云美、海美、城美、人美。“这里将全部填满海沙,让参观者除了视觉冲击力外,还有来自海南的真实触感”。而且这些沙子将全部从海南空运到上海,时而与弧形荧幕上的蓝天白云,呼应出完整的海边映像,时而配合荧幕上的大海,营造大海深处的感觉。
  
  天堂之岛前的弧形幕布与两侧的丝线幕“无缝对接”,形成一个巨大的“U型”屏幕。设计灵感来自海浪和沙滩的波形曲线。在天堂之岛前端,参观者可以看到原生态不沾身体的细腻沙子和贝壳,通过120度弧幕、正前方的两侧丝线幕以及顶部波纹灯,投射出海水与沙滩交接的美丽色彩围合而成的影像空间,组成了充满海南独特风情的视觉盛宴。
  
  陈忠文介绍,海南馆的投资在所有省区场馆里算中等,约1600万。场馆设计简单,风格也和其他展馆有很大区别。“其他展馆都是根据历史、地理、地貌、文化特色,目的是直观展示。而海南馆采用了独一无二的丝线幕,让人感觉通透、轻盈。”通过丝线幕上的效果,把海南的蓝天、白云、阳光、绿色展示出来,让参观者感受名副其实的生态岛。
  
  光影变幻讲述美丽海南
  
  光影变幻,天涯海角、鹿回头、尖峰岭,一个个著名海南风光更迭辗转。顺着浪漫之阶拾级而下,大海的湛蓝在脚下荡漾开来,椰子树摇曳在两边的丝线幕上,还有金色的海滩、快乐奔跑的人……轻松、休闲、浪漫的海南景象伴着舒缓的音乐娓娓道来。
  
  陈忠文介绍,海南馆八个展区实际上是体现一个概念。最大特色是通过两部主题影片,《360度看海南》和《24小时看海南》来呈现海南之美。而浪漫之阶是观看主影片《360度看海南》的最佳场地。“考虑到世博会期间参观者较多,从安全角度出发,将浪漫之阶的台阶改成缓坡。”在现场施工中,很多小细节都做了人性化处理,包括给残疾人设计的残障通道等。
  
  正式开馆后,专门为世博会拍摄的高清版《360度看海南》将从北纬18度的地理位置拉开大幕,短短8分钟时间既有海南美丽的生态环境,更强调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一部浓缩的具有强烈视觉震撼力的宣传大片。”陈忠文说。
  
  站在浪漫之阶的中间,大画面的海南风光扑面而至,枝繁叶茂的原始森林在身边蔓延。“参观者的前后左右全部被海南风光包裹,再加上三维的特技效果,相信会给参观者带来一场充满惊喜的视觉盛宴、一份沁透人心的浪漫记忆、一段身临其境的信心之旅。”陈忠文向记者描绘,在浪漫之阶,投影灯在缓坡上投射出海水、沙滩的美景,点缀着白色贝壳,还有舒缓、悠扬的音乐,加之四周环绕的丝线幕同样投射出碧海蓝天,参观者沉浸在大海的波纹和清凉的气氛中。
  
  在之前的几次专家评审上,专家给海南馆的评价是:最具创意,视觉冲击力很强,又能与海南生态自然环境相吻合。把海南所有的美通过这种效果和创意向观众充分展示,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地方馆。
  
  深海之趣实现人鱼互动
  
   8分钟主影片结束后,感受完浪漫之阶的唯美景象,参观者顺着游览路线图来到了位于VIP室下方的深海之趣展区。婀娜的海草、游弋的鱼群、舞动的珊瑚礁,地面投影了大海深处的景象。参观者踏入这片宁静的海底世界后,用脚轻轻划过,鱼群随着脚步散开、聚拢,这是一个互动的场所,参观者伸手去“抓”投影上的鱼群时,五颜六色的深海鱼马上就“跑”开了,等恢复平静后,再轻松地“游”回来。除了模拟景象外,参观者面前还有一个真实的鱼缸屏风。
  
  深海之趣上面就是VIP室,用于接待前来海南馆参观的贵宾。高档的酸枝木屏风、名贵的花梨木家具,还有展现海南民族特色的黎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透过VIP室前的一面玻璃幕墙,海南馆的梦幻光影一览无余。VIP室还特意准备了两个大屏幕电视,循环播放海南8个市县的宣传片《城市风采》。
  
  沿着海南馆参观导览图,深海之趣右行就是发展之路,几幅巨大的宣传画册高度概括了海南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重大变革,描绘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给海南带来的美好未来。
  
