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城效应,由民间向官方的演绎
同城效应,由民间向官方的演绎
来源:     作者:李文婷    2009-06-08

  上周,杭州都市经济圈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浙江嘉兴召开。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的市长在这次联席会议上共同签署了一个富有标志性价值的文件——《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行动纲要》。这个行动纲要确立了四城市未来的“六共”方针: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

  A.城市连绵区的共赢模式

  “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概念已经在经济学家的口中挂了多年,而真正成为“政府行为”才只有三年历史。2007年5月,杭州都市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杭嘉湖绍四城市开始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联手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2008年6月,四地市长在湖州“第二次握手”,四城市联手组建了规划、交通、产业、环保、旅游、宣传等6个专业委员会,并确立了“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战略发展定位:浙江经济的增长极、全国都市经济圈的第一类方阵、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地区。两年来,四座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渐趋紧密,四地市民开始对“同城效应”有所认知。

  应邀参加这次联席会议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对“杭州都市经济圈”给予积极的评价,认为这种组合不是通过政府的强制手段,而是四个城市通过项目的优化结合使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而平等协商、达成共识、互利共赢将成为都市圈发展的新形式。也有专家把“杭州都市经济圈”认同为长三角南翼的“城市连绵区”。

  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学者戈特曼首次提出“城市连绵区”的概念,认为“美国东北部大城市连绵区”的城市组合是“居住空间组织中新秩序的摇篮”。半个世纪以来,“城市连绵区”成为各国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去年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就重点咨询项目“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在北京召开专家评议会,至少有5位院士和近4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项研究。这个研究项目于2006年8月由中国工程院立项,课题组对美国东北海岸、英国东南部、日本东海道、德国鲁尔地区以及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城市群进行个案分析,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课题组认为,大城市连绵区在世界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出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国家应当支持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的健康发展,建立地区协调机构和机制,重视空间规划的引导作用,从法律、政策、规划、建设等形成合力,推动我国大城市连绵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和推进,与国际既有的成功案例和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相吻合。

  出席此次嘉兴会议的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胡雅龙认为,杭州都市经济圈是长三角一体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加速发展,对整个长三角共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胡雅龙表示,杭州都市经济圈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它的政府合作机制以及推进机制所取得的成果,目前在国内已经走在前列。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表示,区域竞争需要顺应两个趋势,一是强辐射的大都市化趋势,都市经济圈已成为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的主导力量;二是高密度的沿海化趋势,深水良港和国际空港作用越来越突出。杭州都市经济圈是新一轮优化浙江省空间发展格局、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杭州都市经济圈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新思维。

  B.“同城”概念,从民间向官方的演绎

  在四城市市长联席会议之前,民间早就开始了跨越行政区域的交往。

  “上八府、下三府”,“杭嘉湖平原”,“杭州的萝卜绍兴的种”,这些历史话语或教科书概念都曾使杭、嘉、湖、绍四座城市不分彼此。浙江现辖的11个地级市历史上为11个府,古时以南为上,北为下,因此钱塘江以南为“上八府”,钱塘江以北的杭州、嘉兴、湖州为“下三府”。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唐朝诗人贺知章在20年前的教科书和各类词典中均注明是“越州永兴人”,但如今这永兴却在杭州萧山区的瓜沥镇附近。

  四城市之间的这种“地缘相邻、语言相通、人缘相亲”的渊源使四市的百姓亲密无间。近10年来,这种民间的同城亲缘先是被企业家接手,成为房地产商和旅游业界的促销手段。“半小时到德清”的促销口号使成千上万的杭州市民到湖州所辖的德清购买住房,而去年4月推出的“江南绝色?吴越经典”的黄金旅游线因贯穿杭、嘉、湖、绍四市的经典景区而受到全国各地旅行社的追捧。

  民间的相融意识同样被政府所吸取。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四城市政府部门出面推进的跨区域合作不断出新。杭州市区和湖州德清之间开通的国内第一条城际公交,正在规划之中的杭州市区到嘉兴海宁、湖州安吉、绍兴柯桥间的城际公交路线。以及公交卡、市民卡、公园卡的“一卡通”,让四市市民共享了大都市圈发展的成果。

