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建议:将海南花梨打造成独一无二文化符号
专家建议:将海南花梨打造成独一无二文化符号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林可婷    2011-05-20

  故宫国宝花梨珍品回归故里展出

  30件海黄精品在省博物馆华美登场

国宝花梨珍品吸引众多市民观赏。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明代黄花梨透雕人物长树罩上局部精美雕刻。

明代黄花梨透雕人物长树罩上局部刻画渔夫摇橹、撒网的生动情景。

  本报海口5月19日讯(记者梁振君特约记者卞王玉珏)2011首届中国海南·黄花梨艺术珍品展,今天在省博物馆拉开帷幕,展出精品数量达30件,其中有专门从故宫博物院借展的5件国宝藏品。

  专门从故宫博物院借展的5件国宝藏品,分别是明代黄花梨木翘头案、明代花梨木香几、明代花梨木镂雕人物纹长方罩,清代的花梨木六角藤心椅和乌木嵌花梨木两镶小桌。5件国宝藏品的原料都是当年产自海南的黄花梨,经精雕细作而成为北京皇宫器物。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光彩夺目。记者在省博物馆4号展厅看到,展出的30件海南黄花梨精品,纹理行云流水,华美绚烂,空灵飘逸,观众对此不禁发出啧啧称赞声。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相关负责人宋永吉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从故宫博物院借展的5件国宝藏品,都是从该院精挑细选出来的,代表了明式家具的最高水平。他说,这5件藏品皆为明代中期以后造办而成,所选取的原材料均产自海南,它们送至内地造办而成后再进献给皇室使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次远赴海南参展的花梨珍品,均为国宝级文物,保价近1亿元,属首次离开故宫进行公开展览。

  省委常委、秘书长许俊,副省长林方略,省政协副主席王宇田出席开幕式。

  精品展持续10天。此次活动由东方市委、东方市政府、故宫博物院、省文体厅主办,省博物馆、海南华人国际公司承办。

  专家在海南黄花梨鉴赏交流会上建议——

  将花梨打造成独一无二文化符号

  本报海口5月19日讯(记者梁振君特约记者卞王玉珏)在今天举行的海南黄花梨鉴赏交流会上,有关专家呼吁,应该借助举办首届海南黄花梨文化节的契机,唤醒公众对黄花梨的保护和珍爱意识,把打造花梨产业与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结合起来,争取将海南黄花梨做成海南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黄花梨香气暗含,历久弥醇,古韵凝香,特别适合打造简洁凝练的明式家具,从明代开始,黄花梨进入宫廷和官宦人家,成为家具的首选用材,海南黄花梨是明代和清代早期最受推崇的木料。历经数百年,以黄花梨为代表的明清家具,功能性日趋完善,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

  据介绍,海南黄花梨总体分为黄梨和油梨,材质、色泽、纹路也因品种、生长地域、气候环境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上好的海南黄花梨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此物只应天上有”。业内人士认为,东方市峨贤岭生长的海南黄花梨品质最佳。俄贤岭独特的地形、地质土壤、阳光水分等均为黄花梨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并造就它们独一无二的品质。

  遗憾的是,本来就稀缺的海南黄花梨数百年来几乎被采伐殆尽,到了现代人们几乎看不见大材制作的东西了。特别是近几年海南黄花梨价格暴涨,吸引了不法分子上山盗伐海南黄花梨,导致花梨进一步枯竭。就在今年3月初,霸王岭林业局重点管护林段内一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降香黄檀:即海南黄花梨树)被非法采伐、收购、运输。经昌江价格中心鉴定,该株被采伐的海南黄花梨树现价估值达188多万元。

  2010年,东方市去年提出打造“花梨之乡”,已在全市范围内种植海南黄花梨360万株。这对于海南黄花梨产业的发展,不啻为福音。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馆长陈四光说,海南黄花梨从民间步入宫廷,进而走向世界,实属一种不可多见的文化传奇,应该借助举办花梨文化节的契机,保护和传承花梨文化,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他说,一些人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找到花梨木后制成小木块卖掉,应当做成艺术品,不应该单纯卖木材。

  陈四光说,目前1吨海南黄花梨木头价值达800万元,有的甚至达到“一木一价”的地步。在海南,一件价值七八十万元的明式酒桌或翘头案,在北京拍卖价可达1300万元,拿到国外则有可能高达3000万元,倘若在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其增值的幅度会更大。差价如此之大,乃艺术与资本市场有效结合使然。

  “可考虑借助‘文化+金融’的理念,利用资本市场将海南黄花梨产业推向高峰。”陈四光建议。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