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口“四宜”城市魅力悄然散发(图)
海口“四宜”城市魅力悄然散发(图)
来源: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作者:肖传英    2011-01-28


海口世纪大桥夜景 本报记者 李小岗 摄
 
      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保障房小区设施齐全,城中村旧貌换新颜,城市公园、小游园绿树常青、花香四溢……“十一五”以来,海口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城市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各项指标屡创新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如今,海口“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品位之城的魅力正悄悄地透过每栋楼、每条路、每座桥、每盏灯散发出来。

      城中村改造旧貌换新颜

     成功实现村与城之间蜕变

  “我原先就居住在海甸溪旁,一家六口人挤在不到60平方米的低矮瓦房里,房间又小环境又差;跟现在的住房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2010年9月19日,56岁的吴镇发作为海口海甸溪北岸第一批回迁户,从海口市有关领导手中接过了面积100平方米的新房钥匙。随着海甸溪北岸旧城改造回迁安置房的落成,一年前,海甸溪北岸原来低矮的瓦房和高低不一的楼房,如今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现代都市高档住宅小区,与海甸溪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作为海口市“十一五”期间旧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海口最大的旧改项目,海甸溪北岸旧城改造备受关注。该项目改造面积约1509亩,涉拆8985多户、3.26万人,涉拆建筑面积约110万㎡。自2008年7月份启动以来,海口市采取边拆边建的办法建设项目安置房,陆续建成12个安置小区,选房回迁工作已经陆续展开。安置房小区内水、电、气全通,并且有宽带接入每户,户内进行了简单装修,住户可以“拎包入住”。

  2010年5月31日,1000多户玉沙村原(籍)村民领到了新房钥匙,高高兴兴搬进自己的新家。作为海口市曾经最大的城中村,玉沙村过去既被称为“城市伤疤”,又被称为海口市的“风水宝地”。2007年以来,海口市政府启动以“政府主导,让利于民”的玉沙村实行了人性化拆迁。如今,玉沙村旧貌换新颜,成功实现了村与城之间的蜕变。

  回望“十一五”,尤其从2007年作出《关于加快我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的决定》后,海口便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旧城改造任务,使旧城区(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明显提升、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的目标。

  5年斥资超90亿

  加大免费义务教育投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一五”期间,海口各项教育投入超90亿元,用于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尽可能让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公平教育。

  长流中学的李老师清晰记得,在学校未纳入全市教育布局调整之前,学校的老师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如今,学校不仅建起了新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还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塑胶跑道运动场的农村学校,老师们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还能用多媒体、电脑等进行教学交流和备课。

  府城地区是海口的城乡结合部,外地务工人员聚集的主要区域。前几年该地区学位异常紧缺,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逾90人的超大班额。从2008年底开始,海口投入近3亿元用于解决该问题。如提前回收海南振发学校,改建成海南白驹学校,作为市直属学校管理,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000多个,有效缓解了琼山五小和府城中学的压力。该校2010年秋季共解决了20个班近1500名农民工子女的免费就近入学问题,为在海口务工的农民工送上了一份厚礼。为解决琼山一小班额过大的问题,海口市政府在学校附近区域用地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无偿划拨土地用于新建了琼山一小新校区。同时,迁建琼山中学高中部(原校址办初中部),扩建琼山侨中、琼山四小、琼山五小和府城中学,共新增14000多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位。

  据了解,在过去的5年里,海口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新建、改建和扩建32所学校;职教“三段式”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从2009年开始,海口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多元,使全市1万多名在职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达到了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解决了退休教师的生活补助问题;农村教师95%拥有工作间,城区教师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百姓出行便捷又舒适

  说起这几年海口的变化,住在南沙路的老海口人张顺梅感触最深的还是公交事业的发展。“以前的破旧中巴坐起来吵得太厉害,说话在扯着嗓子喊,很多地方公交车还到不了,真难受。”回忆起5年前的海口公交,张顺梅用“折腾人”来形容。如今,一辆辆豪华大巴、中巴替代了原来的旧车,只需一块钱从就可以绕整个海口,更不用说车上有了电视、空调。

