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口骑楼有望成国际旅游岛人文名片
海口骑楼有望成国际旅游岛人文名片
来源:中新社     作者:周筱    2010-06-07
        当海口骑楼街的老街坊们得知,市政府会安排经费资助维护和修缮骑楼的时候,他们纷纷感慨:“海口的骑楼‘有救’了!”
  根据海南省人大新近通过的《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规定,“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危旧房屋进行修复改造应当保持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确不具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市政府应当从专项保护资金中安排经费予以资助”。
  为何海口市从政府到街坊,会对“骑楼街”有如此心结?记者通过几天的走访发现,海口骑楼老街曾经拥有的华美精致、中西合璧的生活,从时光中走了出来——这里曾是海口魂!
  所谓“骑楼”,一楼临街部分缩进一定宽度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又叠加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这样的建筑在湿热的南洋和中国华南很普遍。一幢幢骑楼相接形成的街道,可以遮风避雨,行者可以全天候“逛街”,坐者则风雨无阻招揽生意,人气、财气、风气就在这骑楼之间聚集、流淌。
  初建于1849年的海口骑楼老街是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分布在海口市龙华区和美兰区的中山路、得胜沙路、新华路等。柱廊相连、骑楼相依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骑楼式建筑达200余座,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的骑楼样式最多,约有39座。这些骑楼,或中国传统式,或欧亚混合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或独特的海口南洋式。
  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6月,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殖民势力乘势侵入海口,十多个国家在老街这一带设领事馆,医院、邮政局、银行,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那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1931年,华侨投资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在得胜沙街上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内有酒楼、咖啡厅、电影院,是海口衣香鬓影高尚之地。70多年前,有外国旅居者感叹:“最豪华、壮观的建筑皆为华侨所建。”
  时间流逝,海口骑楼老街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宛如一位耳边挂着翡翠吊坠的垂暮妇人,久远的来自历史的呼吸那么的沉重。
  得胜沙现在还算热闹,而专卖电器、小商品以及纺织面料的中山街就显得冷清、破落了很多。很多历经近百年风雨的骑楼已是垣壁断裂,墙泥剥落,窗户欲坠,青苔蔓延,得胜沙街口的那几座骑楼几乎是勉强站立。
  过去,有份儿住进骑楼街,是海口人身份的象征。骑楼主人通常用底层来做生意,第二层以上住着家眷。而如今,得胜沙骑楼的继承人们很少有再住骑楼的了,他们把自家迁到别处去居住,将楼面出租给别人做生意。
  之前,由于没有保护规划、拆迁和安置政策等种种原因,老街危房改造无法展开,越来越多的旧房得不到及时维修,渐渐成为危房。
  骑楼老街是老海口的神韵,它见证了海口的百年沧桑,保存和延续着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和“骑楼文化”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但愿修缮后的海口骑楼老街再现生机,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最有历史价值的人文名片。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