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提升海南发展思路的重大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海南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日益增长的国内外游客对海南医疗急救体系的应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救治质量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医疗保障建设,尽快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切实重视我省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的建设
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是我省社会应急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也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医疗保障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力推进以及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不断向国际化都市发展,无论是在海南举行的国际性、区域性和全国性大型经贸文化活动、国际体育赛事,还是到海南工作、访问、度假的国内外政要、商业巨头、著名学者和游客,都将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这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要求尽快提升我省的医疗急救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能力。
事实上,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都是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有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最佳方法。如果把海南作为一个城市来统一规划、构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将增强国内外投资者和游客进行投资、旅游和居住的信心,为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医疗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快全省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全省急危重症救治的软、硬件设施,从根本上尽快提高我省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使我省的急危重症患者尤其是国内外游客在省内任何地点都能得到及时、合理和有效的救治,最大程度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
二、我省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全省医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突发的生产生活事故、自然灾害、新发传染病等各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有可能不断发生的医疗救治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老年急救医疗需求,还存在着救治服务总体水平偏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救治能力严重不足、分布不均衡,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不强等状况,已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省急危重症救治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尤其是院前急救的服务网络不健全,在农村覆盖率低,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急救医学人才短缺,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不强,是我省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2、大多数急危重症医疗救治资源集中在海口、三亚、琼海等东部城市,资源布局不合理,东、西部和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全省共有7间三级医院和21间二级医院,独立设置心血管病专科病房并配备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和有条件开展心血管介入救治技术的医院全部集中在三级医院 (海口4间,三亚1间),但能全天候独立实施各种心血管介入救治技术的医院仅有一间。
3、急危重症救治服务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突出,管理事权划分不清,力量分散,整体运行效率不高,难以形成区域内资源优势互补的合力。
4、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全省急危重症救治、心脑血管介入诊疗、创伤外科救治专家和设备不足,难以适应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医疗保障建设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医疗保障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全省统一协调指挥、布局合理的急危重症救治信息网络平台,并通过现代化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急救医疗质量体系的建设,打造全省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从而,形成适合省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1、统筹规划我省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满足我省急危重症救治服务的社会需求,需要在我省的东部(文昌、琼海市)、西部(儋州市)、南部(三亚市)、北部(海口市)和中部(五指山市)建设六个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至少要投入2亿元并培训100名专家,这是目前在我省现有的条件下,单单依靠卫生系统的力量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的目标。省政府要在增加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为加快建设“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治疗”社会化三位一体的急危重症救治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以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建设我省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体系。要统筹考虑平时和突发重大疫情时的双重需要,建设以现代化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为依托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统一优化全省急救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对急救卫生资源的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科学组建院前急救网络,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护医疗体系。逐步完善全省统一指挥、协作型的立体救护体系,尤其是建立独立的全省120急救指挥中心,形成承担信息传递和反馈功能的“120”呼救系统,并与“119”、“110”系统联网,以便于急诊医疗服务网络统一受警、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监护救治全程一体化管理,把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紧密结合起来,使院前专业救护人员凭借顺畅的通讯系统和信息网络,及时赶到现场,发挥各应急单元的作用,并把救治后的反馈与医院及指挥中心实时交换,大大缩短各区域急救半径、急救时间及救治水平。同时,加强宣传,普及公民基本急救技能,提倡“第一目击者”参与现场救治,使院前急救网络向社区延伸,实现院前急救社会化和现代化。
3、建设新型一体化医院内急救体系。医院内急救是连接院前急救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生命绿色通道。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疗机构建立针对多发伤、急性心梗、急性脑血管病、急腹症等危重病人的快速抢救通道,而ICU是医院内集中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现代化医疗监测仪器设备,对有生命危险但有救治希望的急性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加强医疗的特殊场所,也是医院救治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加强以急救绿色通道为核心、由急诊急救工作管理制度、急救绿色通道、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急救质量控制、急救信息分析、重症监护治疗等组成的工作机制建设,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
4、建设急危重症专业技术队伍与大众急救普及培训基地。以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为依托,建立规范化急危重症专业医师培训基地,定期为医疗急救体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规范培训,提升和保证我省医疗急救体系从业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水平。建立大众急救普及培训体系,普及灾害预防知识技能,提高大众的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建立起急救中心-急救网点医院——社区的全民急救普及培训网络。
重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医疗保障建设,我省有着独特的地理因素和条件:全省陆地面积不大、交通十分便利,各市县均在三小时黄金转运时间窗内;随着环岛轻轨和铁路的建成,省内各旅游景区和工业区域的转运时间将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内。因此,省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整合全省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全省主要的二、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急救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省急危重症救治和信息指挥中心,集信息指挥、技术指导、快速转运和有效救治为一体的省级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这是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提供医疗保障的现实需要和战略举措。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