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王岭望远
人民网海南视窗4月12日讯(宁远报道):
受霸王岭林业局的盛情邀请,由人民网海南视窗组织的“国际旅游岛采风行动”第二季第十次活动10-11日走进了霸王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在这个遍地皆天工奇观、满园尽珍稀生物的地方,参加采风的网友深切感受到了森林旅游的无尽魅力,纷纷感叹,惟有大自然的恩赐和后人的保护,才能够好这里的环境,为世界留下这长臂猿最后的家园。

霸王岭原是“坝王岭”
霸王岭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其山岳横跨东方、昌江和白沙,面积约74.2万亩,森林覆盖率95.4%。林区呈梯级立体分布,海拔60—1654m不等。是中国唯一保护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森林覆盖率极高,霸王岭的负氧离子含量浓度高达每平方厘米6-8万个,是一般城市的100-150倍,很多游客到了这里都心旷神怡,甚至还会感觉到空气里有丝丝甜味。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山岳连绵,群峰叠翠,林海浩渺,古木参天,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热带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珍贵的巨蜥、云豹、黑熊等60多种珍稀动物,以及热带兰花、馒头果、山石榴、山竹子、乌墨、青果榕、山橄榄、毛牡丹和野荔枝等珍贵植物。
但在很多介绍霸王岭的资料里面,有时会将“霸王岭”叫作“坝王岭”,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霸王岭还有一个兄弟或姐妹?
10日中午,参加“国际旅游岛采风行动”的网友一抵达霸王岭,就向霸王岭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抛出了这个问题.
“霸王岭和坝王岭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只是名称在不同时期的改变而造成的结果。”针对部分网友的疑问,霸王岭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唐惠海介绍说,相传霸王岭这一带原是一名黎族土霸王的属地,本地人就将这里的山岭称为霸王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万事待兴,需要大量木材,1955年设立了霸王岭森林经营场所,这就是霸王岭林业局的前身。由于在文化大革命时有人觉得霸王这个词不好听,就将“霸”字改成“坝”字,叫坝王岭。但改革开放后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又将“坝”字改回“霸”字,重新叫回了“霸王岭”。
听唐主任这么一说,众网友恍然大悟:“原来说来说去还是一家人啊!”

千年树王让人惊叹
造就听闻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号称“热带雨林展览馆”,分布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20科967属2213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8目85科36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6种。此外,还分布有鸟类130余种,兰花110种。热带雨林所特有的“直立如屏的板状根”、“老茎生花、空中花园”、“独木成林”、“能攀善爬的附生植物”、“缠绕绞杀植物”等林相特征之奇观随处可见。更为神奇的是,这里还有三棵被分别称为“树神”“树仙”“树王”的千年古树,最老的一棵树龄超过两千岁。
10日下午,在霸王岭林业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加“国际旅游岛采风行动”的网友有幸看到了这几棵千年古树,其中2600年树龄的“树神”,高26米,胸径2.3米,冠幅430平方米。据说2007年5月时,曾有上万只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停在“树神”上,慰为壮观。
“树神”“树仙”“树王”的学名叫陆均松,均属于罗汉松科,由于这种树木非常适合在霸王岭一带生长,因此这里已经形成了较大的陆均松群落,它们在这里同生共长,与岁月偕老。更为感人的是被称为“永生相伴”的两棵陆均松,它们相距不过一米左右,根叶早已缠绕在了一起,但却并未出现其他种类的相互压制对方的情形,而是携手共长,为了不妨碍对方,就连树冠也是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生长。
被网友啧啧称奇的“空中花园”,其实也大有来历。据唐惠海主任介绍,这些长在陆均松上的花篮状的东西是一种蕨类,名叫鸟巢蕨,本该长在地上,可由于鸟类把鸟巢蕨的种子带到了树干和树杈上,它们也就随遇而安,长在那儿了。
对于这些植物界的奇观,网友们大为叹服。11日,情道、霸道上的“天斧神功”、“石海”、“蟒王”、“霸王金鼎”等自然奇观也让网友们大开眼界。

