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儋州市委书记丁尚清:发展旅游房地产兴市富民
儋州市委书记丁尚清:发展旅游房地产兴市富民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2-05

  儋州市委书记、洋浦工委书记丁尚清。

  本报记者李关平摄

  儋州,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排名第二的市县,紧靠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的区域??洋浦,省委、省政府将儋州作为省直管市县体制改革的试点,着力将儋州打造成为我省西部中心城市。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儋州将如何谋划和建设西部中心城市?如何以特别之为在2009年“保增长,保民生”?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有哪些创新和突破?春节期间,儋州市委书记、洋浦工委书记丁尚清在规划中的那大城北新区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

  “新思路既着眼长远,又紧扣当前实际”

  记者:丁书记,您好!自2008年3月担任儋州市委书记至今,已经近十个月了。您对2008年市委、市政府哪几个方面工作比较满意?

  丁尚清:回顾2008年,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工作比较满意,一个是制定了《儋州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试行办法》,使解决这些特殊群体的民生问题走向制度化;一个是儋州洋浦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并且开始见成效;第三个是通过深入研究和聘请专业机构“把脉”,策划和规划了一批工业和房地产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新型工业强市、特色旅游房地产兴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和特色农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新思路。

  记者:在1月初召开的儋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上,新一届领导班子第一次全面提出这条经济发展新路子。您能否谈谈儋州为何选择了这条新路子?

  丁尚清:这条经济发展新路子,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大局,历经近十个月的调研和探讨,在对本市资源条件深入研究后提出的。从全省工业布局来看,儋州处在西部工业走廊核心位置,依托洋浦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国家优惠政策,还拥有大量适合发展工业的用地。因此,儋州不仅要发展新型工业,而且还要做大做强。

  同时我们也看到,发展旅游房地产业,儋州资源条件在整个西部地区比较突出,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储备用地。而且,在服务洋浦、打造洋浦“后花园”方面大有可为。


  从区位优势看,儋州地处西部中心位置,陆路、水陆交通便利,拥有国家给予的边贸政策,理应承担起辐射西部商贸和物流的服务功能。在农业方面,儋州拥有70%农业人口和大面积田地,且靠近松涛水库灌溉区域,农业是当地富民稳定的基础性产业。

  记者:“强市”、“兴市”、“富民”的提法颇有特点。发展这四大产业背后有着市委、市政府怎样的考虑?

  丁尚清:在我看来,儋州经济发展新思路既着眼长远,又紧扣当前实际。当前儋州的财政较弱,发展旅游房地产业,能在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和提升城市的形象,使政府有财力解决百万群众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扫清发展的障碍。

  发展商贸和物流业能给社会提供各个层次的就业岗位,这与发展特色农业一样,都是为了增加百姓收入。但从长远看,正所谓“无工不富”,依托洋浦独特优势,儋州必须做大做强工业,才能增强经济实力,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依据儋州的资源组合条件,四大产业的发展能并行不悖,且相互促进。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依托洋浦,儋州要打造成西部经济增长极,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着力将儋州建成我省西部中心城市。

  “十五大项目撬动儋州经济发展”

  记者:儋州的经济发展新思路提出之际,即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请问您是否有信心按照这条路子走下去?

  丁尚清:我有信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有利于国家直接投资和企业融资建设本地项目。从全省范围看,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儋州建设成为西部中心城市,而且作为省直管市县体制改革的试点,倍受省委、省政府及各个部门的重视,为儋州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体制优势。儋州还可以充分利用洋浦的品牌效应和政策优势,我本身还兼任洋浦工委书记,两地将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记者:机遇稍纵即逝,儋州在今年将如何抢抓机遇,赢得发展的先机?

  丁尚清:我们分析儋州发展滞后原因,认为与儋州当前没有特色的产业经济区、经济点有关系,儋州未来的发展需要它们支撑。因此,依据发展新思路,儋州今年将全力推动十五大重点项目,投入资金约达80亿元,特别是建设“三区三基地一城一中心”,通过两到三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使这些重大项目建成并运转起来,形成几个重点经济区、若干个经济点,撬动儋州经济发展。


  记者:建设十五大项目,资金从哪来?

  丁尚清:涉及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资主要由政府承担,而畜牧养殖与肉联加工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区等经济项目主要由企业投资。这一点我非常有信心!去年,我们规划的三个新区、四个旅游房地产板块及四个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吸引了130家企业前来洽谈,可以透露一下,有30多家正在洽谈实质性合作,再过几个月,这些项目都会动起来。

  “机制形成后,干部会有紧迫感!”

  记者:作为省直管市县体制改革的试点,儋州将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哪些尝试?

  丁尚清:儋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已通过了《中共儋州市委关于深化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经济新区管理模式、进行大部制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等。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政府效能。比如赋予各镇县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强化其社会治安、农村科技、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

  此外,儋州要充分利用洋浦的政策优势,将洋浦的政策延伸到儋州,并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取得发展的共赢。

  记者:面对当前良好的机遇,儋州发展的方向有了,思路有了,措施有了,关键是执行,儋州市委、市政府将如何提高广大干部的执行力?

  丁尚清: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只靠领导班子盯着是不行的,最终还是需要机制。我们即将形成一套乡镇、市直属单位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和监督。

  我特别要提的是,实施十五大工程时,儋州将借用洋浦保税港区申办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分别成立十五个领导小组,每组负责人与市委、市政府签责任状,项目推进不了或无法落地,负责人“下来”换人。

  记得保税港区建设过程中,有些干部到我办公室里喊苦,大男人都快哭鼻子了,但结果还是办法比困难多,没有一个干部“下来”,全都获奖了。现在,听说三个经济新区的负责人已经开始感受到压力,等项目动起来,机制形成后,会有一批干部产生紧迫感! (本报那大2月4日电)


  建“三区三基地一城一中心”

  本报那大2月4日电(记者李关平特约记者郭树护)2008年是儋州发展史上关键的一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将儋州建设成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并将其作为省直管市县体制改革的试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儋州开始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

  通过整合和充分利用洋浦的政策、品牌和儋州的人文、土地、岸线等资源优势,儋州制定20项投资优惠政策,两地开展统一规划、统一策划包装项目、统一招商引资,多次共同举办大型招商活动,儋州成功引进了新天地花园酒店、海南高深橡胶加工等一批旅游和工业项目。目前,儋州与洋浦已经从原来松散的沟通和协作方式,转变为定期沟通和紧密合作的机制。

  2008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88.3亿元,同比增长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16.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2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4元,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5%。

  本报那大2月4日电(记者李关平特约记者郭树护)儋州今年将全力推进十五大项目,总投资80亿元左右,其中包括“三区三基地一城一中心”,即那大城北新区、儋州滨海新区、木棠工业园区、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畜牧养殖与肉联加工基地、白马井边贸城、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

  今年将深化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年初已经设立那大城北新区、儋州滨海新区、木棠工业园区等三个经济新区。儋州市将把经济新区所在的三个乡镇按中心城镇来培育,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其它镇发展。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