  活力之林演绎海南浪漫
  
  如果说《360度看海南》以全景方式展示了阳光、海水、沙滩、原始森林等自然要素和丰富多彩的海南风情,那么在活力之林演绎的《24小时看海南》则着重强调了浪漫和唯美,尽情呈现海南岛夜间的温馨绚丽。
  
  顺着发展之路展区前行,参观者可以首先看到活力之林的互动展项,触摸屏介绍了海南各市县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特色美食及土特产等,同时参观者还可以结合左侧的海南民俗展柜,充分地体验海南省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活力之林展区空间高7米,设置了一个小型舞台,整体营造了夜空的感觉,配以浪漫钢琴曲的影片展现海南夜色,重头戏是影片《24小时看海南》。影片时长5分钟,从天涯国际婚礼节开始,以两人在海南一天里的经历和见闻为线索,来诠释海南的浪漫。海南馆设计施工项目总负责人王蛟告诉记者,活力之林作为整个展区的收尾,主要是给参观者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定位像一个小派对一样,犹如海边夜晚的酒吧,轻松、愉悦。小舞台上可以根据气氛的需要喷出彩色气泡和烟雾,至于舞台上将要表演什么节目,海南馆负责人表示“保密”,要等到世博会开馆后才能揭晓。
  
  据海南世博办工作人员介绍,这两部影片为了体现国际旅游岛的国际化元素,邀请参加拍摄的演员也来自不同的国家。共分为5个拍摄组,从3月6日拍到22日结束,半个月时间内摄影师数次感叹海南之美,“看过的人都说像仙境一般美丽”。摄影师经常为了捕捉一个镜头蹲守24小时,拍到激动之处,不禁兴奋高呼。
  
  在活力之林展区的左边,安排了海南元素的特色展,树衣、椰雕、黎锦、花梨木摆件等,“件件都是精品,实物的海南特产和虚拟的影像结合起来丰满展示内容,让参观者全方位地了解海南。”工作人员说。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出口处的幕墙上,投影的椰子树会随着参观者拍手、现场背景音乐等声音的高低起伏进行变化,给大家展现夜晚海南独特魅力。这也是出口,带着欢快的心情和免费发放的海南糖果,参观者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开。



  
  点鼠标网上做客海南馆
  
  陈忠文介绍,海南馆就是集中体现海南美好生活的各种元素,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真正感觉得到最深的体会,让参观者喜欢海南、向往海南。“我们希望通过世博会把海南这种生活环境、城市发展理念,对外传达出去。”许多省区馆会强调某个角度或某个方面,以展现特色,而海南馆选择了一个整体的概念,“打造一个全方位模拟的体验空间,把一个真实、浪漫的海南呈现给大家”。
  
  网上世博海南馆同样精彩,陈忠文说,美丽的虚拟海南岛,运用三维模拟展示海南实体馆的各个部分、展示内容,使得网友如同身临其境般来一次海南之旅。“网上世博在实体馆的基础上延伸,可以找到更多详尽的资料,全方位地了解海南。”
  
  通过网上世博海南馆,网友还能了解海南普通人家的生活,并选择海边、椰林、瀑布边等自己喜欢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海南之家”,过一回海南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走近海南世博人,听他们讲述世博生活
  
  海南馆,第一个进场第一个竣工
  
  本报讯如梦幻般的海南馆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昨日,记者走进世博园海南馆,听他们讲述世博生活。
  
   “我们都叫自己世博人”,听起来光鲜,但其中辛苦只有他们能够体会。3月30日下午,记者随同海南世博办工作人员来到了世博园实地体验了一下他们的生活。
  
  安检,是他们每天要走的程序,甚至比机场的安检更加严格,刷卡、过检,基本上每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包都要翻开来检查一遍。所以,世博办工作人员事先提醒,最好不要随身携带东西。第一道安检通过后,手持临时出入证的人员还要在中国馆一层登记证件号码,本以为登记完即可,哪知在一楼入口处还有最后一道检查,哨兵再次仔细确认了所有证件后,方可入内。
  
  经过层层关卡,进入中国馆的第一层,即省区联合馆。此时,馆内满是钢筋和木架,由于大部分省区馆都还在进行最后的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穿过北京、云南、四川和重庆,清清爽爽的海南馆呈现在眼前,就在这里,记者开始了对海南世博人的采访。



  
  人物1
  
  海南馆项目施工设计总负责人王蛟
  
   “海南馆,想不爱都很难”
  
  开门见山,海南馆项目施工设计总负责人王蛟自称“民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工地的样子已经是相当好的环境了,早几个月来,这里每天都笼罩在粉尘和噪音之中。”他说。可以想象,30多个省区自建馆同时在一个封闭的场馆内施工,每个省区馆600平米,工作环境可想而知。
  
