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口工人文化宫改建公示 市民担心火了商家堵路
海口工人文化宫改建公示 市民担心火了商家堵路
来源:     作者:黄蕾    2011-05-04

  海口工人文化宫改建公示

  市民担心火了商家堵了路

  海口解放西路工人文化宫旧址改建5万平方米“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专家呼吁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

  日前,海口市规划局对在海口工人文化宫旧址改建的“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进行公示。

  不少市民在对解放西新地标将拔地而起充满希望的同时,也表示了担忧:解放路是海口的老商业街区,而一个近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项目,会否进一步加重解放路周边本已拥挤不堪的交通状况?

  本报记者张毅

解放西路新地标将拔地而起

  2日上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在海口解放西路看到,“五一”小长假期间,商铺林立的解放西路热闹非凡。马路上行人多多,电动车摩托车沿街乱窜,解放西路到新华南路一带还有许多人力三轮车滞留拉客,车辆通行困难。在原海口工人文化宫门前的公交车站点,公交车“习惯”性地在路中央上落客。站点后方的围挡内,就是正在施工的海口工人文化宫旧改项目工地。

  龙华区重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市工人文化宫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建筑年久失修,设备落后,功能不全,迫切需要进行改造。文化宫改造项目的推进,将改变海口解放西路旧城区的面貌,并成为海口旧城区改造的一个新亮点。

  “当年,工人影剧院可是海口最好的影院。”与许多海口老市民一样,黄阿姨对海口工人文化宫有着深厚感情,“早就听说,这里要拆了,有些不舍,但这里毕竟太老了,从外观到里面的设施,的确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希望这个改造项目能尽快完工”。

  项目开发方海南容大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黎照兴介绍,金棕榈文化商业广场一期改造,将在文化宫现有的地块上,通过拆除海口市工人影剧院及文化活动大楼等旧建筑物,建设新工人文化宫。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规划停车位近600个,建设有展览馆、小吃城、电影院、商场等设施。

  市民担心火了商家堵了路

  “在海口众多最易堵车的道路中,解放西路绝对名列前茅。”正在等公交车的市民符先生告诉记者,解放西路本来就不宽,加上路边有咪表停车位,使该路变得更加狭窄。海口九小也在解放西路路边,大量的购物人群、密集的车流,还有上下学接送学生的私家车,“解放西不堵才怪”。

  喜欢逛街的海口市民陈女士表示,对于解放西路,她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这里商场集中,逛起来比较方便,恨的是路太堵、停车位实在太难找,“有一次,我在解放西、龙华路这里,转了半小时没找到一个车位,再开这么个商场,以后恐怕开车来这里更麻烦了”。

  对于正在改造中的海口工人文化宫,不少市民对解放西新地标将拔地而起充满希望的同时,也表示担忧:解放西路是海口最热闹的购物街之一,该路每天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而这里又要兴建一个近5万平方米大型商业项目,会否进一步加重解放西路周边本已拥挤不堪的交通状况?

  甚至有网友“超哥”认为,市内老工人文化宫那块地,最适合什么楼房都不要建,只作为绿化带的“工人文化公园”,也称“市中心公园”。新工人文化宫建到远离市区的地方,千万不能将工人文化宫建成商城。

  建大型商业网点尚无听证制度

  对于市民的担心,黎照兴表示,解放西路容易发生交通拥堵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在实施改造过程中,也考虑了这一点,“计划通过对工人文化宫旁购物一条街的拆除,打通这条断头路,接通广场横路,从而缓解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

  其实,早在2006年,海口人均商业建筑面积过高,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在老城区的弊病已经显现出来。由于商业地产过于集中,不但使市民购物不便,影响交通,增加购物成本,而且市中心城区商业地段阶段性、结构性饱和,同质的市场竞争加剧,也使商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加大。

  时任海口市副市长刘庆生表示,规划缺乏、基础设施欠账、地产商品不发达和商业准入门槛低是海口商业发展的四个弊病,海口要以规划的方式来遏止海口商业网点的盲目发展。2006年4月,海口出台了《海口市城市商业网点总体规划(2005—2020)》,对今后海口市商业网点建设作出规划。

  2008年,海口市曾欲出台一部《海口市大型商业网点听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商业网点,上马之前必须进行听证。但日前,海口市商务局商业网点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办法》目前还处于“暂缓”阶段。

  呼吁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

  “对于海口的交通问题,如果仔细研究,就很容易发现,海口是商家开到哪儿,车辆就堵到哪儿。”在今年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廖晖认为,一边是商家抢占繁华地段,一边是道路愈来愈拥堵,治理交通拥堵必须要从源头上治理,规划论证必须先行,做好交通影响评价势在必行。

  廖晖说,以海秀东路为例,10年前这里交通还算畅通,自从沿街一些商场将停车场改建超市后,挤占了原有停车位,影响了道路畅通。在海口国贸地区,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巨型建筑或建筑群,间接造成了区域道路资源的匮乏;上邦百汇城开张后,龙华路、金龙路也总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事实上,在城市中每开发一个大型项目,都需要对其造成的交通影响进行评价。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和众所周知的“环评报告”一样,向来是减少建筑项目对交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常被忽视。

  廖晖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交通影响评价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一票否决权”。我国目前北京、大连、成都等大中城市已初步建成一套有效的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和工作机制,为城市合理规划和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