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建设国际旅游岛,不仅是现代与国际要接轨,现代与历史文化也要接轨。这样,才能达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知性与文化的统一。
本文在此仅就府城作一个较全面的透视,以帮助我们从历史文化的视野中,去探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一)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引起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产生不少真知灼见。但有些观点和思路,对历史文化问题考虑得不够,不能不说是缺憾。因为建国际旅游岛,不仅是现代与国际要接轨,现代与历史文化也要接轨。这样,才能达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知性与文化的统一。
本文在此仅就府城作一个较全面的透视,以帮助我们从历史文化的视野中,去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这样,海南建设的国际旅游岛,就会有血有肉,历史与现实交融、情景与文化交融、感性与理性交融,使人们在旅游中体味人生、感悟人生、享受人生,同时增添海南的旅游看点。
府城,是一个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地方,她有千余年的历史,有悠久的传统,还有闪耀的文明。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就府城的人杰地灵作一番历史的追寻,看一看府城到底能否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
(二)
说到人杰,府城在历史上曾出过许多著名的人物。据历史统计,从宋至清代,海南中举近800人,其中府城就占了近一半。其中威名显赫的将相重臣和文人就有丘浚、海瑞、许子伟、吴典、吴元猷等。
在府城这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如此多的名人,尤其是在府城的金花村,方圆不过一里地,就出了丘浚、海瑞和许子伟三位不但在海南有重大影响,而且在中国都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这就是府城历史上号称“一里三贤”的佳话。这在海南实属罕见,在全国也不多见。
在宋庆历四年(1044),府城就创办了琼州府学宫,是海南岛上第一个官办学堂,是海南古代唯一的科举考场,也是全岛最大的儒学机构。正是这座学宫,培养了海南许多的学子;正是这个科举考场,实现了海南许多学子的梦想;也正是这个儒学机构,成就了许多贬官们在海南再创辉煌的宿愿。由此产生了海南有史以来的繁荣和兴旺,奠定了府城乃至海南人杰地灵的地位。
座落于府城的琼台书院,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创始人为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道台焦映汉,他把琼台书院设在府城的中心,形成了著名的“琼府三台”,即道台、镇台(管军事的机构)和琼台。书院当时为琼州最高学府,常设执教并主持院政1人,由道台从德高望重之进士或举人中聘任。这种文化的传承,不限于师徒的关系,也不限于受业的界限,而是把自己的仁爱传授给后人,使后人深刻地感受到文明的洗礼,并在洗礼中得到精神的升华和嬗变。官拜清朝翰林院庶吉士的吴典,也曾在此执教过。书院每年向全琼州招收员生,传道授业以应试。清代琼州籍进士、举人,如闻名的进士韩锦云、王斗文、张日文等,及第前都在此攻读过。
(三)
说到地灵,通过历史的追寻,我们可以发现,府城有许多值得人们记忆的东西。这是历史,也是府城的精华,更是蕴涵人文精神的丰碑。
一个地方的发展,没有历史的精华,没有人文的精神,再好的条件也是枉然的。而如果人们能把这种历史精华和人文精神,与人们的创造活力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新的历史和新的人文精神。国际旅游岛建设,正是需要这种新的历史和新的人文精神。
历史记载,府城作为琼州府,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972)。随着明王朝大规模移民海南岛,海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明朝对府城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扩建,非常壮观,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州级城市的城墙,丝毫不比如今的平遥古城、荊州古城、泉州古城逊色。每个城门为宋代的形制,但拱门结构却是隋朝格式,在全国也极为少见。
虽然这些东西有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有的东西破败了,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残缺的美,也是一种美。我们站在古城墙脚下,尽管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我们定能感受得到,这哪里是一座城墙,分明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府城的昨天和今天。
我们在史料的记忆中,还能够感觉得到,府城作为海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那种用船只运送货物的繁忙景象,那种喧闹异常的买卖场景,再次把我们带入到了千年的历史当中。
站在府城的制高点,透过历史的视野,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溪流而下、直通南渡江和入海口的美舍河,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人浮想联翩;在这江和河上,是如此地繁忙,来往的船只,装着一船船的货物,运着一个个的希望,穿梭在那清澈的河流里。
循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可以找到当年赫赫有名的府城鼓楼,又称谯楼,也叫文明楼,是宋元两代建造的,主要用于巡更查岗。中国许多地方都建有鼓楼,样式也大致相同,说明海南的历史文化同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站在府城的鼓楼,使人很自然地会想起诗人王懋笔下“景览南溟入渺茫,身齐飞岛共回翔”的诗句。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让人一想起,就会勾勒出历史的回忆。
当年吴典创办的“珠崖义学”书院,这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还依稀可辨,留下的残垣断壁还与野草相伴。那书声琅琅的景象,虽然早已成为了过去,但这种一代学风,激励着后人奋力拼搏,故而出现了如此多的后生金榜题名。如果吴典有灵,肯定会感到十分欣慰。
(四)
作为海南当时最高的行政权力机关的州府所在地,还有更值钱的东西,甚至是无价之宝。如府城的城隍庙、文庄路、绣衣坊、草芽巷、马鞍街、达士巷、“学士尚书坊”、丘浚和海瑞故居、“五公祠”、琼台书院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东西,含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尽管府城的城隍庙,早已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但仅凭一些碑牌,一些铺垫在城中的小巷,我们就能感觉得到,这就是府城,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明。
透过这些,分明可以看出,府城确是一处钟灵毓秀的福地。不仅如此,海南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或是中部五指山区,都有不少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能把这些历史文化元素,通过有效的挖掘和整理、修复和改造、开发和利用,纳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程中,定能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为国际旅游岛增添出许多历史文化的内涵,那我们的国际旅游岛就会很有吸引力。因为历史的就是现实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作者 王建国 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