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手机和数码相机在海南越来越普及。本报记者 陈德雄 摄
富裕起来的海南人,正在实现从吃个饱、吃个好到吃个享受的转变。瞧,越来越火的“农家乐”,乐了城里人,富了乡里人。 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今年春节,家住海口的张新开着年前买的新车,带着家人到三亚美美地玩了一通。年后算账花了近8000元,张新却一点都不心疼。他说,这几年腰包鼓起来后,花钱底气也足了。
发生在张新身上的事,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的生动写照。
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调查显示,“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省着力实施“强岛富民”政策,在大力增加民生投入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124元增加到2010年的15581元,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004元增加到2010年的5275元,年均增长11.9%。
“十一五”期间,为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提高速度最快的时期。
城乡居民腰包鼓得快
5年来,在我省经济增长及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的作用下,全省城镇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大幅度提高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教师绩效工资、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标准和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出台,有效地拉动了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特别是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大关,增速跃居全国第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从收入结构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首次突破千元。
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比2005年增长84.3%,年均增长13%,比“十五”期间快4.6个百分点。从收入增速来看,2010年海南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由2009年排名全国第17位跃居为第2位。从收入水平看,由2005年的第27位上升到第21位。从收入结构来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为10957.9元,比2005年增长73.6%;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分别比2005年增长1倍和1.7倍,其中,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收入为2902.9元,比2005年增长124.6%。
“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全省农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比2005年增长75.6%,年均增长11.9%,比“十五”期间快5.8个百分点。尤其是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带动下,2010年农民收入结构中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都大幅度增长,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7倍、92.9%、1.6倍。其中,工资性收入1262元,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移性收入342元,年均增长21.3%,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水平。
收入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5年来,我省着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多渠道促进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优化,在继续保持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体的基础上,以旅游业发展为契机,带动家庭旅馆、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蓬
勃发展,有力地推动经营收入快速发展。
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716.7元,比2005年增长了160.1%,年均增长21.1%。2006年至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由7.7%提高到11%。
“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大农业直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及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升等因素推动下,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563元,比2005年增长51.9%,年均增长8.7%。
从家庭经营产业结构来看,非农产业收入比重提高。2010年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建筑业、家庭旅馆和餐饮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我省非农产业(第二、三产业)收入586元,比2005年增长了80%,年均增长12.4%,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6.5%,比2005年增长了2.6个百分点。
5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以冬季瓜菜和特色水果为龙头的种植业,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拉动橡胶、槟榔等林业收入,着力发展生猪、罗非鱼等养殖产业,促进农民第一产业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据调查,2010年我省农村农民第一产业纯收入为2977元,比2005年增长了47.4%,年均增长8.1%。其中,种植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为1402元,比2005年增长了52.4%,年均增长8.8%。林业收入在橡胶、槟榔和胡椒种植面积扩大等因素推动下,2010年为793元,比2005年增长了88.8%,年均增长13.6%。
生活从温饱型转向享受型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普遍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也不断转型升级。5年来,全省住房、家用轿车、旅游、文化娱乐、
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过去一些看似奢侈的消费,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对汽车这类“奢侈”的消费品,5年前,一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但5年后的今天,城镇居民家里有两辆车却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1.76辆,比2005年增长了234%,年均增长27%。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11辆。
5年来,随着我省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断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文娱类消费日益受到居民的青睐。
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已从过去“在家看电视,出门看电影”的单调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茶楼、酒吧、咖啡屋、农家乐等多种休闲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百姓的闲暇生活更加丰富。居民家庭的教育投资理念也不断增强,无论是成人工作之余的充电,还是子女的课外兴趣班,居民的教育支出大幅增长。据调查,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1004.62元,比2005年增长了54.1%。
“十一五”期间,我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稳步降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我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8%,比2005年下降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比2005年下降7.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用于饮食、衣着等方面的人均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汽车和家电消费增速。居民生活正从温饱型向更高阶段的享乐型和发展型迈进。
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转变
现在,家住海口、工作在三亚的田先生,每到周五便乘坐东环高铁回海口看自己的妻儿,虽然两地分居,但从海口到三亚仅需90分钟的路程,对于田先生来说是大大提速了。坐上方便快捷的高铁,海南百姓企盼已久。去年12月,海南人终于圆了“高铁梦”。
对于每个人来说,衣食住行四件事,件件是大事。“十一五”期间,在衣食住行上,很多海南人圆了梦。
5年来,随着我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家用汽车、电脑、手机、彩电等耐用消费品日渐在寻常百姓家普及。
特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信息化突飞猛进,农村居民的生活更是实现“电器化”。2010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52.88台,比2005年增长了101.7%。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8.47台,比2005年增长了117.7%;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2.08台,比2005年增长了32%;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125.14部,比2005年增长了153.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五天工作日的实行,以及“五一”、“十一”长假的推出,居民外出旅游越来越成为度假的首选方式,旅游方式也从简单的跟团游逐步发展到自助游。城乡居民用于旅游的支出逐年增长,旅游人次数不断攀升。2010年我省接待过夜旅游人数达2587.34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70.6%。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喜爱和推崇,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