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国际旅游岛建设文化含量
我省将力推城市雕塑发展
三亚将成试点城市
海口万绿园雕塑。 本报记者李幸璜摄
本报海口11月10日讯(记者单憬岗通讯员谢曦)海南将大力推进城市雕塑建设,以此来进一步彰显国际旅游岛的城市魅力。这是记者从今天省住建厅召开的“推进海南省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悉的。
城市雕塑主要指建在城市中的室外雕塑,以及设立在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的大型室内雕塑,按功能可分为装饰性、纪念性和主题性三类雕塑。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能成为城市象征,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市雕塑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既是弘扬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观光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雕塑的发展上,我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琼海的红色娘子军雕像、三亚的鹿回头雕像和南山观音雕像等,都有一定知名度,已成为重要旅游景点。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省的城市雕塑工作在雕塑管理、艺术品质数量、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与先进省市有不小差距,远不能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据悉,我省将从三个方面大力推进城市雕塑工作的发展。首先,拟成立省级城市雕塑委员会,加强对城市雕塑的领导管理,切实推动我省城市雕塑工作。其次,我省将展开城市雕塑规划策划,广邀各方面的知名专家出谋划策。第三,我省将把三亚作为推进城市雕塑工作的试点城市,充分利用其资源条件和知名度,在城市雕塑建设管理、规划编制、投资渠道等方面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地促进雕塑艺术的繁荣发展。
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顾问、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今天的座谈会。
[page]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构建城市文明体系,雕塑发展却陷入半停滞状态
海南发展城市雕塑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单憬岗 通讯员 谢曦
今天,来自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单位的全国多位顶级雕塑专家齐集椰城,参加“推进海南省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目标只有一个,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海南城市雕塑规划建设管理相关工作,让城市雕塑更好的体现海南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民俗风情、资源魅力,更好地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好。
现状:发展滞后
海口市东湖边上的三角池,三条路的交汇处,车水马龙之间却有着一块不小的空地。不时有市民质疑,为什么要留下如此的大空间不利用。
“20多年了,省里、市里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在那里做一个雕塑,以充分展示海南、海口的精神和文化。”今天上午,省住建厅总规划师宋祎揭开了这个谜底,“但一直没有做,原因是怕做不好,只好留到以后。”因为,这需要投资,需要深入系统挖掘海南的地方文化,需要高水平的设计与建设。
三角池雕塑迟迟未能产生的困境,其实是海南全省雕塑发展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曾创造了少量不错的雕塑艺术品,包括被认为是国内城市代表性雕塑的三亚鹿回头雕像,以及琼海红色娘子军雕像等。“数量不多,质量可嘉。”然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萌教授还有一句潜台词,就是“后继乏力”。他说,海南现存的优秀雕塑中,大多是建省前与建省初期塑造的,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海南的城市雕塑发展几乎陷入了半停滞状态,仅有的新雕塑中也是乏善可陈。
未来:大有希望
全国城雕委顾问、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指出,海南提出大力发展城市雕塑,选择的时机很好,“这是海南贯彻实施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步骤。”
与会专家们认为,海南在农业、渔业、村落文明背景下,曾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独特的文化体系。如何把这笔遗产融入到海南当下人的生活中,是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新的文化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我们需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大历史机遇背景下,构建属于海南的城市文明体系和文化体系,城市雕塑在这一过程中伴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专家说。
全国城雕委顾问、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教授王景慧认为,城市雕塑是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一部分。城市雕塑可以形象地解读海南的特色,让游人能够认识到、感受到。“海南岛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的精神,恰恰适于用雕塑来表达。海南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少数民族的风情,闯海人的故事等,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城市雕塑本身可以陶冶城市,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
赵萌就对海南的城市雕塑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海南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精彩模式。
方式:循序渐进
在对海南寄予厚望的同时,专家们也纷纷为海南城市雕塑的发展建言献策。
赵萌说,海南的雕塑发展应有一个统一的整体规划,因为海南所面对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而这种文化资源都是特别强调一次性的,“一个文化资源在几个地方同时出现就失去意义了。”他说,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海南还应特别考虑抽象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它的区域性和地域性。
省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徐经国认为,雕塑的发展应该由城市主导,“立下规矩才好发展。”现在各市县在编制各种城市规划的时候就应留有雕塑的位置,即使无法确定主题,也要为雕塑预留空间。
海南大学美术系教授叶仄辉说:“我们要把握这个城市的文脉,就是流淌在这个地域人民血液里面的体现人民精神生活的气质。这是城市雕塑创作的背景。”他认为,海南的雕塑发展必须体现海南特有的海洋文化、岛屿文化、生态文化等,以此为根基向城市的历史做深刻延伸,提炼和概括城市的文化精华,并以崭新的艺术面貌将其表达出来。
与此同时,各位专家还希望,海南发展城市雕塑要循序渐进。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