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海南视窗10月3日讯(见习编辑王飞):
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在2009年12月31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时至今日,海南国际旅游岛拉开建设序幕已经有将近10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我们做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总结和发扬的,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吸取经验教训的。在2010年国庆佳节来临之际,人民网海南视窗编发一组“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稿件,希望能帮助大家理一理今年以来的海南发展脉络,借此便以我们看看回头路,勇往直前。
第六篇:海南四大古书院
建设国际旅游岛,仅仅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建设完备的设施、提供优质的服务是不够的,当今社会,文化是旅游之魂,也是国际旅游岛之魂,海南的四大古代书院,对于了解海南文化,无疑是一个真正的朝圣之地。
对古代海南书院做过系统研究的胡素萍和章佩岚,在其合著的《海南古代书院》一书中对海南古代书院的源流和影响有过清晰的阐述。明清两代,海南书院在宋元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数量和规模俱增,成为海南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东坡书院、尚友书院、蔚文书院、琼台书院、溪北书院堪称海南古代书院的代表。
东坡书院:海南书院的肇始
海南真正的书院,始于苏轼谪居昌化时。苏轼贬谪琼州后,曾在琼州郡治(今海口府城)寄宿十来天,相传他曾指凿二泉。到达琼州郡后,他发现当地居民多饮用浑浊的河水。一次,他在郡城北发现地底有泉水,于是指导乡民“依地开凿,必得双泉”,乡民果真挖出两眼泉水。苏轼分别给它们取名“洗心泉”、“浮粟泉”。挖出双泉后,乡民们络绎不绝前来取水,苏轼也时常在泉边读书。苏轼去儋州后,琼州郡守先后在双泉上建起“临清亭”、“濯缨亭”、“洄酌亭”。苏轼北归后,第二年仙逝于常州,琼州士人闻讯,即在双泉旁他读书的地方建起一座东坡书院,院中立东坡石像以为纪念,也称东坡祠。
海南儋州中和镇也有一所以“东坡”命名的书院,儋州东坡书院由载酒堂扩建而成。苏轼贬居儋州时,昌化军使张中常与之对弈赋诗,还结识了当地名贤黎子云、黎子明兄弟,彼此时相过往,饮酒论文。黎氏兄弟住在城东南,院子前临一大池,水竹清幽。为了聚会方便,张中和黎氏兄弟凑钱修整黎子云的旧茅屋,苏轼取《汉书·杨雄传》中“载酒肴,从游学”的典故,取名为“载酒堂”。
儋州载酒堂何时改为书院,史籍和地方志无确切记载。从元天历二年(1329年)徐智《载酒堂记》看,所载“坡院”即为载酒堂。元泰定三年重建时,委任山长陈乾辅“实任其责”,并置买田亩若干,“属之坡院”,供祭祀修葺之用。可知,元代儋州东坡书院的建制已经存在,并初具规模。从那时起,载酒堂所在的东坡书院就成为海南书院的标志性建筑。
文昌两大书院:蔚文书院和溪北书院
位于文昌境内的蔚文书院和溪北书院,分别建成于明代和宣统年间。明清两代,文昌因蔚文书院和溪北书院的存在,成为海南文教的中心。
蔚文书院建立以后,历经400余年历史,是海南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明万历年间文昌林有鹗在《玉阳书院纪略》中高度评价蔚文书院在海南文化和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文昌之名今乃不虚,夫邑以文名耳!”
