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旅游岛风貌形象定位
国际旅游岛风貌形象定位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0-12-23

《海南国际旅游岛风貌规划(导则)》获专家评审通过

  本报海口12月21日讯(记者 张毅 通讯员 谢曦)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貌,那么,海南的风貌格局又是什么样的呢?21日,记者从《海南国际旅游岛风貌规划(导则)》(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上获悉,国际旅游岛的风貌形象定位为:阳光海岛。《规划》同时将城乡风貌格局概括为八个字:海、岛、山、水、林、田、城、乡,并确定省域风貌空间架构为“一岛、两市、三圈、三廊”。《规划》最终得到评委会专家认可通过。

  城乡风貌格局

  海、岛、山、水、林、田、城、乡

  《规划》指出,在海南岛城乡风貌格局方面,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尖峰岭、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外围逐级下降,梯级结构明显。绵延的山峦与蓝天碧海互相辉映,构成海南自然风貌基底,城乡风貌格局可以用海、岛、山、水、林、田、城、乡八个字来概括。

  海:滨海城市应建海城联系,引海入城,推城向海。利用现状海岸打造多层次绿地开放空间,形成有机多变的城市空间景观,营造宜人亲水空间。

  岛:岛是海南最大的自然风貌特征载体之一,国际旅游岛的风貌建设要以岛屿为载体而推进。

  山:重视五指山、鹦哥岭、黎母岭、七仙岭等自然山体、河流水系与山区城市的有机结合,建立“山 ——— 城”联系的空间格局来实现整体空间风貌的展现。

  水:海南省主要有南渡江、万泉河、太阳河及湖泊、水库等水系。水域不仅是旅游的重点地段,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风貌建设的重要区域。

  林:是本省生态环境与特色风貌的主要基质,应防止过度采伐和毁林开垦而使原始森林遭受破坏,保护和恢复大量的林地,营造“城 ——— 林”交融的热带城市风貌。

  田:切实保护城镇组团间的基本农田,利用大量农田、绿地作为城镇景观格局中斑块间的生态屏障,作为区域永久性开敞空间,塑造城镇外围郊野、田园风貌。

  城:整体突出山水城市特征,以“景在城中、城在景中”为城市风貌基本要求,塑造不同层次的山水景观风貌,突出热带城市特色。

  乡:乡村被竹林、椰林、槟榔等茂密林木围绕,具有浓郁热带村落特色。

  省域风貌空间架构

  一岛、两市、三圈、三廊

  《规划》指出,在省域风貌空间架构方面,我省要根据海南省风貌要素的空间布局,综合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的要求,建立全省城乡风貌导控空间“一岛、两市、三圈、三廊”结构。

  一岛:海南岛是风貌的物质载体,从岛屿省特点出发,将全岛作为一个整体地理单元,按国际旅游岛大风貌理念进行城乡风貌的空间组织。

  两市:重点推进海口、三亚两个中心城市的风貌建设,将两市打造为国际旅游岛风貌的门户。

  三圈:与海南自然、人工、人文的风貌空间布局相应,形成全省整体风貌塑造与保护的圈层式空间结构。包含滨海圈层,以热带都市和海湾风貌塑造为主;台地圈层,即沿海平原与中部山区之间的丘陵台地地区,以田园风貌和乡土村庄为特色;山地圈层,是山区风貌和黎苗聚落风貌的主要分布区。

  三廊:结合海南交通布局打造东线、中线和西线三大风貌走廊。东线打造滨海度假休闲走廊,中线展现民俗风情和雨林生态,体现海南的山地风貌、民族风貌,西线构建特色探奇体验走廊。

  编制意义及指导作用

  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的编制是在充分解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与其中确定的国际旅游岛六大功能组团的空间布局及规划控制有机衔接。

  《规划》以海南岛风貌结构的三大风貌圈(滨海圈、台地圈、山地圈)、七大风貌区(城市、乡镇、村落、景区、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郊野风貌)、五大风貌带、四大风貌核、三大风貌要素/符号(自然、人工、人文)、五个风貌尺度为基点,解读风貌资源,诠释风貌内涵,编制风貌导控。编制内容涉及面广,信息全,对各个市县乡镇风貌规划及其它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性。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