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8年三亚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 处于停滞状态
08年三亚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 处于停滞状态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1-01-12

  2008年,三亚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但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公共自行车在海口能骑多远

  本报记者 李冰 张中宝 实习生 文诗亮

  今天上午,海口公共自行车暨国际旅游智能服务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我省继三亚之后再次启动城市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设。

  据了解,两年前三亚的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项目发展并不如预期中顺利。此次公共自行车项目来到海口,到底能走多远呢?

  从折戟之痛中复苏

  在我国,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尤其是北京、杭州等城市已在当地的城市和景区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租赁、骑行系统。而在我省,三亚市的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起步较早,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张建新介绍:“三亚与杭州几乎同时开始这项业务。”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8年,三亚市便已在三亚湾沿岸设置了8个租赁点。但据记者今日调查,目前三亚市的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长期无客上门,自行车开始生锈,甚至有些租赁服务点已经改建成了小卖部。

  “我认为公共自行车项目在三亚已经全面瘫痪。”三亚市民马先生痛心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当初他见证了三亚市开展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而如今该项目已无人问津。

  论及该项目在三亚未能顺利开展的原因,三亚市民张先生分析道:“首先,三亚的天气大多晴热,骑车出行十分辛苦;其次,道路方面也不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条件,自行车与机动车争道,很容易出事故。”

  张建新坦承,其实该项目在三亚启动至今,不能说是成功,但也为海南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基础。借助以往的经验,他希望海口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例子,然后再“反哺”三亚乃至海南全岛。

  海口公共自行车有三大亮点

  “最初,我们借鉴了杭州的做法,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海南本地的特殊性。”张建新告诉记者,此次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有几大亮点:

  首先,考虑到海南气候湿热,空气盐分大,自行车容易生锈,因此这次在海口投放的自行车全部采用不锈钢制造,不怕风雨;其次,以往游客租借自行车游玩后必须回到原地归还,增加了大众的还车成本,而此次海口采取了与三亚不同的智能卡识别系统,轻松实现市内异地还车;第三,为配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所有服务点均采用形式统一、外形美观的亭子式结构,同时还可提供旅游信息查询等相关服务。

  与此同时,在安全保障方面也做足了功夫。比如,由于每一个服务点都采取24小时服务机制,为防止车辆丢失,特别设置了功能强大的自动防盗锁,车胎也都是实心胎,避免了爆胎危险;再比如,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每辆车都购买保险,每天对网点间的车辆进行适度调配。

  张建新说,此次在海口市滨海大道设立4个服务点,让市民先体验利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乐趣和便利。未来计划将布点从市区主要街道、超市、商场、旅游景点、学校逐渐向市区次街道、人流量较小的广场、居民生活小区等地区发散,计划共建设1000个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点,投放2万辆自行车。

  城市请为自行车留道

  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过程中,海南一直在提倡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而面对着岛内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都在探索着一个问题: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能否跟得上城市自身的发展?

  据了解,在荷兰、丹麦、瑞典等国,自行车已成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在它带来的健康、环保等诸多好处中,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无疑是受益面最大的一点,因为不仅对于骑车的个人,甚至不骑车的行人和司机也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在海南推行公共自行车服务,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张建新表示,无论是三亚还是海口,城市慢行体系的建立健全都很重要,这也是公共自行车服务事业发展的关键。以海口市为例,目前自行车道严重不足,未能实现全市范围内的无障碍出行;而且即使在规定的自行车道内,也往往是摩托车、电动车混行。

  去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了永久免费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市民不需缴纳押金,凭诚信2小时内自由骑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居住地到车站的距离问题。张建新表示,根据北京等地的成功经验,未来海南还可以将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与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相结合,利用公共自行车来解决居民出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本报海口1月11日讯)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