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高空俯瞰“海天盛筵”展场。本报记者苏建强摄
从4月4日开始,聚集在三亚参加“海天盛筵”的世界各地商界精英陆续乘机离开。这场主要由海南本土企业联合国外会展精英发起的世界性盛会,除了热闹场景、一系列商务派对和高达100亿元的“订单”外,还带给海南旅游业界很多启示。
有助延长产业链条
或许,活动的创办者、海南鸿洲集团董事长王大富也没想到,仅仅两年,“海天盛筵”就搅热了海南游艇产业,使之成为海南另一张靓丽的名片。
此次盛会,在世界各国所有参与展销的顶级度假生活物品中,最主要的当数游艇。
3年前,博纳多集团总裁布鲁诺就认定,海南的游艇产业有无可比拟的前景,并勇敢迈出了第一步——在三亚设立营销机构。这家世界帆船及游艇业知名企业的老板昨天说:“我们没有看错,海南是发展游艇产业的天堂,海南将是博纳多集团优先考虑的重点区域。”
在全世界范围里长年研究游艇产业链布局的布鲁诺的判断相当精准,在进入任何一个新市场前,他都会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他说,基于几个事实,就能看出端倪:其一,在政府系列政策的刺激与鼓励下,三亚已初步构建起游艇产业的硬件设施。其二,海南尤其是三亚,确实有发展游艇产业非常良好的条件,包括气候、港湾、海水等。其三,游艇市场已显示出从贵族化向平民化演进势头。
王大富认为,正是由于三亚游艇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很大提高,世界各大知名游艇生产商通过各自在中国的代理商抢占三亚市场,目前在三亚设立办事处或经销机构的世界知名豪华游艇品牌已达二十多个。
在品牌的带动、市场的启动下,其相关的产业链条势必会跟上,不断完善。恩迪埃水岸项目总裁、首席建筑师邓乐璐不否认,三亚是发展游艇业的天堂,但要成为游艇之都,尚需时日,相关的专业人才、维修中介、税收融资、市民氛围等,仍需强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三亚真正成为“游艇之都”。
王大富认为,两届“海天盛筵”办下来,在世界知名游艇厂商的带动下,一种“跟风式”的消费潮已在三亚形成。“玩游艇,买游艇,到三亚”或许正成为中国精英阶层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意识。
[page]
引领生活方式变革
坐在三亚游艇酒店的大堂里,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一眼可以看到窗外停放的一艘艘游艇。《中华宝艇》杂志主编陈誉瑾说:“此情此景,我看到了美国迈阿密的影子。”
陈誉瑾说,借助“海天盛筵”的影响,假以时日,谁能说中国三亚不是东方的迈阿密——一个普通老百姓与市民都玩得起游艇的滨海城市?
前来三亚采访的外国媒体也在观察“海天盛筵”。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中国富人在海南学会玩》为标题进行报道。“250多名中国最富公民4月1日从全国各地飞往海南岛。他们乘坐私人飞机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然后坐上配备司机的各种型号的宝马车绝尘而去。”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则说,出版商指导内地人购买有中国特色的奢侈品。“在全球奢侈品行业中,中国成为此刻的‘英雄’。预计在今后5年里,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奢侈品市场。”
无论是游艇、公务机,还是欧洲城堡、名贵车和珠宝,都有买主。三亚一位房地产商在此次“海天盛筵”上就现场签下2艘总价值3320万元的购买合同,一艘将用于私人休闲,另一艘将用于企业开展商务活动。
此次展会上,萧邦从欧洲专程运来总值超过2亿元的珠宝珍品和高级腕表。萧邦北京专卖店主任张志远说,从几千元的墨镜到几十万元的高档手表,几乎所有的展品都有销售。“这个业绩比想象的要乐观,现在国内的奢侈品正在走向平民化,公司很看好中国市场。”张志远说。
此次展会,共有22架商务飞机起飞了67架次,接来250余名身价不菲的国内外精英。他们在三亚期间,除了参加展会,也从多种渠道进行商务考察。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一支极具潜力的超级投资团队。
没有人怀疑,奢侈品能改变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尽管目前奢侈品离大多数人还很远,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64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9.9%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消费奢侈品的人,其中27.3%的人表示自己身边这样的人“比较多”。
一个看得见的事实是,目前停泊在三亚河口处的“游艇管家”大多是当地渔民转变而来的。一位帮香港某商人看管游艇的管家说,收入高了,也改变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page]
国际旅游岛需要“海天盛筵”们
“海天盛筵”到底是一场什么活动?
说到底,就是海南企业鸿洲集团发挥其特有的渠道、网络、信息和人脉资源,联合外国友人设计的一个平台。所有参展商195个,仅从法国来的参展品牌就多达50个。也就是说,“海天盛筵”是整合精英阶层与精英资源的平台。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海天盛筵”的所有展位是收费的,一个展位从几万元到二三十万元不等,除了公共部分,展位由参展商自行负责出资搭建。就是负责展会现场的安保人员,也是从上海等地聘请专业的安保公司负责。组委会负责人说,本届“海天盛筵”花费约1000万元,全部由企业支付,但已实现了收支平衡,这实属不易。
陈誉瑾同时是一家传媒集团的总经理,经常组织各种展会。她说,这种由民间发起,又主要由民间操办的展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近些年,海南办过不少活动与节庆,有些是政府组织的,有些是企业或社团发起的。有些为海南赢得了极大口碑,但也有些表现得“水土不服”,办了一次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陈誉瑾认为,企业有企业的优势,这个优势有时是政府部门不具备的。类似“海天盛筵”这样的活动依托于发展方兴未艾的产业,既能展示企业形象,又能促进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生命力。
空中客车公司公务及私人航空部副总裁方书华表示,在中国开拓市场,海南的地位举足轻重,“海南拥有最佳的公务航空平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精英阶层热衷的度假地,明年还会继续参加‘海天盛筵’。”
海南省作协一位长期观察海南节庆活动的会员说,一些号称“国际性”的活动有时是自欺欺人,但“海天盛筵”实在得多,没有国际化的称号,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国际盛会。他说,“不是请来一两个外国友人就是国际性,而是要看国际性企业的参与深度,深度越大,就说明展会越有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国外企业也不会重复参加。”
王大富坚定地表示,无论是参展商、还是客商,或者是展会成果,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他完全有信心将“海天盛筵”办得越来越好。(本报三亚4月5日电)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