  海南馆一年前开始筹建
  
  王蛟告诉记者,他一年前就已介入海南馆的筹建工作。从前期的设计到深化设计,再到施工,海南馆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一步步长大。最终,设计团队确定将“南海明珠,风情万千”作为海南的主题。晶莹剔透可代表海南明珠,丝线风吹起来形似波浪,就这样确定了外围的材质丝线幕。
  
  丝线幕材料实验十多次
  
  外围丝线幕叫风之韵律,是整个海南馆的外立面,统一的结合展现海南特区的开放和大气。海南馆的最大亮点就是丝线幕整体包围的影院和120度的弧幕。外围丝线幕高6米,形成一种包围,丝线幕上的投影图案是大海、蓝天、城市、植物等。参观者站在中间,被所有具有海南元素的环境围绕,“想不爱都很难”。
  
  王蛟介绍,此前,海南馆还设计过抽象概念,用两棵大椰树的抽象,但最后被否定了,“因为椰子树不能代表海南,深圳也有”。确定丝线作为投影幕布,但在全球都没有找到成功案例。怎么办?工作人员不断用各种材质穿成丝线做实验,“前前后后用了十几种材料,最终才选定了现在的纤维材料”。
  
   3部影片体现海南之美
  
  记者在王蛟的电脑里看到一段特殊的录像,“我们在场馆一角固定了一个摄像头,将海南馆建设的全过程拍摄下来,这也是我们送给海南馆的礼物。”这段影像也见证了海南世博人的辛苦。
  
  除了丝线幕一大亮点外,海南馆的另一亮点是通过2部主题影片及一部市县宣传片来体现海南之美,主影片《360度看海南》,主要陈述了白天的海南,以大气、舒展为主调;《24小时看海南》则描绘了夜晚的海南,以海南夜景衬托海南的浪漫;《城市风采》则介绍海南8市县风光、风土、风情。
  
  推荐参观时间10-15分钟
  
   “参观海南馆,我们推荐时间是10-15分钟,主要就是看这两部结合了风光、人文和特技效果,展现了海南独特魅力的影片。”王蛟说。
  
  谈及海南馆的效果,王蛟非常期待,整个馆通过一个开敞式的大影院将影像传递出来,非常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再加上整体音乐的配合,效果一定非常震撼。



  
  人物2
  
  海南世博办主任助理要海昌
  
   “每天上班,没周末概念”
  
  要海昌是海南世博办主任助理,也是最早进驻园区的海南世博人。从去年12月进园到现在,在上海的每一天,他都过着海南馆和住宿点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甚至园区内其他展馆都没有时间去。
  
   3个多月天天“两点一线”
  
  海南馆的每一个地方,要海昌都非常熟悉,大到桁架的重量,小到深海鱼展示区内的珊瑚数量。“来了3个多月,基本上每天都泡在海南馆的工地上。我的任务就是保证海南馆的顺利施工,并且要按照工程进度表规定的时间按质按量完成,不能有半点马虎”。
  
  要海昌的每日线路图是海南馆和住宿点的“两点一线”,他却并不觉枯燥,“对我来说,参与世博意味着一种责任”。从去年12月18日到上海驻园办后,从材料的把关到场馆的建设,要海昌都亲力亲为,“最激动的是将桁架拉上去的时候,我和十多个工人一起用力拉绳索,看到桁架固定好后大体成型的海南馆,大家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在上海没有休息过一天
  
  记者在驻园办办公室内看到一张值班表,却意外地发现,休息一栏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要海昌的名字。“他就没有休息过一天,赶工期的那个月,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2点。”现场施工监理袁刚勇告诉记者。
  
  海南馆是省区市联合馆中第一个进场施工,也是第一个完成主体框架结构,第一个竣工的场馆。3个第一的背后凝聚了所有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心血。袁刚勇还告诉记者,海南馆从一块空地到主体工程落成,工期仅45天,“正常情况下完成这样一个工程至少需要2个月,但是我们的工程计划只有45天。
  
  建设进程走在最前列
  
  要海昌在家是一个出名的孝子,平时在家每周都要去看望老母亲,陪她吃饭。“母亲今年83岁了,心脏不是特别好,我最担心的就是她的身体”。但知道自己要进入上海驻园办工作后,要海昌没有说一个“不”字,和母亲匆匆告别就出差了。
  
  没想到的是,在他长达数月的出差中,母亲两次因病入院,“直到母亲出院,爱人才告诉我”,原来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工作,要求大家不要把生病的消息透露给他。从12月18日到上海以后,要海昌没有因私事请过一天假,也没有回过海口。
  