蔚文书院原名玉阳书院。文昌城外西北玉阳山三峰连绵,中间一座巍然挺立,两翼山峰拱抱,形若张翅腾飞的鸟翼,蜿蜒盘旋十余里,至镇恬山而止。书院原址坐落于镇恬山麓,因玉阳山而得名。书院环境幽闲深菁,四山环翠,古雅静谧,不愧为读书胜地。与海南其他书院相比,蔚文书院有三个特点:一是书院历史延续不断,经历明清两代风风雨雨,是书院中的佼佼者;二是师资力量强,王弘诲、许子伟等海南名师曾在此讲学;三是建制完备,具有中原地区书院的共同特征,在海南书院中一枝独秀,对儒学、理学在海南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溪北书院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建成之后至宣统三年间,不少学者曾在此讲学,一时人文兴旺,人才辈出。辛亥革命后书院一直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现为文北中学所用。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溪北书院由本镇出身的清末著名书法家、诗人潘存发起,在广东总督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筹资建造而成。
尚友书院:名贤创办书院的典范
尚友书院是明代海南最著名的书院之一。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乡宦王弘诲为栽培后学,在定安县学左侧原县学射圃地创建书院。王弘诲为明代中后期海南名贤,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其诗文卓尔不群,自成一品,人称有苏轼风,被誉为“一代文章山斗”,与丘濬、海瑞齐名。尚友书院与王弘诲相映生辉,留下一段名贤创办书院的佳话。
明代海南书院的创建以嘉靖年间为最盛,万历年间次之。由地方官员创建的书院所占比重较大,私立书院主要由士人和名贤倡建。在私立书院中,尚友书院即是其中代表。王弘诲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乞休会籍,不久即倡建尚友书院。在注重声名的封建社会,地方上有相当名望的乡绅名儒倡捐书院,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
由于王弘诲在故里享有崇高声望,很快得到众多士人的响应。《天池草》记载了尚友书院初创时的情形:“先生往自南礼归,即捐金创尚友书院,群郡邑弟子日游其中。每年出龙茶田租市税,为金二十,充会中费。适有疆事,郡中括市租充军兴,每举会仅称补葺。至是增入田租以足前额,经理周悉,制为画一之规,可世世保守,令勿失。而一时守令,监司诸君子相与从事而乐观其成。”尚友书院的创建成为一代名贤王弘诲一生最大的事功。
琼台书院:清代琼州唯一府立书院
享誉中外的琼台书院大约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09年),是一所典型的官办书院,虽然不是海南历史最悠久的书院,却是清代琼州惟一的府立书院,是琼州府规制完备、人才甚众、有重大影响的书院,也是清代至民国时期海南教育和发展历史的缩影。
琼台书院位于海口府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钦命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抵琼赴任,倡议捐资修建这所琼台书院。
琼台书院初建时,规模较小,院舍坐南向北,院前面设课厅,中间是讲堂,院后还筑有一座奎星亭。课厅和讲厅两翼修建了长廊,每边各有五楹。琼台书院的名字刻在院门外竖立的石坊上。乾隆十七年(1752年),皇太后万寿恩科,琼台书院有四名生员考中举人。适逢新任道台德明抵琼,闻讯大喜,便亲临书院督察和考课,觉得“奎星亭卑小湫隘,非所以焕文明而腾士气”,遂筹资扩建。这次扩建,拆除奎星亭,修建奎星楼,并在楼房两旁增建廊庑各三间。乾隆十八年(1753年)工程完成时,恰值乡试放榜,琼台书院又有四名生员中试举人。在双喜临门、万众欢腾之际,德明欣然撰写《建琼台书院奎星楼碑》一文,纪事立碑,鼓舞后人,此碑至今仍立在奎星楼前。
琼台书院生徒的招收起初为琼州府十三县派送,后改为招考。招生考试十分严格,封闭试卷,公开张榜。招收的生徒最少时20多人,最多时达80多人,生徒全年学习10个月,先后参加乡试、会试、殿试。清朝建立至康熙年间,琼州只出了一名进士。琼台书院创建后,文风逐渐兴盛。雍正年间,琼州进士及第四人,乾隆期间造就进士十一人。自书院创立起,金榜题名者,计探花一名,进士十多人,举人一百多人,教化生徒万余人,成绩显著,功不可没。到了民国时期,那里更是人才辈出,影响至今。
高校游:海南文化旅游市场的处女地
高校旅游是文化旅游市场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教育界人士认为,开放校园允许游客参观,对于高校来说,不失为一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作为海南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南高校还只是一块处女地,有待开发。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游长江对海南文化旅游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海南旅游缺乏的是一种开放性的、国际化的旅游文化氛围。
游长江介绍说,海南的旅游院校教育在全国算是比较领先的。目前海南的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旅游专业,另外还有众多的中专大专职业院校也都开设此专业。“目前海南旅游教育要做的是国际化,与国际上的知名院校、培训机构进行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游长江认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旅游教育更加需要一种人格素质的培养。”游长江深有感触,一些学生毕业之后往往不能适应市场,原因是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这是因为对旅游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作为国际旅游岛内的服务者,更应该有高尚的人格素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