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报名三亚正规旅行社体验“一日游”遇尴尬
导游“甩团”闪人旅游车姓“黑”
3日,本报刊登了《记者暗访小广告提供的三亚“一日游”——“路边旅行社”宰客没商量》一文,揭露三亚非法一日游不开发票、不签旅游合同、随意增加购物店等黑幕。同日,记者在位于三亚市解放二路的一家旅行社报名,参加了民族风情槟榔谷一日游。
记者体验过程中,发现旅行社不仅拒绝开发票、签旅游合同,并且没有给门票。而且还将前往呀诺达热带雨林和槟榔谷的团队拼在一起,导游在槟榔谷将9名游客放下,买完门票安排游客自己在景区游览,之后迅速闪人。返程途中,旅游车被省交通厅扣下,并以“超范围营运”对司机处以3000元罚款。原来,这家正规社派出的载着两个旅游团队的车竟然是“黑车”。
记者体验 正规旅行社一日游 只给收据不开发票2日,记者来到位于三亚市解放二路的“海南一禾旅行社三亚营业部”,预定5月3日民族风情槟榔谷一日游,价格为138元。交过钱后,旅行社工作人员递给记者一张收据,表示此为报名凭证。当记者索要发票时,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不能开发票,“如果你要报销拿景点门票就可以报,很多游客都这么操作。我们没有开过发票。”
随后,记者要求签旅游合同,工作人员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振振有词地说:“一般出岛或是出国才会签旅游合同,一日游不用签合同,没必要。”就这样,记者拿着一张收据,在这家旅行社报名一日游,没有发票也没签旅游合同。晚上,一位姓王的导游打电话通知记者,3日早上8时10分在三亚汽车总站公交站点乘车。
一个导游带两个团 放下游客后便闪人3日8时10分,王导游安排记者上了一辆车牌号为“琼B038××”的中巴车,车中已有8名游客。随后,旅游车又转到港门村、三亚河路等几个地方陆陆续续接了20多个游客。8时40分,游客全部上车,清一色80后,在一片喧哗声中,旅游车开离市区驶向景点。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旅行社的全国散拼团,我们这车人分两组,一组去槟榔谷,一组到呀诺达,我叫王某某……”简短开场白后,王导游开始讲解了。她强调了团队纪律性,要求游客按时集合,随后简单介绍三亚热带水果,几处景点等等。
20分钟讲解后,王导游说:“到槟榔谷的9位游客马上就要下车了,到景点后大家自由活动,下午2点10分在大门口集合。”
上午9点10分,包括记者在内的9名游客到了槟榔谷门口,王导游在售票处签过单之后,催促游客进入景点,然后迅速闪人,因为车上还有20名去呀诺达热带雨林的游客等着他。
随后,记者拨通了组织该行程旅行社的电话反映“被甩”情况,接线员平静地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导游忙不过来就得放下一批游客,现在游客不多,我们几家旅行社把游客拼在一起。不过你放心,到了约定时间导游就回来接你们。”“景区里有很多团队,很多导游,你们跟着一起听就行了。”在该旅行社报了名,交了钱,还要听别的导游讲解,实在令人费解。
游客“被放羊” 忍饥闲逛5小时在景区内,记者看到车上的8名游客三三两两地分开,他们一会在这边听导游讲解,一会又跑到人多的地方去凑热闹,像走失的孩子。
三亚学院赵同学说:“还好带了点吃的东西,要不还不知道饿到什么时候。”他告诉记者,自己混进别的团队,听着别的导游讲解。一位外地女游客抱怨说:“本来一个小时就可以逛完的景点,让我们呆了5个小时,没有导游讲解,只能蹭到别的团里听讲解,但听得并不全面,又累又饿,真是太折腾人了!”
返程旅游车是“黑车” 驾照被扣领罚3000元下午2点10分许,早早就集合在槟榔谷门口的游客,终于等来了王导游,大家上车后长长舒了一口气。没想到,车刚启动就被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拦下。
执法人员请司机出示车辆营运证,起初司机底气十足地大嚷:“我换证了,现在营运证不在身上。”执法人员表示即使换证相关部门也会颁发副本,要求司机出示副本,否则便扣车。司机急了,骂骂咧咧地走下车接受执法人员调查。就在司机与执法人员交涉时,王导游给几个同事打电话通风报信。
“妈的!被罚了3000元,驾驶证也扣下了,是省里交通厅的。”10分钟左右,司机灰头土脸地回来,嘴里嘟囔着。车缓缓开动,王导游没有一句讲解,司机则不停地打电话求救。驶进三亚市区,游客纷纷下车,记者结束三亚旅行社一日游的体验。
部门回应 “甩”客现象很普遍 正在想办法解决体验结束后,记者将一日游情况反映给三亚市旅游质监所,该所相关负责人称以前接到很多“甩客”投诉。“这也算是三亚一日游的通病了。”该负责人表示,把临近几个景点的游客拼在一起在三亚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为了节省成本(人力和车费),很多旅行社都是将散客拼在一起,往往顾此失彼,有时就把人数少的团放下,让游客自由游览。
缺少导游讲解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服务标准,但对于这一现象,三亚市旅游质监所的负责人表示很无奈,因为目前没有散客拼团一日游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没有处罚依据,他们监管很难。“三亚的一日游市场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包括省里相关部门也都在想办法规范一日游市场,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该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3日,体验了正规旅行社提供的“三亚一日游”,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首先是5月2日订票时,旅行社不开发票也不签旅游合同,此举已属不正规经营。然而,第二日,旅行社更是将两个团放在一起,将一团落在景点任游客独自闲逛长达5小时之久。更出人意料的是,在旅游团返程途中,我们乘坐的中巴车竟然“超范围营运”,也就是“黑车”,被开3000元罚单。而这一切,偏偏发生在三亚某正规旅行社身上,实在令人汗颜。
三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排头兵,“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也是如此。海南三亚旅游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靠各相关部门“围”“追”“堵”“截”,也要靠广大旅游企业抛下蝇头小利,放远目光,正规经营,更要靠广大的游客对三亚的监督、评价和指导。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