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海口2月22日讯 (记者谭丽琳)王楚蝶是五指山土生土长的黎族女代表,她的母亲是当地著名的黎锦传承人,而王楚蝶小时也跟母亲学过织黎锦。带着对黎锦的特殊感情,王楚蝶呼吁成立省黎族织锦研究所,希望采用文化人类学、民族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全新的视野审视海南黎锦文化,对黎锦文化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保护。她说,这是黎族人民的期待,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王楚蝶告诉记者,黎锦文化历史悠久,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黎锦织造精巧,图案丰富多样,色彩斑澜多姿,是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2005年6月,“黎族传统纺织染绣技艺”被列入国家文化部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0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楚蝶说,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黎锦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黎锦文化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等工作却相对滞后。目前,海南仍缺少专门的黎锦文化研究权威机构,使黎锦文化的深层次挖掘与抢救、黎锦图案的指代意义与文化内涵研究、黎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开发、创新等工作跟不上步伐。另外,黎族五大方言区传统织锦图案没有形成统一的辨别标准,使得海南黎锦图案的定名、辨别、区分等标准模糊不清,不利于弘扬和传承海南黎锦文化,更不利于黎锦文化走向世界。因为缺少文字记录,织锦技艺都是手手相教、口头相传,黎锦传统技艺在逐渐佚失,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成立黎锦研究机构非常必要。她建议在省民族研究所内设立海南省黎族织锦研究所,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的办公方式。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