  2002年12月,嘉兴市所辖的海宁市小心翼翼地迈出了一步:将与杭州下沙相邻的3000亩土地的使用权,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杭州市政府。这3000亩土地上除了企业税收仍旧归海宁外,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招商和开发。这在当时的中国尚无先例。今年2月,设在杭州的浙江财经学院将下属东方学院的新校区放到海宁长安镇,在该镇984亩土地上兴建的新校舍将容纳一万名学生。

  C.《行动纲要》加速推进一体化

  四座城市的市长这次在嘉兴共同签署《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行动纲要》,其主要内涵就是“一体化”。

  总体概念是四地同城一体化发展。即以杭州市区为内核,以嘉兴、湖州、绍兴为副中心,以海宁、桐乡、德清、安吉、诸暨、绍兴县等6个与杭州连接县(市)为紧密层,联动四市共同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

  杭州都市经济圈确保六个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民生保障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布局与发展一体化、。

  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将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使环境治理成为统一协调的行动,令环保工作变得更加有效。曾经受环境污染危害最深的嘉兴人民将获益最多。嘉兴处于太湖流域下游和钱塘江出海口,也处于京杭运河下游,在水系生态环境中嘉兴受制于人。水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通常会越界转移,而环保部门又难以越界管理。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将开展边界联合环保执法,实施跨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还将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地改变“别人发展我埋单”的不合理现象。

  民生保障一体化将推进社会保障、公交、邮政、信息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实施经济圈内居民“同城待遇”。其中,社保一体化将推进社保卡在经济圈内先行,为经济圈内人员异地提取养老金和就医结算等提供便利。公交一体化将逐步开通杭州市区至杭州辖区以外的海宁、桐乡、安吉、诸暨、绍兴县等5县市的公交线路。邮政一体化将打响“同城速递”品牌,实现邮政快递“一日达”。通信一体化将推进经济圈内城市实现固定电话同城化,争取共同的长途电话区号“026”。

  区域旅游一体化将合作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打造旅游信息平台,实现圈内互为旅游目的地、互为旅游客源地。上海世博会已被经济圈旅游专业委员会列入议程。整合之后的经典旅游线路将在今年6月于上海举办的浙江旅游交易会参展。

  区域市场一体化将使未来的市场建设布局更加合理,避免近距离的重复和低层次的模仿,使市场内的每一户经营户都从中获益。

  产权交易一体化将整合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统一产权交易规定,逐步形成覆盖经济圈的一体化产权交易网,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也将更加便利。

  产业布局与发展一体化将给物流业、仓储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继去年成立了规划、交通、环保、旅游、产业、宣传等6个专委会后,上周召开的市长联席会议还同意组建信息、金融、商贸、统计等4个专委会。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还确定,加快推进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京杭运河二通道、杭长高速二期、沪乍嘉湖铁路建设,建设嘉绍跨江大桥与嘉绍通道;建立会展合作机制和农业合作机制;完成构建产业转移引导机制并组团参加工博会;建立品牌服务平台与商贸促销平台;完成人力资源合作与创业培训,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完成医保联网结算,确保都市经济圈内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新增3家以上;建立教育合作机制,开通杭州都市经济圈教育发展与协作信息网;开展跨城市的栏目合作和杭州都市经济圈总体城市形象宣传;建立文化合作机制。

  D.市长如是说

  杭州市市长蔡奇:杭州都市经济圈应该在改善民生上进一步取得实效,都市经济圈是“幸福圈”,是人民共享幸福的生活圈。改善民生要摆在都市圈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一体化,让大家共享都市圈建设的好处。

  嘉兴市市长李卫宁:都市经济圈建设,不仅要打经济牌,也要打好民生牌,要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都市经济圈建设带来的直接成果。要适应都市圈居民流动加速的现状,加强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对接,切实解决异地医保、异地养老等问题,从而加速区域的一体化进程。

  湖州市市长马以:近几年来,都市经济圈实施了重大环保事项集体会商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但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依然任重道远,杭州都市经济圈同处一个经济圈,加大区域环境保护力度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绍兴市市长钱建民:已经感受到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对绍兴各方面带来的好处,这是一个互惠共赢的合作体。当前,绍兴在浙江省的交通位置从原来的节点城市变成枢纽城市,特别是与嘉兴合作的嘉绍跨江大桥已全面启动。现在,嵊州、新昌都主动要求纳入到杭州都市圈中来。我们希望整个绍兴能进入到杭州都市经济圈中来。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