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点击:琼州百景评选活动
本报海口5月13日讯(记者杨春虹)记者今天从“琼州百景”评委会获悉,“琼州百景”今天正式评出,十大自然生态景区(景观)、十大历史人文景区(景点)、十大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网络投票人气榜十强景区(景点)同时产生。
热推“琼州百景”大型读者互动活动历时近三个月,其间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网络人气投票及近一个月的专家评选。这是我省首次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景点景区景观评选活动,评选范围之广、群众参与积极性之高、社会影响之大,可谓史无前例。其中,网络投票总数达到1.2亿条。
今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从2月26日起,本报联合南海网/海南岛国际旅游网(http://www.898.travel)推出了“琼州百景”评选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除了本省读者、网友、景点景区的积极参与外,活动还引起了省外甚至国外读者、网友的关注,可以说,热推“琼州百景”评选为全面展示海南旅游资源提供了绝佳平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月31日下午5时,历时一个多月的读者互动活动投票正式结束,“琼州百景”评选开始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据本报编辑部负责人介绍,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海南负责、对游客负责的精神,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数轮反复评比及淘汰,最终从187个候选景区(点)及景观中选出“琼州百景”。
据悉,有关“琼州百景”的图书正在筹备出版;本报与省有关部门共同邀请国内画家共绘琼州百景等活动也将陆续展开。
“琼州百景”大型评选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杨春虹
琼州处处好风光,美景又岂止百景!
每一个景点都有亮点,每一处景观都有特色,怎样才能优中选优,特中选特,评选出一份令人信服的“琼州百景”?
一遍遍反复梳理、一次次认真比较。慎重、慎重、再慎重……推敲、推敲、再推敲……评审专家一次次碰撞,评审委员会一次次研讨。
经过一个多月的网络人气评选和一个多月的专家评选,历时近3个月,今天,我省首次举行的“琼州百景”大型评选活动评选出的“琼州百景”正式出炉,正式向社会公布。
“评选要对历史负责、要对海南负责、要对游客负责!”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者,本报编辑部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是国际旅游岛开局之年,作为海南主流媒体推出“琼州百景”大型评选活动,绝不是一次简单意义的评选活动,更多地是出于一种责任,更是源自一份爱海南的心。
海南旅游资源的全方位梳理
作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省,海南岛遍野皆绿,四季花开,全岛就是一个大景区、大花园,对国内外游客颇具吸引力。世界旅游组织曾这样评价:“海南汇集了十大风景旅游资源: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田园、风情、岩洞,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对绝大部分游客甚至是旅游界人士而言,现在能够感受到的绝大部分还局限于阳光、海水、沙滩等几种资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也是我省第一次大规模集中梳理全省景致资源,将对整体提升我省旅游景区品位、推动我省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说,不少藏在深闺的美丽景观在这次评选活动中得到了展现,这对我省今后的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此前,作为旅游大省的海南,尚没有机构对海南的景致资源进行完整的梳理,这不能不说是海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大缺憾!
在此次评选活动中,候选景区、景点及景观,从最初的155个,在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增至187个,涵盖了全省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候选景区景点数量的变化,其实就是一个全社会参与、对海南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梳理过程。
候选的187个景区、景观,分布在全省各地,一大批过去不被人关注的中西部景区(景观)开始受到社会关注。依然保持完整黎族村貌的东方白查村,吸引了众多网友前去探寻和感受黎族文化;一批凸现本土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受到社会追捧,曾经默默无闻的定安龙梅村,引得网民游客一睹为快,并最终入选我省十大历史人文景区;在海南解放六十周年之际,琼崖一大会址、陵水苏维埃政权旧址等一批见证和记录海南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旅游景区,再一次唤起人们对先辈的缅怀……
评审委员会专家、省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说,此次活动广泛发动全社会共同推荐“琼州百景”,对整个旅游行业是一种激励,对社会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从目前我省推出的旅游产品来看,还远远不能展示海南的旅游资源价值,特别是观光旅游产品,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发展。此次“琼州百景”评选活动,让全社会更加关注我省旅游资源,同时又推出了一批新的、有潜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对进一步开发旅游新产品、建设能够全面展现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评审委员会专家、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陈春福说,长期以来,我省及各市县投入巨大力量打造“阳光海南”品牌,一批展现热带海岛风情的景区(点)获得了市场认可。但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更多类型的景区(点)来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特别是能够展现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景区(点)。通过此次“琼州百景”的评选,为旅游企业树立了一个更高的标准,一批新景区(点)脱颖而出,能够让游客更全面、更多元地感受海南丰富的旅游资源。
唤醒了全民旅游意识
“大家一定要为家乡美景投一票啊!”在“琼州百景”评选阶段,不少市县在召开会议时,相关领导都会提醒大家投票,一些资源相似、旅游业发展水平相似的市县甚至暗暗较劲,比一比哪个市县上“榜”景区景观多。
不会上网的文昌阿婆陈彤,为了给家乡东郊椰林投票,甚至大老远跑到南海网投票,还现场唱起自己为家乡写的歌。阿婆的殷殷爱乡之情,令在场工作人员无不动容。在福山镇,人们见面都在谈今天福山排第几啦?福山要进前十哦!
