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券:老百姓眼中的鸡肋
消费券:老百姓眼中的鸡肋
来源:北方新闻网     作者:李文婷    2009-05-04

  近一阶段,旅游券、超市券、电器券、酒店券等消费券势如潮涌。五一期间,记者在呼和浩特市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消费券成为老百姓眼中的鸡肋。

  市民手中积压消费券

  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他手里持有的花花绿绿的消费券,有大型商场发放的面值100元的抵用卡,有用于购买家电的抵用券等,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则是家人领的。他说:“光看看就头晕,哪会真的一张一张用,倒是可以收藏。”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女士在一家商场领了5张单张面值为100元的消费券,但是她在使用中才发现完全不是想像中那样。商场规定,在化妆品、服饰、香包、床品等专柜消费满800元,才可以使用一张消费券;在黄金、珠宝专柜消费满5000元可以使用一张消费券,如果想把这5张消费券全部花出去,陈女士最低需要花费3500元。这样看下来,陈女士认为打折力度还比不上其他商场搞的满100元减50元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手中或多或少都持有各类消费券,但是真正使用的很少。

  网上热换旅游消费券

  据了解,排队领取旅游消费券的人大多是冲着免费利益去的,他们潜意识中可能没有去旅游的念头,他们更喜欢通过交易旅游消费券来获取现金或者其他实惠,排队抢夺旅游消费券最凶的人不一定是最想去旅游的人。大部分领回的旅游消费券要么浪费掉,要么交易掉,最终回流、交易到定点商家手里的“真金白银”并没有多少。

  不过,也有人真正需要旅游消费券,这一点从近期网上出现的旅游消费券交换热可以看出。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旅游消费券交换”字条,搜到的相关信息近万条,如“谁有萧山的旅游券,我用淳安的旅游券换”、“我有杭州的旅游券,想换常州的景区门票”……由于不少市民领到的旅游消费券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所以大家纷纷通过网络渠道来沟通信息,希望借此换得自己想要的旅游消费券。“虽然优惠幅度有限,但是毕竟也能够省下点钱。”跟帖的驴友把这一行为称为资源整合。

  也有部分发帖人称可以帮助他人免费申领或者转卖旅游消费券,就此,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旅游局质监所孟所长,他说:“旅游消费券是国家发放的有价抵用券,原则上是不可以兑换现金、买卖交易的,何况网售的消费券可能造假,建议大家通过正常渠道申领,防止上当受骗。”

  消费券难以搅热旅游市场

  记者就五一小长假期间,部分旅游景点使用旅游消费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内蒙古新世纪康辉国际旅行社营销部副经理安治国告诉记者:“五一期间,我们旅行社共发放了价值2万多元的面额在50~100元之间的旅游消费券,如果选择在国内旅游则可以享受50元的景点优惠,如果选择出国旅游则可以享受100元的景点优惠。虽然我们的力度挺大,但是由于时间紧,大多数市民还是选择了周边游,如白石头沟1日游、赤峰战争纪念馆2日游、月亮湖2日游等短线游,所以旅游消费券使用的效率不是很高,收益也不是很大。”

  响沙湾景点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真正使用旅游消费券的人并不是很多,本身我们的景点价位也不高,大部分游客来自区外,其中跟随旅游团的人居多,我们给旅行社打的折扣相对于个人使用旅游消费券更便宜。所以,五一期间,旅游消费券似乎没能搅热旅游市场。”

  害怕掉进消费陷阱

  在呼和浩特市某购物中心工作的李女士,4月中旬在新华广场领到了山西省的免费门票和旅游消费券。李女士发现消费券上有很多限制规定,比如使用期限到5月31日,同时更限定了使用范围。不仅如此,更让李女士担心的是连环消费。她说:“我一想到如果去了山西旅游,就牵起一连串的因消费券而增加的消费,心里就没底。就像逛商场一样,以返券的形式让我买了一件又一件,花了很多冤枉钱。所以,这种过多限制的消费券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去使用。”

  拿着领取的旅游消费券的市民高先生有着同样的顾虑:“拿到手的这些免费门票和旅游消费券上面有很多限制,如果我真的去了,能不能用这些券,我很怀疑,现在各行各业的消费代金券太多了,大部分都名不副实。我去了如果景区说上面的限制问题不能用,我也不可能不旅游再回来,和家里人商量后,我们最终还是没有去尝试。”文/本报记者 刘晓君 刘 睿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