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载许多海口市民美好记忆的望海楼悄然谢幕
“新望海楼”期待复制昔日繁华
承载许多海口市民美好记忆的望海楼。 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正值传统消费旺季,作为琼式婚宴和早茶领军企业的海口望海楼却悄然离场。
上月中旬,望海楼即将开拆的消息从海南日报首次传出,迅速引起许多市民的集体感怀。望海楼的业主——海航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表示,望海楼旧址将建大型广场,同时民生百货保留原停车场上计划打造集商场百货﹑酒店公寓为一体的商业项目,形成名为“望海国际广场”的城市中心综合体,商业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其中的酒店公寓部分被命名为“新望海楼”。
以综合体形式出现的“新望海楼”,是否还能引领海南餐饮业的发展,又会在海口商业地产市场上激起怎样的涟漪?
曾是岛上最高档、最繁华的消费场所
1980年代,海口市民对酒店、商场之类的场所习惯以楼层做称呼,譬如始建于1930年代、位于海口得胜沙路的海口大厦,被称作“五层楼”,这一海南最高楼的历史记录保持到1960年代才被“七层楼”华侨大厦取代。1984年投入使用的望海国际大酒店因有12层高,故被称作“十二层楼”,是当时海南的最高楼,也是当时岛上最高档、最繁华的消费场所。因在酒店的最高层能望到海,市民称其为“望海楼”。
建省初期,望海楼的客房几乎天天爆满。在海南从事大宗贸易的商人在这里聚集,回乡探亲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常在这里下榻,诸多大公司竞相在这租房。设在二楼的音乐茶座生意异常火爆,歌舞厅里的旋转舞台、灯光效果令人炫目,不少后来在国内风生水起的明星大腕曾在此献艺。那时,到望海楼听歌、喝早茶、办喜酒,成为时尚和尊贵的象征。
得知望海楼开拆的消息后,天涯网友“龙头”日前发帖,希望组织“与望海楼再相会”的团聚活动,寻找在望海楼举办婚宴且婚龄超过10年的夫妻,或在望海楼工作过、喝过早茶、入住过的人,很快就得到众多网友的积极响应。
还有很多市民表达了不舍和惋惜。阳光岛网友“冰山蓝海”表示,城市建设应该注重保护城市文化。
[page]
一度领军琼式婚宴、早茶消费
“在海南餐饮界中,就琼式婚宴和早茶而言,望海楼是排在第一的。”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林俊春这样评价望海楼,这里的婚宴每桌起价1000多元,早茶能同时容纳上千人,在春节期间,每天早茶最高营业额达5万多元,而海口一般的酒店早茶只能做到万元左右。
望海楼最初是国营性质,1998年改为股份制,2009年被海航接管。王程彬从1999年就到望海楼任总经理,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望海楼包括住宿和餐饮在内的营业总面积为1.8万平方米,其中餐饮营业面积为2000平方米,改制后望海楼的经营状况持续走高,酒店营业总收入改制前每年1500万元,去年结束运营时全年总收入4550万元,达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餐饮经营的年收入则从500多万元发展到去年2700万元的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望海楼加入海航美食集团军无不关系。新望海楼的餐饮,也将从以婚宴、早茶为主转变为兼容商务客餐的多品种琼式风味餐饮。
新望海楼的餐饮面积规划为6000平方米。王程彬认为,望海楼不破不立,“破”是指酒店地理位置的变化,“立”则是有信心借助企业背景的提升实现脱胎换骨。老望海楼的琼式餐饮特色风味将被复制,老望海楼的一些标志性装饰也会移植进新望海楼,包括大堂入口正对面的石质黎族风情壁画,二楼的“八仙过海”壁雕等,希望这些老元素能延续人们对望海楼的亲切感和美好记忆,新望海楼也将继续为广大市民提供货真价实、量足味美、性价比高的餐饮产品。
变车流为优质客流
“海航2009年入主望海楼时,就考虑把这里拆掉形成新的城市生态广场及拥有上千个车位的大型停车场。新广场与马路对面的人民公园相呼应,将极大改善海秀路的购物环境,增强海秀商区的商业氛围,拓展更多客源。”海航地产人士表示。
无疑,交通便利性已成当前制约海秀商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海口驾车购物的人数激增,2005年海南日报曾就海秀东路停车难问题进行报道,当时的海秀东路从海口宾馆至南大桥一段停车位不到1000个。此后,海秀东路上新增了兴润达广场、海秀1号商城等购物场所,停车位却不见增加。属于海秀商区金三角地段的万国大都会2009年开业,带来上千个停车位,但高峰期时仍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很多驾车购物的市民都有过这种遭遇:在商场买东西费时不到半小时,把车开进商场并顺利找到停车位却要耗上1小时,有时开着车在海秀路上绕了好几圈,仍找不到地方停车。
海口市商务局有关人士认为,很多市县群众来海口逛,海秀路明珠一带是必去之地,造成海秀商区的购物行为过于集中,影响交通,交通不便反过来增加居民的购物成本,导致居民购物意愿降低。这些驾车消费者正是消费能力强的群体,海秀的商家只有留得住车流,才能带来优质客流。
[page]
海南餐饮老字号消失之虞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海口望海楼可谓海南餐饮老字号的标签之一。
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林俊春认为,望海楼重建,最让他担心的是海南餐饮老字号正在消失的问题。因为保护好老字号,才能留住城市的记忆,更体现出城市的魅力。
林俊春对望海楼有一份特别的感情,他说,1986年海南还是广东省下辖的行政区,举行了首届海南岛名菜美食评选活动,地点就选在望海楼,这是解放后海南餐饮界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1987年,海南省烹饪协会的前身海南区烹饪协会成立。“这可谓望海楼对海南餐饮界的一个历史贡献。”他说。
“南岛风味”和“琼南酒楼”是业已消失的两个停留在老海口市民记忆中的海南餐饮老字号。始建于1930年代的“南岛风味”最早叫“奇珍酒家”,1950年代改名“利南酒家”,1980年代吸收港资进行改造,取名“南岛风味”,是当时档次最高的酒楼,1991年国家相关部门首次编撰《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南岛风味作为海南餐饮界的唯一名家代表入选。
琼南酒楼建于1930年代,后陆续改名为合作社、北方馆等,到1971年更名为“海口饭店”。
“这两家酒楼都是1970年代在海南最有影响力的酒店,1980年代,由港商投资兴建的东湖宾馆也是很有名的酒店,那是海南第一次有手扶电梯的酒店。如今这些餐饮老字号全改成商铺了。”林俊春感到非常遗憾。
本报记者 陈超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