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东环高铁影像志
海南东环高铁影像志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1-01-01

东环铁路宛如一条巨龙穿越海口市区。 本报记者 古月 摄

  2010年10月14日12时34分, 首列动车组跨越琼州海峡,成功登上海南东环铁路。 本报记者 古月 摄

  首台提梁机  2008年9月27日,东环铁路首台900吨轮轨式提梁机,在中铁四局海南东环项目部琼海制梁场安装调试完成。 本报记者 宋国强 通讯员 刘满才 摄

  万泉河第一梁  2009年8月16日上午9时, 东环铁路万泉河特大桥开架第一梁。   本报记者 古月 通讯员 叶坚 摄

东环开工2007年9月29日,东环铁路开工动员大会举行。 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海口特大桥  最后一片梁  2009年3月24日9时37分, 东环铁路海口特大桥吊装最后一片梁,当日该桥全线贯通。本报记者 古月 通讯员 叶坚 摄

  “和谐号”试运行  2010年12月25日,东环铁路达到开通条件,“和谐号”试运行正常。 本报记者 古月 摄

  美兰隧道建成  2009年12月26日11时,国内最长明挖隧道———东环铁路美兰隧道建成。 本报记者 古月 通讯员 叶坚 摄

  分界洲隧道贯通  2009年10月9日下午5时, 东环铁路最长隧道———分界洲隧道全线贯通。本报记者 古月 通讯员 叶坚 摄

  双线对接  2010年5月31日下午,东环铁路在万宁市南北双线对接成功。 本报记者 古月 通讯员 叶坚 摄

  桥站架通  2010年1月18日10时22分,东环铁路海口特大桥与海口东站成功架通。 本报记者 古月 通讯员 叶坚 摄

  3年前,中铁17局年仅33岁的工程师尹成虎,匆匆打点行囊,惜别新婚妻子,从山西太原赶来海口,与3万多名从全国各地汇聚海南的铁路建设者一起,用汗水浇筑800万海南儿女的现代铁路梦。

  3年前,人们不会想到,仅仅1180多天,一条长达308.11公里的铁龙已经安详地睡卧在蜿蜒的海南东海岸,串联起散落在东海岸的15个站点。

  2007年9月29日上午9时———这一刻,必将成为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东环铁路海口工地铲起第一锹土,拉开海南史上最大工程序幕。

  也许数据最能体现东环铁路的神奇与伟大。海南东环铁路3万多名铁路建设职工,开始在中国第一条海岛高速铁路工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南历史甚至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之最”:东环美兰隧道———国内最长明挖隧道;海口特大桥———国内高速铁路穿越市区最长高架桥;东环铁路分界洲隧道———海南最长隧道,也是海南史上施工难度最大隧道,在罕见断裂地层和漏水塌方中如期贯通……

  几十年不遇特大台风袭来,万泉河特大桥迎难而上,最后一片钢梁成功吊装;海南史上最大水泥预制件———800吨重的东环特大桥梁箱成功浇筑;有64个直径超过两米巨大车轮的海南史上最大背梁车,将1000多片巨大梁箱一一背送到铁路桥,使巨龙连为一体;仅50天就成功跨越———东环铁路南渡江大桥创下海南速度。

  3年时间,3万多名铁路建设者放弃无数个节假日,抗酷暑战高温,日日夜夜奋战在东环铁路工地。“3个春节没和家人团聚了,真想他们啊。”尹成虎对海南日报记者感慨道。

  如今,308.11公里的海南东环铁路就像一条织在东海岸沿线的美丽彩虹。尹成虎和3万多名中铁十七局、十九局、四局、二十五局、铁路设计院以及其他参建单位的铁路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浇灌而成的东环铁路,提前9个月让800万海南儿女的高铁之梦梦想成真。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