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海口2月15日讯 (记者张中宝)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海口发展热带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海口旅游业的品牌。但海口的乡村旅游目前尚处起步阶段,仍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在今年的海口市“两会”上,多名政协委员建议,海口市乡村旅游应深度挖掘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立足“农”字,做足“乐”字,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提升产品档次和品位。
海口市政协委员冯清贵认为,很多人把乡村旅游简单地与渔家乐或农家乐等同起来,不仅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也容易导致乡村旅游经营方式、开发模式、开发思路单一化。如今,海口市大部分开展“农家乐”的村庄缺少必要的景物介绍牌,至于住宿、饮食等接待设施基本没有,有些村庄连最基本的公共厕所都没配备。
“从一些已开展乡村旅游的村镇来说,普遍存在项目规模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明显的现象。而且乡村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缺乏相关人才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冯清贵说。
海口市政协委员陈巨辉建议,发展乡村旅游,要把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事活动、文化景观等都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发资源,围绕行、住、游、食、购、娱等要素,精心设计,从而正确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
不仅如此,陈巨辉说,海口发展乡村旅游还需要挖掘当地乡村独具乡土特色的人文景观,邀请当地乡土文艺人才演出,展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当增加游客参与类似项目,让游客见识乡村民俗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使其成为海南旅游产品的宣传载体,升级为产业品牌,真正让乡村游成为都市人心灵的天然牧场。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