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人士:海南创意产业可打旅游农业两张牌
业内人士:海南创意产业可打旅游农业两张牌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0-07-24

  以模式输出作为未来重棋的灵狮公司有意探路海南

  海南创意产业可打两张牌

  本报特派记者 高虹 彭青林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深圳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灵狮模式”运营的园区一个接一个: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顺德工业设计园、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中国(江阴)国际创意港。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副总经理刘勇利意外地表达了一个愿望,“灵狮模式”其实早已有意探路海南,主要是看好海南创意产业的两张优势牌——旅游产品和热带农业。

  两张好牌:

  旅游产品创意产业基地、创意农业

  “灵狮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工业设计领域,其倡导的产业链整合与服务能够运用到几乎所有行业,尤其是以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动漫等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刘勇利坦言,“如果“灵狮模式”植根海南,最想开发的就是旅游产品创意产业基地和创意农业。”

  “海南的资本热应该从旅游地产、主题公园向产品化过渡。”刘勇利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的旅游资源是最丰富的,发展旅游产品创意产业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旅游产品创意不能只做产品消费、终端市场,而要延伸到产品的上游环节——研发设计,使研发设计和终端市场都在海南。

  刘勇利打开电脑,让海南日报记者欣赏灵狮公司为内蒙古设计的旅游产品:奶茶机做成马头型,“蒙古娃娃”是迷你音箱,设计别致的水壶、水杯上无处不有草原元素……刘勇利说,现在全国的旅游产品多属工艺类,缺乏功能性,被游客带回家后就沦为一种旅游垃圾。海南旅游产品研发设计应拓展功能性,使旅游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生活气息,才能赢得市场。

  另外,创意农业也是灵狮公司非常看好的一大领域。“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优势,但农产品尚未形成品牌化,由此在海南发展创意农业的前景和空间都非常大。

  三个原则:

  忌空心化、忌泛滥化、忌边缘化

  现在,很多地方纷纷对灵狮公司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将“灵狮模式”植根到当地。实际上,灵狮公司已走过前两代园区的发展路径:第一代园区——当房东;第二代园区——不仅收取房租,还提供增值服务,而进入了第三代园区——虚拟园区。

  回望走过的路径,刘勇利认为,海南发展创意产业园需要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忌空心化。创意产业园一定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结合,不能仅仅为做园区而做园区,简单收取房租很难让创业真正扎根,也很难对当地工业有所贡献。随之的结果,是园区迅速空心化,既浪费政府投资,也留不住企业。”

  第二个原则:忌泛滥化。刘勇利认为,如果不能合理配套创意产业资源,就不要盲目地上马到园区项目。大家都来抢夺同一资源,必然导致同质化,而遍地开花就失去了集群的功能。海南应该在区域内整合资源,扶优做强打造几个创意产业示范园区。

  创意人才需要城市元素去刺激创意灵感,成功的创意产业园往往都选择市区中心地带,这也是“灵狮模式”的忌边缘化原则。“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创意产业是富人产业,是锦上添花,如果园区远离市区,不贴近生活和市场,就会失去创意的土壤。再者,创意人才大都是80后,他们的生活需求、情趣都非常小资。如果在二三线城市建创意产业园,怎么能让这些创意人才留下来?”

  刘勇利建议,人才是创意产业之本,海南可以出台一些诸如“拎包入住”的人才政策、特殊政策,吸引创意人才留下来,同时要逐渐培养起本土的创意人才和企业。[page]
  从创意到创意产业

  本报记者 彭青林 高虹

  计算器,可以像竹简一样卷起来,设计注入的中国元素使其出口价从2美元上升至12美元;

  手机,按键大、字体大、还有紧急呼叫键,专给老人使用,已经设计到第三代;

  拖鞋,可以两头穿,无论怎样摆放,脚尖一点就能穿进去……

  这些,是记者在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的展示厅里看到的。它们,是绝妙的创意,也是成功的创意产业的结晶。

  创意并不等同于创意产业。创意,是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而创意产业,则是将创意变成可供消费的产品,使创意产生市场价值。有人做过统计,成功的工业设计在把知识产权变成市场欢迎的销售品牌的过程中,1美元的投入能产出1500美元。

  增值1500倍,恐怕这就是创意和创意产业的区别,也是深圳在创意文化产业上的成功,更是全国各地对发展创意文化产业趋之若鹜的原因。

  但从创意到创意产业的过程,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用深圳创意文化产业从业者的说法,创意产业简单到“人脑+电脑”,并且这一模式是创意产业当前的主流;但同时也很复杂,且不说那些动辄投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尖端技术和设备,就是涉及到的市场各环节,例如市场调查、产品分析、概念设计、品牌形象、销售渠道、企业融资、产品投放等等,设计需要延伸到从产品到销售的各个点上,方方面面,绝非几个设计师自己就能做好。

  所以,创意文化产业更容易产生集聚效应,许多同类企业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聚集在一起,成为创意产业园流行的基础。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副总经理刘勇利说,设计企业的弱点在于应对市场,叫卖自己的创意,因此他们更需要能够为他们搭建市场化平台的服务商。

  他们需要什么呢?深圳创意产业人粗粗列举了一下:市场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转化平台、人才培训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品牌推介平台……

  记者在国际知名的叶智荣设计公司发现,这个服务于飞利浦、李宁等国内外多家著名企业的龙头工业设计公司,全部员工不超过5个人。

  业内人士说,单独一家设计公司的力量是很弱小的,但如果形成一个创意产业集群,就会吸引到大量的客户。一些效益更好的复杂的设计,也可以在这个集群中由多家企业共同解决。

  对于像海南这样后发的地区来说,也许并不缺乏创意,但是要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更需要做好做足从创意到创意产业的过程。“因为创意企业本身很简单,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是发挥后发优势的一个好途径,但这个产业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后发地区要做好这个产业并不那么容易。”刘勇利说。

  深圳高新区提供了企业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科技文化产品,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提供了从市场调查到销售的整条产业链的服务,海南能提供什么呢?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