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业崛起的“丽江经验”
旅游业崛起的“丽江经验”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3-09

  ??访全国政协委员、丽江市副市长杨一奔

  本报特派记者 黄晓华

  近些年来,云南丽江旅游声名鹊起,创造了一个中国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奇迹。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对正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海南有什么启示?海南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丽江市副市长杨一奔。

  高起点规划

  “我们始终强调要有国际化意识,与国际接轨。”杨一奔告诉记者,丽江旅游起步于1994年,在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纳西东巴古籍文献相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等重大机遇下,丽江市全面启动旅游业。从一开始,丽江旅游便瞄准国际先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

  为使丽江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同时得到保护,丽江市在城市规划中一直把古城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建设了古城排污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彻底搬迁古城及其周边污染企业,同时还建立了古城房屋维护审批制度,对古城重点民居进行挂牌保护,并把与古城氛围不协调的商业场所全部迁出古城。

  丽江市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非常严格。如在酒店建设上,严格控制低档次的酒店。“一般的酒店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只批建四星以上级酒店,后来四星级酒店够了,便只准建五星级酒店。”她透露,由于酒店规模已经能满足要求,丽江市目前限制酒店建设。

  弘扬民族文化

  “一个地方要发展旅游,一定要依靠独特的资源,11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正是我们的特色。”杨一奔说,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也是丽江旅游的重要依托。

  走在丽江古城,到处可看到东巴文字。“过去我们强调少数民族学生要学好普通话,但我们现在呼吁‘请学好母语’。”杨一奔说,留住特别的东西,便留住了旅游的卖点。

  在旅游发展中,丽江市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发掘、传承,开发了纳西古乐、丽水金沙等一大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杨一奔告诉记者,纳西古乐原来是“老乐器、老艺人、老曲子”,濒临着失传的危险。但随着旅游的发展,民间20多个纳西古乐队又活跃了起来。该市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抢救,使许多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开始复苏,得到了新生。

  让利于民反哺百姓

  “我们的普通老百姓也能当导游。”杨一奔说,丽江在旅游发展中注重让老百姓参与,让老百姓受益。

  “我们不但对导游要培训,对经商户也要培训。”据杨一奔介绍,丽江市通过动员发动群众,让群众了解旅游知识、民族文化知识,调动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通过经营家庭旅馆、小摊小店等得到实惠。在旅游发展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丽江市还做到让旅游反哺农业、农民。如在一些开发旅游的乡镇、村寨,通过按户对村民进行补偿,为当地百姓兴建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吸纳村民到景区就业等形式,使百姓获益。如玉龙山开发带动了大东、大具两乡景区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行业自律规范管理

  “三角债务”纠纷,曾是国内旅游行业的一大弊病。杨一奔介绍说,为避免“跑单”等不良行为,丽江市率先在全国实施“一卡通”管理,实现了丽江的旅行社与主要旅游景区点、星级酒店的电子网络结算,以及丽江100多家旅游企业档案和2万多个企业员工档案的动态管理,较好地实现了旅游行业的规范管理。

  丽江市还通过旅游行业协会,实现旅游企业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如制定行业自律价格,防止一到旺季涨价,一到淡季“跳水”的做法。该市还组建了旅游诚信监理公司,负责维护各行业协会之间的自律公约执行。

  说起海南旅游时,杨一奔说,“海南旅游发展也有许多独到的经验,我期待到海南参观学习。”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