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名山东大学学子希望毕业后传承海南黎锦技艺
5名山东大学学子希望毕业后传承海南黎锦技艺
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陈曼莉    2010-08-20
  本报海口新闻8月19日讯(记者 聂元剑)5名深爱海南黎锦技艺的山东大学学生,今年暑假期间专程来海南对当地黎锦的发展及现状进行调研后表示:现在从事黎锦技艺传承的人越来越少,海南‘活化石’有失传的危险。他们愿意在大学毕业后来海南岛的深山老林中,从事海南黎锦的研究和开发。

  因为黄道婆他们爱上黎锦

  日前,从三亚考察完黎族技术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5名大三学生接受了记者采访。据学生郑纯子介绍:在学校学习期间,老师着重介绍了元朝时间,黄道婆将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带到海南,并在海南加以改进发展,形成了现在非常有黎族民族特点的黎锦艺术。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的一帮学生。今年暑假期间,该系有5名学生作为第一批考察队伍,专程从山东来海南调研黎锦的发展及现状。

  这5位学生来到海南后,与海南大学的2名学生一起,组成了第一批考察队伍,先后到海口、五指山、三亚等地的海南黎锦纺织和展览地,对海南黎锦进行了调研。

  海南黎锦技艺别具特色

  郑纯子说:“海南黎锦富有夸张和浪漫的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上鸟兽、花草、人物等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等方面体现了强烈的黎族民族的特色。”

  这些学生向记者介绍了他们考察海南黎锦的心得。一位学生介绍说,黎锦的纺织非常有特点,他们在五指山黎族纺织现场看到:黎族妇女身着民族服装、席地而坐,飞梭走线、深深地吸引着他们。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各地黎族人民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他们在海南、五指山、三亚等地考察黎锦中,看到了色彩艳丽、工艺精美的各种黎锦,包括筒裙、头巾、衣服、帽子、桌布、沙发靠垫等,还有美观实用的手机包、茶杯垫、鼠标垫、钱包等小饰物,图案多以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等等。黎锦工艺品的外包装也颇为考究,一小片黎锦镶嵌在精美的玻璃画框内,外面还有精致的礼盒包装和配套的手拎袋,称得上是送礼佳品,一改以往廉价手工艺品外包装的粗制滥造,令人耳目一新。

  纺织“活化石”有失传危险

  郑纯子说:“存续3000多年的海南黎锦技艺,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并于2006年6月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海南目前从事黎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人很少,我们在现场看到从事黎锦纺织的人都是一些中老年妇女。一般情况下,年轻一代很少有人从事黎锦纺织技艺研究。海南一些优秀的黎锦技艺有失传的危险。这对于海南甚至是我国,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郑纯子与她的4位同学都表示:如果将来有可能,他们愿意来海南岛投身到海南黎锦技艺的研究和开发中来,让海南黎锦技艺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当中得到传承并大发光彩。(记者 聂元剑)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