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寄予改变海南旅游“南重北轻”窘境使命的《印象·海南岛》,在上演一年半之时,被曝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市场效益不佳,作品的艺术创新性不高,形式大于内容。
回想2009年4月《印象·海南岛》首演的轰轰烈烈,对它的赞扬和期许恍若眼前,当然这其中多是政府、国企投资业主、张艺谋“铁三角”执导团队以及媒体的声音。
张艺谋在首演时坦言,《印象·海南岛》是否成功需要未来市场检验。十八个月后,市场给了一个大家不愿看到的结果:颇具传奇色彩、长盛不衰的“印象”在海南岛遇“冷”!
面对当前的惨淡现实,我们是否可追问:
一,举全省之力的“一号”旅游文化工程,当初是否经过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是否该有人为这一决策负责?
二,投入的1.8亿元巨资是何来源?是国资股东的资本注入?还是银行的商业贷款?
凡事有弊也有利。“印象”是张导送给海南的一贴“冷敷”膏药,给当前温热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一次重重的警示:当政府力量介入市场时,最终显示威力的仍是市场。
吃一堑长一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当许多头顶“桂冠”的名人、机构和勾画美景的“巨饼”项目纷涌而至时,作为守门人、执行者和监督者的政府应保持清醒头脑,最可靠的决策依据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倾听市场的声音。否则以“圈钱”或“圈地”等为最终目的的利益集团会泥沙俱下、竞相进入,最后海南剩下的只有“负债”,还有为人们提供饭后的谈资笑料。
《印象·海南岛》在海南境遇不佳,还给热衷为海南旅游“造”文化的一群人泼了冷水:想通过名人,走捷径“创造”文化终究将是镜中花、水中月,是昙花一现。海南旅游文化只有我们自己踏踏实实地去挖掘、创造、保护、传承和广大。
然而,《印象·海南岛》的淡景,并不是大家乐见的。在此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它的几种结局:
一是,一直这样“淡”下去,直到观众和资本都没有了心气,揠旗息鼓,悄然收场;二是,耐心等待琼北旅游市场的逆转,真正成为海南旅游市场的重要一极,它得以盘活翻生;三是,转移三亚延续生命;四是,改造内容,融入新元素,同时政府、旅游行业协力化大力气整合市场资源,得以新生。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