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棠湾“文化积淀”绽放多彩魅力
海棠湾“文化积淀”绽放多彩魅力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0-11-12

  

海棠湾“文化积淀”绽放多彩魅力(图)

 

  十一月九日,一些游客路经海棠湾入口时,在优美的园林中摄影留念。 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本报记者 刘贡

  她为什么会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她跟海棠花是什么关系?古老的海湾为何会在这个世纪苏醒?追溯这一个个问题,就如同翻开海棠湾那本尘封的历史,又一次发现惊喜。

  从“后海”到“海棠头”

  很多城市都有“后海”,最著名的是北京什刹海,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后三海”,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

  三亚也有后海。很多老三亚人提“后海”,马上想到海棠湾。像三亚其他一些海湾一样,民间都有约定俗成的叫法,例如“南边海”、“北边海”、“大东海”等等。

  原三亚市史志办主任,三亚文史专家周德光考察后认为,“后海”地区1951年隶属于三区(后称藤桥区)藤海乡(也称后海乡),该乡行政职能主要管海洋与渔业。1957年并入南海乡,归三亚镇管辖。1959年,隶属藤桥公庄(藤桥海燕公社)1959年11月隶属林旺王公社(后为林旺区)。“后海”概指东起藤桥三合港口,西止琊瑯湾角这一域浅海。

  周德光描述当年的“后海”:湾宽波平海晏,滩岸缓坦,渔船可以凭小艇靠岸,进行渔货交易。就在交易“市场”不远的海滩边,正好有一棵茂盛的海棠树。渔船上的渔民就在树下休憩、用餐、乘凉、交易。渐渐地,大家自然而然地叫出一个新地名———“海棠头”。海南话说“海棠头”,即海棠树下的意思。

  1950年代,“海棠头”是三亚周边一个很出名的地方。渔汛季节,十分热闹,于是人们一般都不太使用“后海”这个名字了。

  记者查阅有关海棠树的资料,发现与海棠同名树种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花果可供观赏或入药。周德光认为,本地海棠旧称“海棠木”,学名“琼崖海棠”。它根如钢缆,深扎地下,且耐高温、干旱,耐瘠薄盐碱,抗风防沙力强。

  海棠湾人对海棠有极深的感情。因为海棠油可制肥皂,在海棠油中掺入硫磺可治疮疥。海棠树皮刀口流汁凝成的胶质,是农村土法常用治热毒疮痈的圣药。海棠木材质坚韧,是造船、车厢、家具、建筑的优良用材。

  据海棠湾的老人说,过去一些外地渔船行至此地铁炉港,还喜欢取海棠油用作燃料。又因为远近以海为业的人,纷纷采伐海棠树来造船。久而久之,村里的海棠树越来越少了。

  从农贸交易到休闲度假

  直到1990年代,三亚市政府主持《三亚市总体规划重大调整(1995-2010)》,调整方案确定要在藤桥、林旺一带海湾大开发,重新将它命名为海棠湾。

  据原三亚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陈人忠回忆,取名之时也经过了充分研究,由于此海湾连接林旺、藤桥两个区地界,不宜偏颇其中一区,考虑到“海棠头”的名声在外,故认为取名海棠湾最恰当。

  周德光说,旧名“海棠头”,质朴天成,贴近生活,源于生态,富有乡土民俗气息。新名“海棠湾”,堂皇高雅,开放包容,既承传历史,又升华现实。

  实际在区划上,海棠湾镇和南田农场统称海棠湾地区,土地面积约253.8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由原藤桥、林旺两镇合并而成海棠湾镇是座新镇。海棠湾镇与陵水英州镇、保亭三道农场、南田农场被称为“两镇两场”,是琼南一带农副产品、生产生活用品的集散地。

  今天从东线高速路过此地,一座名为“海棠湾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的大楼十分引人注目。海棠湾作为三亚东翼重要的反季节瓜菜基地和供港澳无公害瓜菜基地,瓜菜交易量巨大。这是三亚东部一处集收购、保鲜、加工、批发、仓储、零售等一体的全国性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

  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提出开发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设想,受到中国数家大型企业的认同和参与,海棠湾开发的前期工作正式展开。经过数轮规划,海棠湾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引入世界级品牌酒店。

  海棠湾规划范围南起亚龙岭,北至三亚市界,西起东线高速公路,东至海边,包括南田温泉和蜈支洲岛,总面积为98.78平方公里。分区规划范围为滨海一线沙坝地带和其它近期需要发展的用地,总面积为28.92平方公里。

  如今,一家家世界级酒店品牌闪亮登场。

  从神话传说到文化品牌

  海棠湾也有令人神往的美丽传说。很久以前,椰子洲岛附近的渔民遇到困惑就向海神求助,当地的王娘母(巫婆)告诉渔民,海龙王的美六(妻子)死了,只要给海龙王送去一个年轻漂亮的佘蕹(未婚姑娘),他就会收起魔法,让渔民恢复往日鱼虾富足的日子。为了渔民的利益,这一带的佘蕹都纷纷自愿献身。大家决定,由王娘母抛槟榔,哪位佘蕹接住了就嫁给海龙王。最后,槟榔被一位叫“海棠”的姑娘接住了。此时海棠已有了一位心上人阿明,但海棠毅然告别心上人,投入海底。第二天东方日出的时候,漫天霞光,海棠花同时绽放,人们又重新在这片海湾捕捞到鱼虾。

  这当然只是个民间神话传说.但今天,海棠湾开发建设正在热火朝天,仅看那些酒店和文化项目设计规模、感官效果,又何止一个南海龙宫?

  按照规划,海棠湾要树立特色、精品意识,打造世界级品牌,把创造特色作为海棠湾建设的生命,强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魅力。

  当高档的休闲度假场所建好了,梦幻娱乐社区开放了,奥林匹克精神永存了,老百姓安居乐业了,海棠湾该如何形容和概括呢?经济学者苏东波认为:“写诗要有意向,人要有气度,海棠湾也要提炼其文化品牌。”

  周德光建议,在海棠湾营造一大片“琼崖海棠林”,以此作为全岛海防林合拢的绿宝石地段,也作为海棠湾的花木生态大公园。同时开发海棠文化,大力提高开发区的地方文化品位。

  (本报三亚11月11日电)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