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亚今起预售实名制动车票 购票须凭有效证件
三亚今起预售实名制动车票 购票须凭有效证件
来源:南海网-南岛晚报     作者:林可婷    2011-05-23

  6月1日起正式实行车票实名制,出岛列车未纳入实名制范畴

  □南岛晚报记者胡晓亮 通讯员刘爱和摄影报道

  南岛晚报记者22日从三亚铁路部门了解到,5月23日起,三亚火车站开始预售6月1日东环高铁实名制动车票(预售10天)。

  此次实行实名制涉及广铁管辖内42个火车站,其中我省东环高铁的海口、海口东,美兰、文昌、琼海、博鳌、万宁、陵水、亚龙湾、三亚10个车站位列其中。

  三亚火车站内的自动售票机已安装二代居民身份证识读设备

  持二代身份证可在自动售票机上购票

  据了解,为确保动车组列车运输安全有序,包括我省东环高铁在内的广铁集团管辖内所有动车组将从6月1日起正式实行车票实名制。近日,广铁集团对所有实施动车组车票实名制的车站原有自动售票机进行升级改造,增加了二代身份证识读设备,并对涉及实名制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为确保预售实名制动车票正常出票,经过近一个多月的筹备,三亚铁路部门已基本完成对实名制售票系统的调试。由于目前仅预售6月1日后的实名制动车票,购买5月31日前动车票的旅客不受实名制影响。

  22日,记者在三亚火车站看到,摆放在售票大厅内的自动售票机均设有身份证刷卡读取装置,购买6月1日后动车票的乘客只需将二代身份证贴在识别装置上,系统就会自动读取身份信息;持非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其他有效证件的乘客,需前往售票窗口购票,售票人员将人工录入证件信息;免费乘车的儿童及持儿童票的儿童不实行实名制。

  铁路部门温馨提示

  购买实名制车票有效证件23种

  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保障卡、军官证、武警警官证、士兵证、军队学员证、军队文职干部证、军队离退休干部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来往港澳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外国人出入境证、外交官证、领事馆证、海员证、外交部开具的外国人身份证明、地方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开具的护照报失证明、铁路公安部门填发的乘坐旅客列车临时身份证明(以下简称“临时身份证明”)23种。

  1.5米以上16岁以下未成年人有效身份证件还包括学生证。

  旅客须凭有效身份证件购票

  旅客凭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或复印件购买车票,也可持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或复印件替其代购车票。

  为他人代购车票且不能出示乘车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或复印件)时,应当凭购票人的居民身份证原件和乘车人的有效身份信息办理乘车人的临时身份证明。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同一乘车站(含同城车站)只能购买一张动车组实名制车票。

  信息当场核对妥善保管车票

  制票交付时,旅客应当场核对票面信息,发现有误时,立即交售票员收回作废另发新票。旅客未当场核对票面信息,过后提出票面信息与有效证件信息不符的,可到车站设立的铁路公安制证口处理。

  实名制车票票面信息标明旅客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持二代居民身份证所购车票票面还标明旅客姓名。旅客购票后请妥善保管车票,保持票面信息清晰、可识读,注意保护票面身份信息。

  退票需票证信息一致

  实名制车票办理退票时,需核实票、证(原件)一致性,票证一致的方可办理。

  通票中转换乘动车组列车时按实名制售票办理中转签证手续。

  6种情况可办理临时身份证明

  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购票、乘车的旅客,需到车站铁路公安制证口开具临时身份证明。办理临时身份证明,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出具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户籍证明信。

  (2)学生旅客出具所在学校的证明信。

  (3)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现役军人持所在部队出具的证明信。

  (4)外籍旅客持当地使领馆出具的证明信。

  (5)凭其他有效证件购买车票的旅客持发证部门出具的证明信。

  (6)通过其他方式能够证明本人身份的。

  证明信内容必须包括旅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等信息,并加盖证明单位公章。购票后丢失有效身份证件的,证明信内容应与车票票面记载的旅客身份信息一致。车站铁路公安部门办理的临时身份证明载明持有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号码等信息,可供旅客购票、退票、中转签证、验证检票以及乘车使用,由旅客自行妥善保管,站车不予收回。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