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鳌亚洲论坛与海南携手成长
博鳌亚洲论坛与海南携手成长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1-01-23

  海南因博鳌亚洲论坛而视野更加宽广。图为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海南郡原置业公司总经理林晨2007年从浙江来海南为公司寻找投资机会,无意间走进博鳌,旋即,他被博鳌磁石般地吸引住,他在此落脚了。2010年9月1日,他和他的团队精心打造的长滩雨林项目在博鳌问世。

  像林晨这样在博鳌投资的,仅浙江企业就有七八家,围绕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一个全新的宜居度假区域正在迅速长大。这个巨大变化,就发生在刚刚过去的5年。

  2010年是博鳌亚洲论坛创立的第十个年头,两个五年过去,博鳌亚洲论坛从孕育、诞生、蹒跚学步,到青春勃发、快速奔跑,发展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最为活跃、最具品牌价值的国际经济论坛之一,也成为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政界、商界和学术界沟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与博鳌亚洲论坛一起成长的是海南,“十一五”期间,海南因博鳌亚洲论坛而视野更加宽广,会展业成为海南第三产业中的佼佼者,一个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大型国际会议服务保障体系基本成型。

  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论坛

  在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上,与会者希望该论坛能够成为站在亚洲高度上,为亚洲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而作为的新平台。10年后,博鳌亚洲论坛发出的声音和所起的作用,已远远不止于此。

  尤其在论坛成立的第二个五年中,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领袖出现在年会上,成为最引人注目和最活跃的群体。以IT巨子、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出席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为标志,国际大企业参与年会不断创下新高,企业界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热情一年高过一年。

  2009年4月18日,在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危机之时,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在热带阳光下召开了。为寻求世界经济“过冬”大智慧,近1600名各国政要、工商界领袖、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聚集一堂,当届论坛总接待规模达到2700人。

  时间转眼到了“十一五”的最后一年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又一次站在了全球的聚光灯下,探讨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秩序的新变化。

  央视著名主持芮成钢在这次年会上观察到,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有四多:参会的风险投资多、重量级人物多、跨国企业高管多、亚洲色彩也更多。

  博鳌亚洲论坛成为世界级论坛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参与者很多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论坛的创始人是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日本的3位前国家领导人,理事会成员也都是国际名人。2001年成立大会,有6位国家领导人和8位国家级前政要出席。每届论坛年会都有大批国家领导人或前政要参会。2009年博鳌亚洲论坛与会的外国领导人包括3位总统、7位总理和1位副总理。

  2010年年会上,论坛增补了9位论坛新理事,理事长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改选为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新当选的理事分别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包括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俄罗斯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新加坡前总理、国务资政吴作栋,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等。美洲、欧洲等新理事的加盟,是博鳌亚洲论坛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论坛的另一个标志。

  接待条件和能力达到国际水准

  走进东屿岛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你不能不为这个完美的所在折服:一流的环境,一流的酒店,一流的高尔夫球场,一流的服务……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政治评论家山崎养世参加过数不清的论坛,仅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就参加过两次。2010年,他在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告诉本报记者,在海南享受到的服务与达沃斯几乎没有差别。

  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第一个五年中,论坛的建设者们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书写了博鳌速度,奠定了博鳌亚洲论坛成功的基础,留下了国际一流的论坛成立大会会址和东屿岛永久会址。

  第二个五年中,两个会址的硬件条件继续得到完善,博鳌区内可接待会议代表的酒店达到5家,客房总数1200多间,基本能够满足每年年会的需求。同时区内形成南北两条交通线,双回路供电,供水、电信、消防、排污设施完善,能够全面保障会议召开。

  这一时期,海南还完成了新的博鳌亚洲论坛核心区规划,核心区占地面积10.0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未来可同时容纳5000人与会。

  与此同时,海南的接待组织机构更加完备,一套成熟的大型国际会议服务保障体系基本成型,随时随地可以启用。

  据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吴士存透露,经过10年的磨砺,海南省论坛年会的服务保障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该机制包括,成立海南省论坛年会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接待、安全保卫、宣传等6个工作组。每年3月中旬,各工作组自然启动年会筹备工作。这个年会筹备机制中还包含了“战时动员机制”、“责任追究制”和“临时授权机制”。

  服务保障体系形成过程中,我省储备的200多人的接待人才库逐步完善,人才库包括党政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队官兵、高校学生,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有大型国际会议活动需要,我省可从这一人才库中迅速抽调组建接待服务队伍。

  年会的长效机制不但对论坛年会发挥作用,我省的其他大型会议活动,也启动这一机制,发挥了很好的效用。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第一届世界海南青年大会、东亚海大会等都受益于这一体系和机制。

  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嘉宾古安竹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时谈到,海南的接待工作、高效率服务令他印象深刻。

  论坛给海南带来一系列发展机会

  2010年12月10日中午,博鳌小镇,琼海人王敏坐在他创意的“老房子”咖啡馆小院里冥想着,他想开一家“纯粹”的家庭旅馆,这个“纯粹”是指具有地道的博鳌民间风情。

  事实上,王敏已经在博鳌创意过6家咖啡屋,如果没有博鳌亚洲论坛,没有那么多能读懂他的博鳌客人,王敏是不会回到这里玩“纯粹”的。

  因为博鳌亚洲论坛的辐射力,王敏的想法被一群人追捧着,已经有一位投资人愿意出资买下博鳌镇上的一幢二层小楼,让王敏去实践他新的“纯粹”梦。

  2010年12月10日晚,蒋晓真跟记者聊她参与的中日合作海南乐城太阳与水示范区。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创始人之一蒋晓松先生的妹妹,她责无旁贷地被融进海南博鳌,一直生活在美国、日本、中国的三个大空间里,以其独有的文化理念影响着博鳌的发展。

  “最近一直在研究荷兰阿姆斯特丹水上城市建造原理,我们想把亲水概念引入乐城,同时解决经常会遇到的洪水等自然灾害问题,把乐城建成一个生态的、低碳的理想生存家园。”蒋晓真的思维、语速和她的行程一样飞速转着。

  博鳌亚洲论坛给了海南一个开放的品牌,更给无数在这里发展的人带来梦想和商机。

  时间回到2010年1月8日,这一天的博鳌小镇热闹非凡,一个上万人的企业年会正在这里召开。街道上,玉带滩上、东屿岛上,酒店里、高尔夫球场里,到处是国内某知名企业代表的身影。

  刚刚过去的2010年,博鳌一年承接了400多个会议,1000人规模以上会议近20个。其中仅中远博鳌公司就接待会议188个,千人以上会议10个,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东风汽车、华晨汽车、北京奥鹏公司等企业均在博鳌召开大型会议,这当中还不包括博鳌中远公司因10月水灾取消的68个会议。

  近5年来,因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海南知名度不断提升,会展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的落户,对海南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最大的作用是打造了会展产业。”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这样评价。他认为,论坛邀请国内外相关官员、学者、企业对话,“零距离”的交流探讨,商机也许就“藏”在其间。

  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诺贝尔和平奖获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尤努斯的出席,成就了孟加拉格莱珉信托与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海南农户融资、贷款从此不再成为梦想。

  (本报海口1月21日讯)

  (相关报道见A3版)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