  要海昌说,驻园办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周末的概念,“我们都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因为每天都在上班,有时打电话回办公室没人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周末”。在大家的努力下,海南馆的建设进程一直在省区联合馆中走在最前面。



  
  世博会海南3部宣传片导演透露:《360度看海南》片长8分钟,在国内率先使用U型幕技术
  
  海南有些景象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上海世博会唯美梦幻的海南馆主要通过《360度看海南》、《24小时看海南》和《城市风采》3部宣传片来展示海南之美,世博会期间将分别在海南馆“天堂之岛”、“活力之林”展示板块及VIP接待室播放。目前三部宣传片已经全部拍摄完毕,进入影像的初剪制作阶段,计划于4月10日左右完成制作。
  
  近日,记者在上海独家专访了该宣传片导演周义丰。据介绍,主要宣传片U型幕影片《360度看海南》片长为8分钟,是国内首次采用U型丝线幕投影。
  
  用情感串联
  
  海南各个元素
  
  记者:全片如何将海南的各个元素串联起来?
  
  周义丰:用情感串联。开篇要表达的就是度假天堂,一群游客来到海南,用他们的眼光和喜怒哀乐来看海南与众不同的资源,再逐渐从游客视角转成生活在岛内人民的视角,展示海南的全貌。最后是开放特区,我们运用了文昌的火箭发射基地作为结尾,用三维的特技制作实现了火箭发射的景象,火箭升空被海南所有人关注。在三亚海滩,在山区,在都市生活的海南人民都看到了它,也算是一种向上的寓意吧。主要宣传片《360度看海南》长8分钟,对全省各市县的城市景观、历史文化进行实景拍摄再加上3D技术后期包装,在世博会上采用先进的360度视角显示屏,介绍海南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为观赏者提供一场视觉盛宴。
  
   U型幕技术
  
  国内率先使用
  
  记者:为什么选择用3部宣传片展现海南之美?
  
  周义丰:我们在给海南馆做设计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U型幕。U型幕是三个屏幕,270度包围式的观赏方式。打个比方,我们平时看到的影片或瀑布是一个面。包围式的影片给你带来的感觉就是你好像站在瀑布的中间一样,左、右和前方都是瀑布,给观影者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觉体验。以这种组合方式来呈现的影片在我国目前没有用过,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组合方式决定了影片的很多镜头都是和常规的同一平面上摄影不一样。选择用影片呈现海南的美丽,除了给参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外,还有信息量大、易保存等优势。海南馆仅600平方米,海南的好东西太多,比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美丽的海底世界等,都很难用实物体现。
  
  取景涵盖海南各种特色景观
  
  记者:影片在哪些地方进行选景?为什么要选这些地方?
  
  周义丰:主要宣传片《360度看海南》围绕“海南,让您的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360°看海南”这一概念展开,在表现手法上将海南“岛”的概念强化,以一个360°旋转的岛屿呈现蓝天碧海之间,在旋转的同时,呈现海南的独家资源、宜居条件、开放环境。
  
  海南的碧海沙滩、婆娑的椰林、热带雨林等,都是海南自然资源最具有优势的差异化符号。取景基本涵盖海南的各大景区以及特色景观,比如亚龙湾、天涯海角、鹿回头、万绿园、西海岸带状公园、黎村苗寨、骑楼老街等。
  
  我们首先分析了影片中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海南元素,如邮轮、海鸟、海岸椰林、热带雨林、滨海风光、珍奇动植物、红树林、高尔夫、中外游客等,然后就顺着这些元素在岛内找最具有典型性的地方来拍摄。比如海南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地方,拍摄内容肯定会涉及到酒店群,在这方面我们选择了酒店群最好的亚龙湾,拍都市的现代感就选了三亚和海口。还有盐田、海湾、椰树、热带雨林等,都是选取一个最漂亮的地方来拍。
  
  海南生态资源全国独一无二
  
  记者:踩点用了多长时间?拍了多少个场景?
  
  周义丰:拍摄之前我们进行了三次踩点,用半个月,主要通过收集资料、现场感受,然后汇总各方面的情况对场景进行甄选。三个组以景点来算总共40到50个。
  
  记者:拍摄过程是怎么样的?影片主要展现了哪些内容?
  
