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响应国际旅游岛 海南应该实行“双语”教育制
响应国际旅游岛 海南应该实行“双语”教育制
来源: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1-15

  “国际旅游岛”??这个在两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牵扯着每个 “岛民”的神经,这个800万人对美好家园的美丽愿景,也牵引着世界的的目光。 “国际旅游岛”成为参加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

  实行“双语”教育制

  许俊(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秘书长)

  省委已正式提出把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的意见,全国政协也已向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海南建国际旅游岛作为改革开放30年节点上一项新的国家层面的措施来实施,省政府也正在全力制定建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因此,海南建国际旅游岛已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省策,围绕这一省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我认为,实现旅游岛国际化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一个基础性的条件是语言国际化,只有实现一定比例人口的语言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岛的国际化。新加坡的国际化就是很好的例证。

  建议把“双语”教育制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列入规划,列入海南教育体系实施。

  创办“东坡文化国际论坛”

  罗时祥(省人大代表、儋州市委副书记)

  我省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但海南本土文化的资源还未在旅游发展中得到较好的利用。创建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彰显旅游特色、提升旅游品位,增强海南旅游的国际竞争力。

  儋州是海南西部中心、文化重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琼居住地。苏东坡居儋州三年,传播中原文化,开启了海南文明,东坡之后,始有海南第一名进士符确和海瑞、丘浚等琼岛名士巨挚,儋州可谓海南文化之源。东坡是创建国际旅游岛的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资源。建议利用苏东坡的国际性影响,创办“东坡文化国际论坛”,设立儋州为“东坡文化国际论坛”永久性会址,每年举办一届,邀请世界各地东坡研究专家和中国文化研究专家到儋州举行论坛。首届论坛可在第十届“海南岛欢 乐节”期间举行。


  “出海”宣传海南旅游

  郑钢:(省政协委员、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海南旅游的促销方式仍然应该坚持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形成持续营销、树立海南的旅游形象和品牌。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来国内和海南旅游的国际游客虽然出现了减少的现象,但海南仍然应该坚持国内、国外持续营销,尤其是保持海南旅游在国际上连续的形象宣传。

  “在国内其他省份忽视国际营销的时候,保持海南旅游宣传的连续性,其效果会非常突出。”郑钢说,趁外币出现不同程度贬值的机遇,“出海”宣传海南旅游的成本也会较以前降低不少,“在2至3年的时间内,保持在国际上连续不断地宣传海南,树立海南旅游的良好形象,一旦金融危机的阴云散去,海南旅游将立刻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同时,郑钢还指出了海南旅游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四个基本矛盾:良好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薄弱的政府财力之间的矛盾;旅游文化建设的高品位要求与较低的人才素质之间的矛盾;旅游文化超前发展和市场需求拉动不足之间的矛盾;发展旅游产业的急切要求和旅游文化长期积淀之间的矛盾。

  针对上述矛盾,郑钢提出,首先,加大中央和地方对海南旅游文化建设的投入;其次,加大海南文化及旅游市场的开放力度,引入新的旅游文化产品;最后,需要加快海南旅游机制与体制创新,学习香港、新加坡等旅游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

  让生活“慢”下来

  韩柏(省政协委员、海口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际旅游岛应该是一个很休闲的地方,在城市里也能亲近自然放松心灵。”韩柏建议,应在海口市建设滨海、滨江及沿绿地步行、自行车绿色慢行通道系统,将海口市海景、江景、山景、公园绿地等连接起来。

  韩柏认为,提升城市的品位,不是靠高大宏伟的建筑就可以实现的,一些细节往往很关键。“海口其实是一个非常美的城市,江、海、山相连,但行走在这个城市中间,很难看到或者亲近这些自然美景。城市绿地受到道路和建筑的日益侵蚀,原有的沿路、沿河等绿色通道也被切断,很可惜。”

  他认为,人都有亲近自热的天性,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海口拥有沿江沿海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非常适合建设步行、自行车绿色通道网络系统,这也顺应了海口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要求。此外,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海口作为省会城市,还需要在一些城市细节上做得更精、更美,更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因此他建议,将海口市海景、江景、山景、公园绿地等连接起来,建设滨江、滨海及沿绿地步行、自行车绿色慢行通道系统,并与全市的所有景观、街道、居民点、公共交通枢纽站相连,达到沿途路不断,绿不断,景不断,不同层次的景致错落有致。提高海口市生态系统的展性与质量,创造怡人的生活环境,形成海口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借力香港建设国际旅游岛

  朱鼎健(省政协委员、香港骏豪集团副主席)

  “朱鼎健认为,香港和海南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可借力香港。

  首先,琼港旅游业互补性极强。海南旅游业的优势在于硬件设施,而香港旅游业的优势在于软件经验。海南是一个热带海岛,度假资源得天独厚;香港则有“东方之珠”和“购物天堂”的美誉,观光购物条件优越。基于这样资源的互补性,两地深度合作一定是卓有成效的。近几年,以“海南度假+香港购物”为亮点的琼港“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就为两地旅游业带来了双赢效应。

  其次,借力香港是海南旅游国际化的便捷之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关键的是对旅游产业要素实施国际化改造。香港可以成为海南旅游国际化的主要合作伙伴,协助海南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发展以高端客源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

  大力发展邮轮旅游经济

  曾宪云(省政协委员、三亚凤凰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邮轮旅游是一种最舒适、最时尚、最新奇的旅游方式,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海南应大力发展邮轮旅游经济,开发海上旅游,将会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发展海南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海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曾宪云说,虽然我国发展邮轮旅游经济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如我国的上海、大连、青岛、宁波等地。他认为,在海南,邮轮旅游经济可成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海南是海洋大省,具有和当今邮轮旅游最发达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完全相同的地理纬度、气候条件;而三亚具有比当今最大国际邮轮港口迈阿密更优越的建港条件,且与东南亚各国毗邻,其自然条件和热带风光异常丰富。海南发展邮轮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提升国际旅游岛文化内涵

  章汛(省政协委员、海南天拓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海南在创建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文化创新的重大意义,使海南国际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加多姿多彩,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海南省作为建省仅20周年的新兴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刚刚起步,落后于全国其它省市。目前海南的文化氛围不足,文化市场较小,文化市场的培育还需有一个较大的投入与较长时间付出的过程。

  建议政府对处在创业成长阶段的文化企业要像对待高新技术企业一样,给予政策、税收、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