“‘琼州百景’的评选过程,也是一个宣传旅游的过程,唤起了全民的旅游意识!”评审会专家、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说,这次评选活动,老百姓的踊跃参与大大出乎旅游界的意料,出乎专家们的意料,反映出老百姓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新景观受到老百姓的热烈追捧。定安的龙梅村、澄迈的美榔双塔等历史人文景观,尽管此前几乎没有接待过游客,但网络人气极高,老百姓对这些能够反映当地人文历史的景观都非常爱惜,这对一直缺少本土文化支撑的海南旅游业而言,无疑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一大批网友自发组织前去探密、探奇和体验,网友的照片、博文又掀起新一轮的热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需要更好地挖掘和丰富本土特色文化,在这次‘琼州百景’的评选活动中,社会各界对具有本土特色文化的历史人文景观非常认同和支持,这反映了一种发展趋势。”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认为,拥有独特热带海岛旅游资源的海南,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中,需要更多本土特色文化作为支撑,特别是在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中,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建设国际旅游岛,人人都是东道主。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之年,海南不仅需要大景区、大项目,更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氛围,让游客不仅能够欣赏海南美景,更能够感受海南的人文之美。
在评选过程中,专家们注意到,在网络上最受关注的景区景观,排名靠前的除自然生态类外,还有一大批是人文、历史类。而在过去,无论是岛内或岛外专家,在提及岛内历史人文方面的内容时,大多一带而过。专家认为,在评选中反映出的这一新现象,提醒社会各界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眼睛不要只盯住新景点,不要只盯在外来的东西上,而是要把海南有着千年传承的那些内容充分展现出来,那才是海南旅游未来之魂。
在评选出的“琼州百景”上,海瑞故居、张岳崧故居、王弘诲故居等尽管从景观而言并不起眼,但无论是网络人气或是专家意见,都一致同意进入百景;五公祠、东坡书院等尽管目前游客接待量并不可观,但大家仍一致同意入榜。
几进几出难舍的“海南符号”
但一些景区(点)在评审过程中的“进出”,却一度让参加评审的专家们颇感为难。
在评选过程中,有专家提出,像秀英炮台、民族博物馆这样已经不再经营的景区(点),不应该再列入“琼州百景”。作为一景,能够让游人观赏无疑是首要条件。但这些已经不再经营的景区(点),显然已经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已经不再经营、游人也暂时没有机会观赏的景区(点),在网络上的人气却并不低。“这其实反映了人们对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景区,仍然有着无限的怀念。”陈耀说,所以尽管现在已经不能再欣赏这些景区(点),人们仍然要为它们投上一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景区(点)其实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一个印记和符号。
缺少了秀英炮台的“琼州百景”,似乎少了一点历史的沉淀;缺少了民族博物馆的“琼州百景”,似乎少了展现海南原住民文化的舞台。
“评审委员会最终决定这些景区(点)进入‘琼州百景’,是寄托了社会对他们的一份鼓励和期盼!”本报编辑部负责人说,作为首次举行的“琼州百景”评选,更多的应该是对海南旅游资源的全景展现和梳理。
尽管莺歌海盐场网络投票并不高,目前的旅游开发几乎为零,但绝大部分专家仍然给予了较高评价。“莺歌海盐场在国人心目中的知名度极高,大家早在小学课本中就已经了解了这个中国知名盐场,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一点。”专门为此做过市场调研的复旦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沈祖祥多次提醒海南同行们。所以,一度因为网络人气不足而落选的莺歌海盐场,在专家们的建议下,又重新进入“琼州百景”,大家期待着这个拥有极高知名度的盐场,在未来进行以盐浴文化、养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开发。
在评选过程中,新老景区出现的强烈对比也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在评选中,我省一些知名老景区网络人气并不高,而一些新景区反而人气极高。“这说明新景区更加注重宣传推广,参与更为积极。”王健生认为,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景区也应该要有危机意识,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推出新活动新项目,让游客能够常看常新。否则,一样会被市场无情抛弃。
“毕竟是第一次推出这样的大型评选活动,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我们力争做到对历史负责、对海南负责、对游客负责!”本报编辑部负责人坦诚表示,希望社会各界齐心协办,推选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景区及景观,早日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成世界知名海岛旅游目的地。(本报海口5月13日讯)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