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工党海南省委建议:精心设计乡村游
农工党海南省委建议:精心设计乡村游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1-02-21

  乡村游特色不明显,农工党海南省委建议:

  围绕“行住游食购”精心设计乡村游

  本报海口2月20日讯 (记者袁锋)《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提交建议认为,我省乡村旅游目前还有许多困扰,并提出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标准、高端开发等建议。

  该建议指出,个别市县村镇虽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尝试发展乡村旅游,并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有总体认识不到位,政府引导开发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项目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从一些已开展乡村旅游的村镇来说,普遍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特色现象。如琼海市博鳌南强村、椰寨农家乐(下朗坡村)分别开展的“万泉河漂流”、“万泉河竹排漂流”项目缺乏各自特色。

  同时,还存在乡村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资源破坏现象依然存在,开发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农工党海南省委就此提出9个方面建议,首先要正确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把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事活动、文化景观等都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发资源,围绕行、住、游、食、购、娱等要素,精心设计。

  发展乡村旅游,应做到规划先行,杜绝盲目开发。对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专项措施的同时,海南省旅游部门与相关规划部门应尽早出台《海南省乡村旅游规划大纲》,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全面、可行的规划参考。

  海南各地文化差异较大,各地资源状况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深入调查自身的优势,把优势做大、做精、做强。沿海村镇打造“蓝色乡村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不妨做成“红色乡村游”;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大面积连片农业种植区的村镇则可考虑朝“绿色乡村游”方向发展;对于经济相对落后,但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独特性的村镇,可依托邻近区域,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民风,走一条古朴的“文化乡村”之路。

  目前,乡村游在我省尚处初始阶段,加上资金限制、经验缺乏,全面推广发展乡村旅游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因此,全省选取少数村庄作为发展乡村游示范点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建设开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起到示范宣传作用。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