  张顺梅的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海口的公交的变化。特别是近两年,海口无论在新开辟线路或在优化调整线路上,力度都大增。如新开辟了市区至狮子岭光伏产业园、海马二期以及药谷二期工业园区的公交线路,开通了6条旅游公交和2条夜间公交,公交线路向新建道路、居民区、景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以及郊区延伸,服务了城市经济发展,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出行需要,令百姓拍手称快。

  据了解,2005年以来,海口淘汰了旧中巴、小巴车404辆,新增公交线路15条,更新公交线路39条,车辆档次性能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共开通公交线路60条,燃气公交车644辆,达到全国中上水平。[page]

  “一号民生工程”相继动工

  保障房陆续启用

  在玉沙村、海甸溪北岸相继实现人性化拆迁,安置户欣喜回迁的同时,海口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人群告别了蜗居、危房甚至居无定所的日子,搬进了干净明亮的保障性住房,已经入住盐灶路廉租房小区的陆大姐便是其中之一。“我一个人在外面流浪了十几年,像打游击一样,这个邻居家住几天,那个姐妹家住几个月,从来没想过能住上新房。”今年59岁的陆大姐说,在新房里过新年的感觉真的很好。

  在海口,更多像陆大姐这样的困难和低收入群体,因为政府的廉租住房建设而圆了自己的住房梦。2008年以来,海南省下达海口市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是4671套,共投入资金约6.9亿元。2008年10月30日,海口市第一批廉租房民安小区一期工程竣工,正式交付使用,496个住房困难户家庭住上了新居。随后,美舍河、盐灶和岭下村小区内的692套廉租住房也已于2009年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此外,还有福秀、滨涯、中贤村、郑村和博雅村5个廉租房小区,共计3554套廉租住房2011年春节前后交付使用。

  进入2010年,海口继续将保障性住房列入“一号民生工程”,按5月底开工一批、9月底前全部开工两个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经过一年的加紧施工,目前,海口市已分批分期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共17个,共计建设保障性住房21177套,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已开工套数超额完成省里下达指标套数的133.62%。

  此外,海口还在2010年降低了住房保障的准入门槛,扩大了保障范围。“十一五”以来,海口累计投入超过250亿元,共建设保障性住房2.2万多套。其中廉租房5156套、公租房1002套、经济适用房4854套、旧改安置房11557套。海口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口将继续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海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到2015年,海口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

  城市功能得到完善

  如果说一座城市是一个人的话,那么,城市的基础设施就是人的骨架、脉络和器官。城市的基础设施决定着城市的“人气”,一个美丽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基础设施齐全、适于人居并能够吸纳承载人流的城市。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海口城市功能方面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乘车难、行路难等一连串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掣肘。面对诸多问题,“十一五”期间,海口市投入73.7亿元,强化城市交通枢纽和信息中心地位,基本形成“一横六纵”的对外公路交通体系和“八纵四横”的城市主干道交通系统。

  世代居住在石山镇的居民做梦也没想到,“十一五”期间,宽阔笔直的绕城公路会穿越古老的石山地区,沿着绕城公路石山立交,大批游客直接抵达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当地人的出行也不必绕道海榆中线。海口绕城公路为城市发展划定南部界线,并起到调节过境车流、缓解城区交通压力的作用。随着绕城公路与丘海大道、龙昆南路交界处的两座立交桥的即将完工,绕城公路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道路。

  除了绕城公路,滨江西路、货运大道……一条条主干道相继通车,国贸三横路、金贸东路、永万路、海甸岛环岛路……一条条“毛细血管”已经被打通,海新大桥、海瑞大桥、和平桥改造、龙珠桥……一桥飞架、两岸畅通。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海口城乡100公里绿色慢行交通系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滨海大道西段的绿色慢行休闲系统2011年春节前即可投入使用,休闲、生态慢行的空间环境,将形成新的人居生活方式,成为海口新的“城市名片”。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