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藏人游西藏 景区门票或半价优惠 西藏旅游局建议在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四地市开展试点
西藏人游西藏 景区门票或半价优惠 西藏旅游局建议在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四地市开展试点
来源:西藏新闻网     作者:李文婷    2009-04-16

  金融危机对全球旅游业造成了很大冲击,西藏也难以幸免,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在加速旅游市场调整。昨日,记者从自治区旅游局组织召开的“国民暨生态旅游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西藏将把国民旅游作为促增长、保民生的动力产业赋予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国民优先”的产业人文关怀,调结构、提速度、扩规模。着力发展东部、继续提升中部、积极开拓西部大中型城市客源地市场,大力拓展火车途经城市客源地市场,重点培育潜在客源地市场。稳步推进“西藏人游西藏”,区内公民赴内地游、出境游。力争2009年国民旅游达到290万人次以上。

  发展国民旅游

  建议推九大旅游产品

  “一个地区的旅游一定要从国民旅游开始。”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说,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品级很高,旅游必须突出观光+体验型游览,大力开发生态及专项旅游市场。

  “我们将对开发专项生态游的旅行社适当给予奖励。”他建议,根据西藏独特旅游资源及投资开发价值,推出高原观光生态游、民俗风情生态游、森林生态游、湖泊生态游、过林卡休闲乡村生态游、温泉度假生态游、峡谷探险生态游、江河漂泊生态游、宗教生态游等。

  作为西藏最早成立的民营旅行社之一,西藏第三极特种国际旅行社在专项生态旅游方面成绩突出。旅行社总经理陈时达介绍,从今年3月份到4月8日,他们已经接待了30多个内宾团,接待游客近400人;预计整个4月份,可以接待至少50多个旅游团,游客450人以上。

  与此同时,今年西藏还将着力推进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建设,提升自驾车等旅游的服务水平,把工作着力点转移到规模大、见效快的旅游市场上来,把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降到最小,确保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的目标任务。

  促进国民旅游

  建议奖励组团旅行社

  针对内地许多省市推出刺激旅游消费的做法,王松平表示,自治区旅游局已经向自治区政府建议,尝试以政府带动企业、用政府投入来拉动消费、企业让利促进消费等方式使西藏2009年国民旅游市场迅速升温。

  “有条件的地区门票优惠期限可以适当延长。”王松平说,发放旅游消费券对西藏不是很适合,但可以尝试对在东部主要客源地实施组团赴藏旅游的旅行社进行奖励,这种奖励的办法非常奏效,对西藏旅游业在4月底前快速升温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西藏人游西藏”作为国民旅游很重要的一块,前些年有些忽视,巨大的市场潜力尚待挖掘。

  王松平建议,今年全年在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试点“西藏人游西藏”景区门票等半价优惠,加速开发区内农家乐型及生态型度假旅游产品。逐步完善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实行错时春假及秋假旅游周。王松平认为,根据区情,西藏宜加入北方的春假及秋假,即从明年起在5月和9月实行春秋旅游周,与南方的4月和10月春秋假错时展开,以获得旅游的科学深度体验与旅游假期效应双丰收。

  挖掘市场潜力

  建议内地大城市设机构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对西藏旅游业的影响,王松平建议,要树立长期性、战略性、全面性、宏观性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开发战略,要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地为重点,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创新宣传推广手段,充分挖掘国内旅游市场的潜力。

  “应在有影响力的北京、上海、香港、成都等大城市,开办政企、事企合一的西藏旅游促进咨询机构。”王松平说,充分利用各城市旅游网络,一线推介西藏安全、祥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林芝地区旅游局局长王军告诉记者,目前,林芝地区已经率先在广东、上海、四川等15个省市建立了22个林芝旅游促进咨询机构。王军说,林芝民俗节庆较多,往年,这些节庆活动举办时间比较零散,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年,林芝将把这些节庆活动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整体打造林芝节庆活动,每月举办一个节庆,吸引国内外游客及客商到林芝旅游、考察,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林芝旅游。王松平说,去年11月,林芝在全区率先实现旅游正增长。今年3月份,林芝桃花节的成功运作,使其3月份接待游客达到了33651人次,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创造了西藏旅游史上单月增长最高的纪录。

  据悉,4月17日,将有一个170人的旅游团到林芝旅游。5月20日至6月20日,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将举办黄牡丹暨民俗文化节。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