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百余处遗址见证琼崖革命风云
——写在“在红色的海南岛上——琼崖革命遗址寻访”大型报道启动之际
本报编辑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那一天起,琼州大地就在不断书写红色传奇。在椰风舞翠、海韵唱蓝的海岛上,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深深印刻着红色的足迹。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省委党史研究室联手推出“在红色的海南岛上——琼崖革命遗址寻访”大型报道,与读者一起寻访红色足迹,讴歌光辉岁月,传扬革命精神,歌颂美好生活。
397处新认定革命遗址填补党史研究空白
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统一部署,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主办,从2009年末就已启动的“海南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日前已进入全面总结阶段。
“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对于掌握各地革命遗址的基本情况及其现状,挖掘、整理和研究党史资料,全面了解党史资源,有着重要意义。”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梁振球说,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创造了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奇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海南各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遗址,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海南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辉煌历程,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一处革命遗址就是一座红色丰碑。随着全省各市县不断将普查结果上报省委党史研究室,琼崖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的历史由来、遗址现状等家底日益清晰。
“我们摸清了全省的红色资源家底,共有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598个,其中,革命遗址有501处。”梁振球说。
我省今年普查到的革命遗址有501处,较之前统计的104处增加3倍还多。
革命遗址数量的大幅增长,原因之一是本次我省普查方法更加科学。
“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进行革命遗址普查,不仅把党的重要机构旧址及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的党史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等各种遗迹列入了普查范围,而且还把1950年海南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兴建的各类纪念馆、展览馆等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纪念设施也纳入了普查内容。此外,一批已经损毁的重大遗址、遗迹也成为普查对象。”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许达民说。
普查中,对397处新认定的革命遗址的有关名称、地址、面积以及形成时间、利用时间等基本情况,包括对遗址的历史由来、使用状况、遗址周围的环境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规范整理,同时还拍摄了场景、环境照片,填补了党史研究的空白。
“在党的90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在全省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这些新认定的革命遗址,对于更好地保护利用、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推动红色旅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梁振球表示。
党史资源独树一帜 革命遗址覆盖全省
随着普查空间的跨越,在重温历史风云的同时,海南的党史工作者也越发为海南独树一帜的党史资源所振奋。
“无论是‘孤岛奋战’、‘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红色娘子军’、‘白沙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与重大战事,还是冯白驹、王国兴等重要历史人物,海南的党史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多地方独树一帜、令人自豪。”梁振球说。
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海南人民的武装斗争从来没有中断过,梁振球认为,海南就陆地面积来说,是小省,但就党史资源来说,却是大省。
不过海南远离中央,孤岛奋战,更加艰苦卓绝。
“早期的琼崖共产党员中,吴明、罗汉、鲁易、毛孟屏、杨善集、冯平、徐天柄、杨学哲等人,都是从法国、德国、苏联留学回来的。琼崖共产党人结合海南实际,早在1929年就提出琼崖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路。”梁振球说,由上述研究不难发现,海南的红色特质很有吸引力。
几处老宅,一段残留的战壕,往往记载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抗争史。从分布情况看,海南的革命遗址的分布也有自身的特点,许达民表示:“革命遗址覆盖面广,全省每个市县均有分布,无论是沿海平原地区,还是中部山区;无论是汉族聚居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革命遗址存在。这表明,在民主革命时期,琼崖共产党人的活动范围已遍布全岛。”
海南革命遗址分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相对集中,“海口、文昌、琼海、儋州、定安、澄迈等地处海南岛东部、北部的市县遗址较多,这几个市县的革命遗址合计占全省总数近七成。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琼崖党组织在上述地区开展活动较为活跃,既是抗日的主战场,也是解放海南的主战场。”许达民说。
满怀崇敬之情 重温光辉岁月
各地留下的这些珍贵的革命遗址,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海南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辉煌历史,党史工作者在普查过程中,满怀崇敬之情去工作,深深地被革命英烈的事迹所感动。
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宣教处处长游宪军告诉记者,在对陵水黎族自治县革命遗址进行普查时,陈贵清烈士的事迹令他深受感动,“陈贵清的家境其实很好,但他选择了革命道路,虽然他知道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但仍义无反顾抛家舍业,当革命低潮时,毅然写下遗书,把妻儿和母亲托付给弟弟,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
“在陵水甘田坡战斗中牺牲的一名女战士,正值豆蔻年华,她英勇杀敌,不惧牺牲,当人们清理她的遗物时,从她的身边发现了小镜子和木梳,她是多么热爱向往美丽幸福的生活,但为了理想而牺牲,甚至连姓名也没有留下。”游宪军感慨地说。
革命遗址数量多,分布广,普查人员不仅前期要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并且要克服各种困难,探访知情者和亲历者,采集到真实、可信的资料。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史志办退休人员谢晋颀,虽然今年已有70多岁,但因工作需要,他又跟随普查队到遗址实地调查,“有一次到一个偏僻的山区调查,老谢在爬上山坡时,因长途跋涉劳累,导致腿部抽搐,可他稍作休息后,仍坚持爬过山坡,走到目的地,和大家一起完成了普查任务。” 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宣教处副处长吴淑贞说,参与普查同志的这种不畏艰难、忘我工作的精神令人感动。
寻访先烈足迹 激活红色历史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与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策划,将在海南日报推出《在红色的海南岛上——琼崖革命遗址寻访》大型报道,聚焦由省委党史研究室选取的全省90处琼岛红色遗址。
“寻访红色足迹,讴歌光辉岁月,弘扬革命精神,歌颂美好生活”是本次大型报道的主题。
在本次革命遗址寻访活动中,海南日报将派出两组记者,实地踏查海南省内90个革命历史遗址,分别采访与红色遗址相关联的党史专家、英烈家属、知情人士,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讲述,激活历史,全方位、多视角地记录宣传琼崖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在对历史记忆、历史经验、崇高精神的追寻和传承中,激发全省人民共建国际旅游岛的强大动力。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钟业昌表示,“省委党史研究室历经1年多时间,对海南岛500多个革命遗址进行了细致普查,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掌握海南各地丰富的党史资源,掌握各地革命遗址的基本情况及其现状,还为做好琼崖革命遗址寻访报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这次革命遗址寻访活动,让更多深藏在乡镇、深山中的红色遗迹、遗址为我们所认识,成为我们缅怀琼崖革命先辈红色足迹的重要场所,并用这些红色资源去激励、教育广大党员、群众、青少年,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海南、建设海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报海口5月22日讯)
本报“在红色的海南岛上——琼崖革命遗址寻访”大型报道启动
本报海口5月22日讯(记者陈成智)每一处革命遗址,都留存红色传奇;每一位革命英烈,都书写难忘历史。随着两个小分队日前正式奔赴红色遗址所在地采访,本报“在红色的海南岛上——琼崖革命遗址寻访”大型报道宣告正式启动。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为隆重纪念这一光辉日子,经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与省委党史研究室联手精心策划,决定联合推出上述大型报道。从全省普查确认的500多处革命遗址中,选取了90处革命遗址作为报道重点。海南日报采访小分队将以时间为序,寻访红色足迹,讴歌光辉岁月,传扬革命精神,歌颂美好生活。
这一大型报道将分为四大部分:第一,中共琼崖地方组织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第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第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第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50年5月)。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对开展这组报道高度重视,要求参与这一重大报道的报社采编人员认真组织学习、消化史料,用鲜活的笔法再现光辉历史,歌颂美好生活,以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全力完成好报道任务。
省委党史研究室对此次报道给予大力支持。本报采访小分队出发前,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应邀来到报社,给参与报道的采编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