  周义丰:我负责U型幕的拍摄,分三个组,我带演员组,300名演员拍了5天。风光组拍了18天,综合组和特技摄影拍了15天。
  
  我们摄制组的配置是非常尖端的。造型师、副导演,在国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除了软件配置外,硬件配置也很高档。主要是通过度假天堂、宜居宝岛、开放特区来展示海南。其中度假天堂,视角是第二方的,以表达游客获得的愉悦心情为主线。宜居宝岛则转换为第一方的视角,讲述海南人在海南是怎么和谐生活的,包括不同民族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还有丛林里的场景,这些都体现出海南的生态美。这部分整个呈现的是“我是海南人,和大家共同创造出美好、宜居、开放的小岛”。在内容里面我们还拍摄了很多动物,如白鹭、猴子等,主要是想体现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国内其他地方不具备的,是独一无二的,是海南在全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开放特区主要是用一些现代的城市生活来展现,还包括国际旅游岛的一些新鲜的内容。
  
  有些景象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记者:这个片子跟您之前想象的效果一样吗?
  
  周义丰:在拍摄之前,我们把整个要拍摄的内容、过程甚至效果都设计得非常详细。从整体上来看,片子跟之前的设计非常贴近,但是落实到一些具体的场景来说,有些景象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看和完美。比如很多海南人都没有看过五指山云雾散开的景象,但是我们这次拍到了,这个之前都没有想到。还有尖峰岭,因为岭上没有路,听说当地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上过山顶,但是我们这次为了取得更加完美的拍摄效果,工作人员自己拿着砍刀,花了两个半小时砍出一条小道,摄制组工作人员爬上山顶拍到了海南一种特有的松树,这些是很珍贵的,甚至之前一些没有被人拍到过的影像都被我们捕捉到了。
  
  拍摄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摄影师近乎“玩命”工作。这个也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工作人员每天工作超20小时
  
  记者:什么动力让摄影师如此拼命?
  
  周义丰:首先是摄影师的职业性,他们就是想拍出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再者就是海南的风景实在太美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把更多的海南美景呈现出来。整个拍摄过程是相当艰苦的,压力大工作量也大。按照常规拍摄,这5天拍摄的内容需要10天左右,拍完以后,摄制组每个人的嗓子基本上都变得嘶哑了。不管是演员还是其他工作人员,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20个小时以上,通常就是清早5点半左右有光以后就开始拍摄,一直到晚上。
  
  有一组为了拍三亚从夜间到白天天亮的景象,整整去拍了4天。每天都凌晨3点起床,凌晨4点出发,4点半爬到三亚最高的山上守着拍到上午9点左右。还有一组在鹿回头,架着摄影机在山上守了24个小时。虽然只拍了短短8分钟的影片,但大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摄影师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
  
  记者: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周义丰:我主要是跟着有演员的一组拍城市,危险相对比较小,可能上原始森林拍风光的那一组面临的挑战比较多。我们组有一次在海边拍摄的时候,摄影师扛着机子一直在倒退着跑,没想到一脚踏空,下面有一道坎,摄影师整个人都陷了进去,但是机子还被他高高地举过了头顶,大家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通过8分钟影片
  
  勾起游客游览欲望
  
  记者:您对这3部片子是否满意?最满意的是什么?
  
  周义丰:到目前,从我们看到的素材来说,我觉得还是非常满意的,里面有很多新鲜的镜头和视觉效果。影片的整体效果肯定是超乎预期的。
  
  记者:您希望给观影者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和感受?
  
  周义丰:《360度看海南》只有8分钟时间,要说传达很大的信息量是不太现实的,也不可能把海南美丽的地方一一呈现,只能进行一定的提炼,传达一种感受。比如我们拍的文昌东郊椰林,我们只要让游客感觉美,有去游览的欲望就可以了。我们的目的就是把旅客的欲望勾引起来,让他想去更多地关注海南、了解海南。
  
  记者:您如何形容这部影片?
  
  周义丰:多元化,多视角,同感受。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让不同的人都能感受到同样一个主题——就是海南很美,很值得去!我相信这个片子出来以后,大家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和愿望。
  
  以后拍类似景观
  
  海南是首选地
  
  记者:有没有计划再来海南拍摄别的影片?
  
  周义丰:我们之前有很多片子是在海南拍摄的,因为海南实在是太美了,怎么拍都不过分。通过这次以后,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海南。如果有机会要拍摄类似的题材或者景观,我肯定将把海南作为首选地。
  
  记者:除了影像外,还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海南?
  
  周义丰:音乐。目前音乐的配置还没完成,但我们在海南拍摄时录制了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还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能代表海南的歌曲,但它们都只能作为元素之一,并不是全片运用,或者在某个小节作为背景,或者用于引出某段影像。我们会在片子制作完成以后,专门制作音乐,整体定位是现代、时尚和流行元素紧密结合。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