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修建的道路应留有自行车道。 记者 李汉仁 摄
读者建议城市旅游化改造应注重细节
街头机场码头应设“无声导游”
海口晚报5月6日在头版推出《海口观察》栏目,关注海口的城市旅游化改造,在广大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岛内外读者在来电中就城市旅游化改造提出不少建议和意见,虽然也有从大景区建设、大改造入手的建议,但更多的读者从方便、实用的角度,建议首先从城市的细节处着手改造,立竿见影方便居民、游客的生活和游览。
给自行车“让个道”
市民李育湘说,目前我市一些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道挤占得越来越狭窄,有些新建设的道路甚至都没有自行车道。一些道路虽然设置有自行车和非机动车道,但大多设计不合理,没有真正给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带来方便。世纪大桥的设计没有一个供自行车通行的小道,这使出入海甸岛西部的居民要绕很长的路。
市民王东红测算,在交通拥堵的城市,10公里之内自行车的速度比轿车快。他建议,大力发展节约能源、有益健康和环保的自行车交通,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倡导低碳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目前,可考虑首先在滨海大道、西海岸一直到火山口以及沿南渡江西岸规划和建设自行车专用道的慢行交通系统。今后条件成熟,还可以大力推行免费单车系统。
为行人多建几座天桥
“龙昆北路中间隔条沟,从国贸大道步行到海口市政府,至少要比直线距离多走1公里。龙昆南路建设得很漂亮、宽阔,但过马路的行人有时要等两次绿灯。”市民李育湘深有体会地说。她建议多建一些天桥,方便行人过街。
市民王聪建议以一个大公园的理念来规划海口,每一条大街小巷都各具特色。尤其要注重一些角落的人性化细节设计、关注行人的利益。用连续不断的慢行道把商业街、公园景点、老爸茶店等串联起来,引导外来客人走进城市的深处,去体验真实而有特色的海口,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城市记忆。
重要地点应设置城市标识图
市民任岳平注意到,一些外来游客刚到海口人生地不熟,上哪都靠问,若是语言不通就麻烦大了。
农工党海口市委的调查还表明,我市的一些旅游标示缺乏不够规范化,一些公示语翻译错误百出,有些已成为国际笑话。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拉开序幕,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必将迎来更多的商务人士和游客。”任岳平说,城市标识图堪称“无声导游”,设想如果在海口主要路口、公交、轻轨站台、机场、码头设置海口城市标识图,在地图上标明现在所处位置、交通路线及换乘车次、政府机构、银行、医院、公园、景点、大卖场及主要宾馆、饭店、加油站、公厕等位置,那么将大大方便游客,提升海口的文明程度和国际旅游岛的美誉度,同时也是宣传和介绍海口的窗口。
他建议对现有海口城市标识图和应设置的位置进行普查,不符合国际标准的要进行更换,应设未设的要补充,并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注重细节打动游客
市民刘绪认为,大处着眼必须与小处着手统一。应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统筹考虑,注重建筑特色、人文景观的和谐搭配,使之成为富有特色的旅游元素。同时,更要注重抓“细节”。比如,旅游标识的改造,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具有独特风情的迎接游客方式、旅游从业人员着装和服务流程,等等。
一岛外人士提了20条建议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的乔刚一口气提出了20条建议,是最近为海口发展提建议最多的外地人士。他认为,发展大旅游,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区,海口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口应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对旅游产业地位的认识要有突破,将旅游业作为未来的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按“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的要求,推进海口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乔刚认为,海口应从20个方面发展旅游业:实施精品战略,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规范和普及旅游公共信息符号,建设国际旅游精品购物区,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建设海口小吃一条街,加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区域性生态休闲度假中心,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形象、广泛征集旅游宣传口号、徽标及吉祥物,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打响会展、奖励旅游品牌,开发海上旅游,开展海岛观光和探险旅游,精心开发渔村休闲旅游产品,推出“情满椰城”旅游服务品牌,建立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旅游服务中心,编制精美导游词,在各景区设置大型电子显示屏,唱响服务主旋律、塑造旅游新形象,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走联合开发之路。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