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以强硬的“一把手工程”推动环境卫生的整治
在南宁,“一把手工程”成为有效推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条件。南宁市委、市政府领导推行“环境卫生问责制”等强硬措施,让环境卫生的好坏与各级领导、单位和个人利益全面连线,成为全面有效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工程的有力保证。
在保亭,强力推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同样是“一把手工程”。据保亭县城市管理局局长林孟地介绍,在2003年以前,保亭的环境卫生状况非常糟糕,市民随地乱扔乱丢、沿街乱倒垃圾等陋习非常严重。原县委书记李永喜上任后,正值“非典时期”,就亲自带队在全县城进行大规模的清扫整理,并成立相关统筹部门,分管城市卫生建设,从干部队伍的改造和建设做起,严格要求各级干部领导做好自身以及分管区域的卫生建设,为城市面貌改造打下良好基础。整治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李永喜常常一大早就到县委、县政府大院,亲自站在大门口检查各机关干部有无衣冠不整和嚼槟榔、乱涂乱扔等不良习惯,一旦发现便会亲自过问,让各级干部倍感压力,自身的积极改进、互相促进渐成风尚。
保亭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一直是历届县委、县政府所思考的事。由于保亭不象海口或西部市县那样有工业基础,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借三亚旅游的搭载,将保亭的旅游卖个好价钱,环境卫生的整治是先决条件。这也是保亭独辟蹊径,寻找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发展思路的尝试。可喜的是,以环境卫生的建设来谋求发展新思路的发展策略,在保亭得到延续。现任保亭县委书记郑作生将城市卫生、环境改造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在保持城市良好卫生状况的前提下,大力投入资金,实施河道治污和城市亮化等工程,保亭县城“更精更美”。
二,全舆论监督推动全民工程,让不文明的居民和干部上电视
在南宁整治环境卫生的成功模式中,无处不在的舆论监督让全市环境卫生的整治得到了长效保证。电视、报纸、网络、热线举报等曝光手段一起上,全民参与督促和爱护环境卫生,督促各级领导更加认真履行职责和快速解决问题。
据保亭县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明办主任石德昌介绍,保亭县的宣传攻势,除了利用户外广告、车体广告和志愿者、学生团体来广泛开展“软”宣传外,最主要的是进行了“硬监督”。县文明办在保亭县电视台设立“卫生监督岗”,对全县“脏乱差”现象严重的地区和市民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曝光,形成全民督促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因为责任区的卫生状况不良,而出现局长扫大街的事时有发生。“卫生监督岗”成为县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一档固定节目。“不管你是普通居民还是领导干部,只要出了问题就要上电视,也不打马赛克,很丢人,所以‘卫生监督岗’的威慑力很强。”
三,从细节入手,从长效着眼,提升市民荣誉感
在南宁整治环境卫生的成功模式中,对于城市环卫、城建绿化以及具体到农贸市场、夜宵摊点、污水处理等方面,着重于规章制度和执行力的建立。
凡是系统工程,必定成于细作于实。据保亭县城市管理局局长林孟地介绍,保亭在整治环境卫生的工作方面与南宁管理一致,首先从加强环卫、园林、城管等自身队伍建设着手,制定定人员、定路段、定标准的“三定”制度,舍弃派工式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到人,实行“日检查”机制,并制定职工手册,不仅详细罗列相关工作的考核标准和奖罚条例,还具体到如职工上班时间嚼槟榔、衣衫不整等有损公众形象的行为处罚标准。
在城市建设和园林设计上,林孟地表示,保亭县在城市绿化上也遵循与南宁同样的“见缝插绿,黄土不露天”原则,突出民族特色,从广场、公园、廊亭、河栏以及街头小景、绿化带等地方都充分展示当地黎族特色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七仙廊桥、七仙亭等一批既富当地人文特色又能便民惠民的建筑景点;绿化设计坚持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态植被,根据科学的绿地和生物多样性科学规划,设置城市绿化景观。对新建小区实行“绿色图章”制度,要求新开发的小区必须要有相关配套绿地,否则不能通过园林部门审核,将拿不到建设许可证。并大力鼓励单位、社区争当“园林式单位”和“绿化达标单位”。保亭每天都在变化,这些独具特色的措施,不但执行到位,也提升了保亭县城居民的荣誉感。
在农贸市场管理上,据保亭市场中心主任邓汉明介绍,保亭市场仍然采取南宁市场四面通风、顶部钢化玻璃透光的建筑模式,采取划区编号设摊的管理模式,运用明、暗沟的科学设置,解决市场地面积水除臭问题,并也已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范模式,制定了27项制度,要求市场固定摊主缴纳300元保证金,签订“卫生三包协议”,并根据摊位卫生、诚信等标准,将摊位分为A、B、C三类,一旦有摊位上半年一直保持A类摊位标准,市场管理中心将实施减免下半年卫生费的奖励,每年都这么执行。
在城市水治理方面的管理上,保亭与南宁同样采取了筑坝建堤以防洪涝,并都充分利用堤坝兴建“堤路园工程”,大力修建沿岸景观绿化,以美化城市面貌。而在污水处理方面,保亭与南宁同样选择全面改进城市、河道污水管网建设,对河道实行“雨污分离”,“减排截污”等措施,并为日后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跟上城市发展,预留了两大污水处理池,以确保城市污水日处理率达100%,全面保证保亭保城东西两河的水质自然清亮。
曾经,在保亭流传着一句话叫做“一穷二白三保亭”。保亭人经历了贫困和脏乱差现象严重,以至于出门不愿提自己是保亭人的时期,到通过多年整治,县城面貌和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出门都会很自豪大方的介绍自己是保亭人。是人改造了环境?还是环境也影响了人?保亭的经验,值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环境整治大行动”中海南各市,特别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海口、三亚等城市学习。但客观地说,保亭在环境卫生整治上成绩不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请继续关注南海网“保亭:全国卫生县城今如何?”系列报道。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