不见猿猴亦无憾
遗憾的是,尽管有“不观雅加瀑,枉来霸王岭”的说法,但由于目前恰是旱季,网友们未能一睹雅加瀑布的壮观。不过,网友们认为另外一个遗憾才是最大的遗憾。
霸王岭上生活着30多科,50余种动物,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17种,著名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是其中之一,国家专门在此成立国家级长臂猿自然保护区。经多次调查,黑冠长臂猿目前主要活动在斧头岭,现在仅存20只左右,处在极度濒危状态。2000年,黑冠长臂猿被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为世界上25种濒危灵长目中数量最少的动物。它是四大类人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之一(大约在500万年前,古猿生活在热带雨林之中),其生理构造、心理状态与人类极为相似,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不在国宝熊猫之下。但由于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生存环境恶化,加上人为猎杀,到80年代初,区内仅剩长臂猿6至7只。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保护区周边市县也积极配合保护区打击盗伐林木、偷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从而使长臂猿有了一个良好的栖息之地。长臂猿总数已达到了4群21只。

很多人到霸王岭来就是为了一听黑冠长臂猿的晨鸣,一睹海南黑冠长臂猿的真容,但由于长臂猿的踪迹非常难觅,寻而不得只能抱憾而去。
幸好在本次参加“国际旅游岛采风行动”的网友中就有“飞一扬”和“青龙剑”两位资深网友曾经多次到过霸王岭追寻长臂猿的踪迹,更为幸运的是“飞一扬”还先后在2009年4月和7月两次捕捉到了长臂猿的活动影像。今年4月初,他第三次进入霸王岭,在山上住了两晚,却只听长臂猿的叫声,无缘看见它的踪影。虽然有些遗憾,但霸王岭神秘的热带雨林景观却给他带来了更多精彩。
10日下午,在霸王岭林业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加“国际旅游岛采风行动”的网友有幸进入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黑冠长臂猿生息的地方斧头岭游览,但由于下午并非长臂猿活跃的时间,因此一心想见长臂猿的网友们也只能抱憾而归。不过,“飞一扬”讲述的拍摄长臂猿的经历却让大家十分感动,据他说,长臂猿都是群体活动,它们的互助性十分突出,在其中一只行动不便时,即使遇到危险其他猿猴也不抛下它逃生,而是想方设法让它一起离开。这让网友们深切感受到,猿猴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十分可贵,而作为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人类更应该珍惜这一精神!


生态保护永远是第一位
“我们这些年在旅游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开发,但在霸王岭生态保护永远是第一位。”在被问及旅游开发会否对霸王岭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时,霸王岭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唐惠海这样回答。唐惠海是一位“老霸王”,他大学刚毕业就来到了霸王岭,一呆就是二十多年,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他看来,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热带林资源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这些年一直遵循在保护优先前提下适度开发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开发促进资源的更好保护,促进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实现热带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09年,霸王岭国家级森林公园接待游客约10万名,旅游收入1000万元。按照海南省的设想,下一步将把霸王岭、五指山、尖峰岭和吊罗山四大雨林合而为一,打造“大雨林”旅游圈。而林业部门认为,霸王岭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保存完好,发展潜力巨大。最有吸引力和观赏性,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多样性三大特征,易于形成中国热带雨林观光强势品牌。今后将以霸王岭丰富的热带森林景观为特色,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进行公园建设,为社会提供休闲、度假、避暑、探险型优质旅游产品,实现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根据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公园资源与区位优势,开发旅游特色产品,丰富海南旅游内容。旅游设施全面与国际接轨,将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森林度假休闲胜地,全面融入国际旅游岛建设。
唐惠海说,这意味着对于霸王岭来说,刚刚进入方兴未艾阶段的森林旅游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机。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